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雪
席慕蓉說:“當(dāng)我是少女時,我怕黑,怕陌生人,怕一切可怕的事物,但當(dāng)我今天成為母親時,為了我的孩子,我成為一只準備對抗一切危險的母狼。”有時候,我們可能忘了被我們依靠著的“超人”媽媽曾經(jīng)也是被捧在掌心的孩子,是裙裾飛揚的娉婷少女;忘了媽媽也是第一次當(dāng)媽媽,她會出錯,會掉眼淚,也會笨手笨腳地被針扎到……媽媽出于對我們的愛,用明媚的年華換來我們的幸福成長,而我們卻無法留住歲月。不過,長大后的我們可以用愛為她們抵擋風(fēng)雨,守護她們內(nèi)心的柔軟與驕傲。
我們的媽媽都是“撒謊精”
媽媽是這個世界上公認的最擅長撒謊的人。
曹文軒在回憶自己的童年時曾說:“母親對我的愛是本能的、絕對的,她似乎沒有任何食欲,我從來也沒有見過她對哪一種食品有特別的欲望。她總是默默地先讓孩子們享用,剩下的她隨便吃一點。”在那個物質(zhì)匱乏的年代,曹文軒的媽媽真的就沒有任何食欲嗎?看來,這位文學(xué)大咖的媽媽也是一個“撒謊精”。那么,你們的媽媽都對你們?nèi)鲞^什么樣的謊呢?
@太陽花:從我記事以來,媽媽就說她不喜歡吃魚肉,她把魚身上最好的肉都夾給了我。每次吃到最后,媽媽總是說魚尾不吃太浪費了,她津津有味地吃著,并說自己就愛吃魚尾。其實我知道,媽媽說假話了,她只是想讓我多吃一點,想讓我有一個健康的身體。
@果果:升入初中后,我就離開家在縣城開始了寄宿求學(xué)之旅,平時兩個星期才回一次家,學(xué)習(xí)緊張或是有活動時一個月才回一次家。那次給媽媽打電話,她說家里一切都好,讓我好好學(xué)習(xí)。可是我回家后,家里沒人,我給爸爸打電話才知道媽媽生病住院了。我心急如焚地奔到醫(yī)院,看見媽媽面色蒼白地躺在病床上,我淚如雨下。我責(zé)備媽媽不給我說實話,而她像一個犯了錯的孩子般小心翼翼地說,不告訴我她生病是怕我擔(dān)心,怕影響我的學(xué)習(xí)。
@淘氣的虎仔:記得小時候有一次跟鄰居家的孩子打架,是我的錯,可我就是不肯認錯。媽媽一邊罰我站在墻角面壁思過,一邊說:“早知道現(xiàn)在你是這樣一個不聽話的孩子,我當(dāng)年就不把你從垃圾堆里撿回來了……”我當(dāng)時就覺得,媽媽這謊話說得也太假了吧,看來她真的被我氣昏了頭。
或許有一天我們會發(fā)現(xiàn)自己并不了解“媽媽”這個詞,因為它由太多的詞語構(gòu)成——飯菜、眼淚、汗水、嘮叨……但不管怎樣,媽媽每一句言不由衷的話都是因為愛我們,而我們也永遠是她心中最重要的那個人。
正如張愛玲所說:“媽媽們都有個通病,只要你說了哪樣菜好吃,她們就頻繁地煮那道菜,直到你厭煩地埋怨了為止。其實她們這輩子就是在拼命把你覺得好的都給你,只是愛得不知所措了而已。”
我們曾以為長大后就不再需要媽媽了
十四五歲是一個很奇妙的年齡,此時的我們一半是孩子,一半正邁向成年人。所以我們急于長大,像一只剛學(xué)會飛翔的小鳥一樣急于離開那個給我們提供保護的溫暖巢穴。我們急切地要跨越那些安全和熟悉的東西,迎向所有嶄新和激動人心的事物。
長大了的我們可以獨立生活,在外學(xué)習(xí)生活也習(xí)慣了自己照顧自己,所以很久不給媽媽打電話好像也沒什么不可以。有時候我們會認為自己不再需要媽媽了,尤其是當(dāng)我們做想做的事媽媽總是反對時。
有時候我們真是個壞孩子,明明知道媽媽最怕的就是有一天我們不再需要她了,可正值叛逆期的我們總是狠心地撂下一句“我不需要你了”,然后傲嬌地揚長而去,媽媽似乎成了我們闖蕩世界的絆腳石。可是,長大后的我們真的就不再需要媽媽了嗎?
@打不死的小強:一次感冒,我沒有請病假回家,媽媽非要來宿舍給我送藥。我覺得自己都這么大了,感冒這種小事還讓媽媽來照顧會讓其他同學(xué)笑話的。可是媽媽還是來了,她把溫水和藥放在桌子上,我不想吃就一把把水打翻了。媽媽二話不說又倒了一杯水,然后默默地坐在我身邊,直到看著我把藥吃了她才離開。第二天,媽媽又來監(jiān)督我吃藥。就這樣,我在媽媽死纏爛打的監(jiān)督下按時吃藥和休息,感冒很快就好了。舍友都說我媽媽的脾氣真好,對我也很有耐心。其實我知道媽媽的脾氣并不好,只是對我永遠都沒脾氣。
@小仙女:今天我在朋友圈里發(fā)了一件令我很難過的事情,媽媽看到后立馬打電話給我,說:“難受了就回家待幾天,媽媽給你打錢買機票。沒什么大不了的,有媽媽在呢!”我頓時感動地眼淚直流。
@張小魚:雖然我的媽媽總是嘮叨我的缺點,長大后我很少和她擁抱,也沒有說過“我愛你”之類的肉麻話,但是有媽媽在的地方我就很安心。
@壹杭:有時候我會覺得和媽媽沒有共同話題,我們打電話只會聊一日三餐,我還經(jīng)常不耐煩。不過一旦有什么要緊的事情,雖然有時候也知道跟媽媽說沒什么用,但我還是會第一時間給媽媽打電話,因為她永遠是我最強大的精神后盾。
老舍說:“人即使活到七八十歲,有母親在,多少還可以有點孩子氣。失去了慈母就像花插在瓶子里,雖然還有色有香,卻失去了根。”這話說得一點也沒錯,有媽媽在,我們就會得到包容,獲得依靠。你皺一下眉,她就先替你憂傷起來;你流一滴淚,她就會為你心如刀絞。
媽媽是一個最讓我們安心的存在,不管我們怎么犯渾、怎么叛逆,媽媽依然會毫無保留地愛著我們。
不要只在朋友圈里深愛著你的媽媽
每年母親節(jié),各種祝福和感恩的話都會刷爆朋友圈,所以就有人調(diào)侃道:“母親節(jié)這一天,朋友圈里人人都是孝子啊!”那么,對媽媽的愛和感恩,你真的只是在朋友圈里說說而已嗎?你的孝心也只是為了在母親節(jié)這一天讓別人看看而已嗎?
下面,我們就來看看甘肅省定西市漳縣三中的“最美孝心少年”們是如何孝敬媽媽的,他們沒有把愛曬在朋友圈里,卻時時刻刻愛著自己的媽媽。
◆聶南:孝是一種堅持
聶南13歲時,爸爸帶媽媽去外地治病,家里只有她和弟弟。那段時間,聶南除了照顧弟弟,還承擔(dān)起了所有的家務(wù),媽媽回來后發(fā)現(xiàn)女兒突然長大了許多。也就是從那時起,聶南承擔(dān)起家里的大部分家務(wù),為父母減輕了許多負擔(dān)。“孝心不是簡單的一次行為,而是一種持之以恒的習(xí)慣。”這是聶南對于孝心的理解。
◆麻寶紅:你陪我長大,我陪你變老
麻寶紅的爸爸常年在外打工,姐姐在鎮(zhèn)上讀書,家里只有他和媽媽相依為伴。一個冬天的早晨,媽媽突然暈倒在地,他哭著找鄰居幫忙,把媽媽送到了醫(yī)院。麻寶紅每天在病榻前陪伴并照顧媽媽,媽媽出院后他便承擔(dān)起家里的大部分家務(wù),他還時常打電話告訴爸爸家里一切都好,不必掛念。麻寶紅的孝心傳遍整個小山村,并影響著同齡人。
母親節(jié)只有一天,而孝心則需要我們用一生的時間來守護并付諸于實際行動,所以就讓我們把那些集中在母親節(jié)這一天的熱情化為細水長流,讓愛和感恩滲透在日常生活中的每一天里。
(本欄目編輯 孫 婷)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