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之明
王大爺今年72歲,5年前得了心肌梗死,是冠心病里最嚴重的一種。5年來王大爺一直按醫囑服藥控制,然而最近心絞痛頻繁發作。
見到王大爺時,他面色蒼白,氣喘吁吁。查看眼結膜,發現結膜蒼白。急查血常規,血色素只有42克/升。看來王大爺患有重度貧血,我覺得很奇怪。
原來,王大爺告訴我,5年前患心肌梗死出院之前,醫生告訴他要少吃肉,因為肉里含有很多飽和脂肪,可以引起動脈硬化。于是他不敢吃肉了,長期以來只吃水煮菜和谷類,動物肉全部不敢接觸。時間一長,就出現營養不良、貧血的狀況,導致最近心絞痛發作頻頻。
我們都知道,冠心病患者應該采取低脂肪飲食,這是對的。然而一點肉不吃也同樣不對。因為動物肉除了含有可引起動脈硬化的飽和脂肪,還含有我們合成紅細胞必需的蛋白質、鐵和維生素B12。動物肉含有的蛋白質屬于優質蛋白,含有我們人體必需氨基酸,比例適當;含有的鐵相對于植物中的鐵很容易被人體吸收,而維生素B12植物性食物幾乎是沒有。
貧血為什么會導致心絞痛呢?這是因為,貧血會引起心跳加速,而且血液中攜帶氧氣的血紅蛋白含量減少,血氧含量下降,引起心肌缺氧;另一方面,心臟為了滿足機體對氧氣的需要,迫使心臟增加工作,噴射出更多血液,這勢必引起心肌需氧量增高,其結果就是心絞痛頻發。
我讓王大爺改變飲食,每天吃50克雞肉。兩周后,他的血紅蛋白就升高到98克/升。如今,心絞痛完全消失,可以在院子里走半小時,上樓也不胸悶、憋氣了。
王大爺高興地說:“這兩年,可把我饞死了!原來,冠心病也不是一點兒肉不能吃,只是要注意量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