侯幫虎
幾年前,當金嘉斌還是個程序員的時候,他幫一個朋友的工廠設計了一個軟件,從軟件中可以看出哪個員工勤快,哪個員工偷懶。以這個軟件的數據為考核標準,給員工發工資。軟件使用后,這個工廠的出貨量竟提高了三倍。
那時,他就體會到了為企業提供服務的巨大市場,如今,從一個程序員變成了一個公司的領頭者,正式踏入了這個處于風口的SaaS行業,金嘉斌躊躇滿志,但并未一帆風順。
這是巨頭圍剿的風口行業
SaaS是軟件即服務的意思。這個行當的核心玩法就在字面上,把服務變成一種軟件。這個行業還有一大優勢,那就是服務“可視化”后變得更加容易落地,這是企業的剛需。于SaaS行業的創業者而言,這個行業面對的客戶是各種企業,收入更“真實”。

于是,這個產業成了諸多互聯網巨頭猛攻的地域,業界普遍認為,這是軟件行業轉型最快捷的路徑。一年前面世的釘釘如今號稱用戶過百萬;2016年4月正式上線的企業微信也殺入戰局,用友、分享逍客、金蝶等則更早的就盤踞在這了這個市場。
無論入行多久、資金多厚,國內的SaaS其實并沒有出現爆款。最主要原因是,想要讓軟件直接服務于企業,需要深入的對企業進行了解,但各公司之間的業務差異較大,需要深入定制的部分,工期長,造價不菲,這并不是互聯網擅長的領域。這樣的痛點成了金嘉斌敢于踏入SaaS行業的原因。
在決定做SaaS前,金嘉斌一直做著B2C的軟件開發,包括“17173”這樣的知名網站以及電子商務平臺。而讓他轉型做SaaS,是因為他看到了這個行業賺錢會更踏實。事實上這也是互聯網大公司會選擇SaaS的一大原因——跟B2C的模式相比,SaaS不需要燒錢圈顧客。
金嘉斌回憶:“我當時沒有自己開公司的時候,很多企業的老板見到了我就會跟我說他們的公司有這樣那樣的問題,希望我能夠幫他們解決。后來我了解到,做SaaS確實是一個很大的市場。”
以精益管理切入市場
要想做SaaS,除了對所服務的公司進行深入的了解,還需要創造性的在軟件上加入一些管理概念。金嘉斌選擇了精益管理:根據用戶需求定義企業生產價值,按照價值流組織全部生產活動,使要保留下來的、創造價值的各個活動流動起來,讓用戶的需求拉動產品生產。
還需要創造性的在軟件上加入一些管理概念。金嘉斌選擇了精益管理:根據用戶需求定義企業生產價值,按照價值流組織全部生產活動,使要保留下來的、創造價值的各個活動流動起來,讓用戶的需求拉動產品生產。

而在金嘉斌的軟件中,這樣的管理模式就是“所有的工作都圍繞著訂單進行”。“在工具中,前端就是圍繞著如何獲得訂單,尋找消費機會去工作,后端就是圍繞著如何保質保量的交付訂單,其他的財務、出納正常的去運行就可以。”
金嘉斌的公司在市場上的運營一直依靠口碑來進行,客戶大都是別人推薦的,自己并沒有相關的推廣團隊,加上市面上的很多競爭對手也都是基礎服務免費的模式,他的軟件進入市場只能跟著免費。如何盈利成了一個問題。
金嘉斌說,“企業使用我們的軟件后,如果要深入的進行定制開發我們才開始收費。我們瞄準的公司一定是該領域內做得比較好的、有帶便性的公司,只要他們在我們這邊做定制型開發,我們就很容易在這個領域內去豎立一個標準,獲得更多的客戶。”
有了定制,那就是一筆不少的收入。目前他們已經進入盈利模式,但這些賺來的錢并不足以讓他們快速的發展。
還是融資問題
金嘉斌的精益管理軟件除了服務于客戶,他同樣把這套軟件用在了自己的公司管理上。并且它為此制定了公司發展的七大階段,其中還包括了基于大學生的“軟件工場”。然而進程卻沒讓他滿意。在他看來,這是因為缺乏資金。換句話說,就是盈利得不夠多。
“我們公司只要服務到了某個領域內的一個商家,那么這個商家的上下游最好是也要使用同樣的軟件,這樣在各種業務的對接上就好了很多。”然而,這樣的推廣成本他們靠的僅僅是“口碑”,這對他們的軟件是一大考驗。
在業內很多人看來,SaaS的資金鏈一直是一個頭疼的問題,有錢,但是來得慢。因為企業從免費使用到定制化需要時間,在定制化完成后企業也有可能采用分期付費。(編輯/有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