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國富

雖然伊朗現任總統魯哈尼在新一屆總統大選中獲得連任,但其代表的溫和派遭到了國內保守派的強烈抵制。隨著特朗普政府采取敵視伊朗的政策,以及沙特為代表的地區反對勢力的不斷施壓,對開啟第二任期的魯哈尼來說,機遇與挑戰并存。
5月19日,在伊朗第十二屆總統選舉中,現任總統魯哈尼以57%的高票,擊敗保守派競爭對手萊西成功連任。此次總統選舉被普遍視為伊朗溫和改革派與保守強硬派兩大陣營的對決,經過雙方激烈的角逐,伊朗民眾最終還是選擇了給現任總統魯哈尼第二次兌現競選承諾的機會。對外,由于美國新總統特朗普對伊朗持強硬政策,魯哈尼在第二任期內將會面臨更趨復雜的國際環境,以及日趨嚴重的地區反恐和安全局勢。對內,魯哈尼也將面臨大力發展經濟,提高民眾生活水平,改善伊朗社會環境的巨大挑戰。此外,魯哈尼在努力兌現競選承諾的同時,能否處理好與保守強硬派的關系,是其防止陷入“第二任咒語”的關鍵。
伊朗民眾選擇了溫和派
在過去四年里,魯哈尼政府在外交和經濟領域里取得了明顯成果。在對外關系方面,伊朗經過艱苦的談判與“國際六方”達成了“伊朗核問題全面協議”(以下簡稱全面協議),導致美國、歐盟和聯合國解除了對伊朗與核問題有關的制裁,從而大大地改善了伊朗的國際和安全環境;在經濟領域,根據伊朗國家統計中心最新報告顯示,伊朗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的年度經濟增長為8.3%,通貨膨脹率在20年內首次降到了個位數;石油生產和出口恢復到了制裁前的水平。再加上伊朗現任總統都有順利連任的慣例(在之前伊朗總統都無一例外取得連任),因此,人們早些時候普遍認為,魯哈尼總統在今年總統選舉中獲得連任幾乎是沒有任何懸念的。
但隨著大選的臨近,出現了與以往大選明顯不同的情況,這就是此次大選不僅是伊朗政治生活中溫和與改革派和保守與強硬派兩大陣營的對決,更是溫和派代表、現任總統魯哈尼與保守派代表萊西兩人的決戰,雙方鉚足干勁,競選異常激烈。魯哈尼在競選中雖保持一定的優勢,但已遠非之前判斷的那樣能穩操勝券。出現這些情況主要有三個原因。
首先,保守派勢力吸取2013年大選失利的教訓,提前為這次大選精心策劃,整合力量。為防止保守派候選人在競選期間各自為戰,甚至相互拆臺,避免票源分散的情況再次發生,早在今年年初,保守派便協調、統一內部力量,成立了由伊朗主要保守強硬勢力組成的“伊朗革命力量陣線”。經過內部協商,并最后通過投票確立了伊卜萊西姆·萊西作為保守派競選總統的候選人。近期,在伊朗政壇中,前檢察長萊西被視為伊朗政治新星。有消息稱,他與伊朗革命衛隊關系密切,深得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的信任,并將可能成為哈梅內伊的接班人。萊西整合了伊朗保守和強硬派力量,與魯哈尼形成了兩大派別的對決。
第二,保守派抓住魯哈尼的“軟肋”窮追猛打。經濟問題,尤其是民生問題是雙方競選和相互攻擊的主要議題。魯哈尼政府在前期對通過達成全面協議促進經濟發展過于樂觀,然而普通平民百姓并沒有切實地感受到解除制裁給他們帶來真正的實惠。期盼與現實的落差造成伊朗有相當大部分民眾對魯哈尼執政不滿。在競選中,萊西與保守派利用魯哈尼這個“軟肋”,選擇抓住伊朗平民百姓最關心的問題,向魯哈尼發難,指責魯哈尼政府“僅僅為4%的富人服務”。萊西指責魯哈尼執政四年來,伊朗的窮人比例從四年前的23%增加到了33%,強烈質疑魯哈尼政府的執政水平。與此同時,萊西還向民眾承諾,如當選后,將解決伊朗年輕人的就業問題,每月向低收入家庭大幅增加政府財金補助。萊西的競選策略使其的支持率迅速攀升,緊緊跟在魯哈尼之后。
最后,哈梅內伊在競選期間對魯哈尼的態度耐人尋味。哈梅內伊雖多次表示,他對所有的總統候選人沒有偏愛,一視同仁,但他在競選期間罕見地多次批評魯哈尼政府,給人們留下的印象似乎是他更偏向萊西。在伊朗新年賀詞中,哈梅內伊公開表示對伊朗目前的經濟狀況不滿,認為政府的工作沒有達到人民和他的期待。他還批評魯哈尼政府高估與西方接觸的政策在維護伊朗國家安全的重要性。他明確表示,是伊朗人民而不是全面協議遏制了美國可能對伊朗的軍事侵略行動;批評政府就美國對伊朗的敵視政策沒有保持足夠的警惕。盡管哈梅內伊在競選期間從未公開支持萊西,但伊朗親魯哈尼的媒體認為,萊西和哈梅內伊在意識形態上是一致的。
對于保守派來勢兇猛的攻擊和日趨復雜的選情,魯哈尼選擇更直接、更猛烈的反擊策略,多次被認為已觸碰到了伊朗政治的“紅線”。針對萊西長期在司法部門工作的背景,魯哈尼直接呼吁伊朗民眾不要選那些專門“處決和關押犯人”的候選人;譏諷“剪斷(別人)舌頭和縫(別人)嘴”的保守強硬派不要妄論“言論自由”。伊朗人民要通過這次選舉向那些實施“暴力和極端主義”宣布,你們的時代已經結束了。為了吸引更多的選票,尤其是年輕人和婦女,魯哈尼表示,“自由是伊朗人民最重要的問題”,他已下令不允許“干預人們的私生活”,而這次他們的選票將決定伊朗今后是一個更自由開放的社會,還是讓這個國家陷入更專制。大選的結果反映出伊朗人民更加向往民主自由和穩定發展。魯哈尼在勝選后表示,伊朗人民用選票選擇了一條與世界接觸的道路。
面臨更復雜的國際環境
魯哈尼的連任確保了伊朗對外政策的連續性,將會繼續執行“與世界保持積極互動”的總體外交指導方針,但魯哈尼將會面臨更加嚴峻和復雜的國際尤其是地區安全環境,其中最大的挑戰來自于美國特朗普政府采取對伊朗的敵視強硬政策。在第一任期間,魯哈尼面對的奧巴馬政府對伊朗政策是:準備與伊朗保持接觸,就伊朗核問題達成協議,緩解與伊朗緊張對峙關系。經過努力,雙方達成全面協議,美國與國際社會解除了與核相關的制裁措施,伊美緊張對峙關系得到了一定改善。而在第二任期,魯哈尼面對的將是對伊朗極度仇視的特朗普政府。自特朗普執政后,伊美關系再次迅速陷入了不斷惡化的惡性循環中。特朗普政府指責伊朗是最大的“支持恐怖主義國家”,是地區和平與穩定的最大威脅,不斷推動對伊朗實施新的制裁措施。前不久,特朗普在訪問沙特期間,與沙特等國共同推動組成“反恐大聯盟”,實際上被指是鼓勵沙特等國組建由美國領導的、有地區遜尼派國家參加的、針對伊朗的新的地區“反伊(朗)大聯盟”。特朗普的中東之行無疑進一步加劇了伊美緊張對峙關系。endprint
在對待特朗普政府問題上,伊朗方面包括魯哈尼政府的一致看法是,不對在特朗普執政期間伊美緊張關系出現任何松動抱有希望,但在具體應對特朗普政府強硬敵視伊朗的策略上還是有細微差別的。伊朗保守派認為,特朗普作為一個商人,對伊朗強硬激烈的言辭,除了仇視伊朗的因素外,還有商人慣用的虛張聲勢,恐嚇的伎倆。在這種情況下,伊朗任何的退讓都會被對手視為是軟弱和害怕,將會引發美國的進一步行動。因此,伊朗必須從一開始就針鋒相對,絕不能示弱。為此,伊朗在特朗普執政之初就開始發射彈道導彈,在波斯灣地區采取向美國海軍示威等強硬回應措施。而魯哈尼政府同意強硬回應,但強調由于特朗普政策的“無理、無序性”,伊朗沒有必要主動“招惹”特朗普。魯哈尼政府認為,特朗普政府對全面協議的具體政策將是伊美緊張關系是否會從在政治上的敵視和對峙轉為軍事沖突的重要標志。因此,在魯哈尼的第二任期內,伊朗將會繼續密切與國際原子能機構的合作,嚴格履行伊朗對該協議的義務,不給特朗普撕毀該協議的任何“合理”借口。只要有全面協議托底,伊美間就難以發生軍事對峙或軍事沖突的可能。
在伊拉克戰爭后,伊朗等什葉派的勢力在地區迅速上升,引起了地區遜尼派尤其是海灣國家不安。因此,在與“國際六方”達成全面協議后,伊朗外交重點曾一度轉向了改善與地區國家的關系。為此,伊朗外長扎里夫曾兩次出訪地區國家,與科威特和卡塔爾就雙方共同維護地區穩定和反恐進行了磋商。但因伊朗與沙特在地區爭奪主導權的競爭越演越烈,伊朗與地區國家改善關系的成果不明顯。目前,在特朗普的強勢支持下,沙特等國與伊朗在地區的爭奪越來越呈現出白熱化態勢,雙方的關系已完全陷入了“零和”博弈;另外,伊朗與諸多地區國家在解決敘利亞、也門和伊拉克等動亂國家問題上有著重大的利益分歧,使伊朗在短期內與沙特等地區國家大幅修復關系的可能性不大。因此,伊朗今后可能更多的是在發展與一些傳統友好,或雙方有重大利益關聯國家關系的同時,挫敗沙特試圖組建“反伊(朗)大聯盟”的企圖。而目前,沙特等國與卡塔爾的斷交風波正好給了伊朗一個“良機”。
在魯哈尼政府第二任期內,歐盟國家將會是伊朗外交工作的重點。歐盟對伊朗的重要性有以下幾點。首先,在全面協議問題上,歐盟外交和安全高級代表莫蓋里尼多次明確反對特朗普撕毀全面協議和重新對伊朗核問題進行談判的威脅。只要歐盟和中國、俄羅斯堅持該協議,即便特朗普真的退出,重新對伊朗進行制裁,那么屆時美國面對的不僅僅是伊朗,而是整個國際社會。第二,歐盟是制衡美國的重要力量。出于自身安全考慮,歐盟重視伊朗在地區安全尤其是反恐中發揮的重要作用,愿意與伊朗在穩定地區局勢方面與伊朗合作。對伊朗來說,加強與歐洲國家的關系可減緩美國對伊朗的壓力。最后,歐洲國家是伊朗的重要貿易伙伴。根據歐盟統計署今年2月公布的統計,對伊朗解除制裁后,伊朗對歐盟的出口增長300%。歐盟國家看好伊朗潛在的巨大市場,德國和法國等國的一些大公司計劃加大對伊朗的投資,搶占伊朗市場。歐盟國家對伊朗的投資將會為伊經濟建設注入新的動力。
加強與俄羅斯的關系對伊朗是至關重要的。目前,伊俄已是準軍事同盟的關系,兩國不僅在支持敘利亞巴沙爾政府、打擊地區恐怖主義有著重要的戰略利益,同時兩國還在一些重大的國際和地區問題有著廣泛共同利益,俄羅斯還是伊朗一些先進武器的供應國,這對伊朗增加抵御外來入侵具有重大戰略意義。目前,兩國在經濟、核能和能源領域展開廣泛的合作。不過,伊朗對特朗普與俄羅斯可能在犧牲伊朗利益的前提下,就敘利亞危機達成某種“交易”保持高度警覺。在今后,魯哈尼政府還會進一步發展與亞洲國家的友好合作關系,尤其是與中國的友好合作關系。伊朗積極支持和參與“一帶一路”倡議,兩國正在努力將雙方的發展戰略在“一帶一路”的大框架下對接。
避免陷入“第二任”咒語
伊朗國內政治無疑是魯哈尼執政的基礎。發展經濟、解決就業問題是魯哈尼政府在第二任期內面臨的迫切任務和最優先的議題。失業問題不僅是魯哈尼在競選中屢屢遭到對手攻擊的主要議題,也是哈梅內伊對現政府不滿的主要問題之一。哈梅內伊3月份曾表示,政府的政策導致物價飛漲、失業率上升和社會不公加劇。據相關統計,伊朗目前失業率一直在30%高位徘徊,在年輕人和婦女人群中失業的比例還會更高。在伊朗,85%的就業機會主要是由私人企業部門創造的,私人企業發展將成為伊朗今后創造就業機會的主要動力,因此,魯哈尼在競選中強調“放權于民”,讓民間資本主動運作起來,帶動社會經濟發展。在魯哈尼政府制定的今后四年全面“發展經濟政策”規劃中,大力推動私有化進程,加大發展私人企業是該規劃的一個重要內容。
解決就業問題還需要經濟保持較快的發展增速,伊朗經濟學家估算,伊朗經濟只有保持不低于6%的增速,才能每年消化大約100萬新增加的勞動力大軍。伊朗目前的工業包括能源工業,其基礎設施普遍老化陳舊,嚴重阻礙伊朗的現代化發展,但伊朗缺乏巨額資金和現代化技術對陳舊的基礎設施進行更新換代。解除制裁后,為伊朗擴大對外合作,進行招商引資創造了有利條件。但吸引外資需要對伊朗相關法律和規章制度進行必要的改革,改善投資環境,在這些方面,魯哈尼將會面臨保守強硬派的巨大阻礙。
目前,在伊朗政壇,在如何選擇適合伊朗國情的發展戰略問題上存在不同意見。伊朗最高領導人哈梅內伊堅持主張,伊朗經濟發展戰略應是“抵抗經濟”發展戰略,換句話說就是“自力更生”,從而提高伊朗經濟免受國際局勢變化影響的能力;在大選前,哈梅內伊更是明確要求新一屆總統,“候選人應該承諾,將依靠民族力量、國內力量解決經濟問題……而不是指望外國”。而魯哈尼政府認為,“抵抗經濟”的優勢是使伊朗完全依靠自己,不受外來的影響,但它畢竟是伊朗在遭受國際制裁特殊背景下的經濟發展戰略,帶有“自我封閉”性,不適宜當前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趨勢,而伊朗也需要利用外資來解決發展資金不足的問題。很顯然二人在發展理念上存在著分歧。但考慮到最高領袖的權威,魯哈尼很可能會采取“兩者并舉”,在“抵抗經濟”大框架內,采取對外開放的經濟發展戰略。
在伊朗政治生活中,現任總統雖有順利連任的“慣例”,但也有總統在第二任期內成為“跛腳鴨”的“咒語”。在魯哈尼之前的哈塔米總統和內賈德總統都沒有逃脫“咒語”的困擾。魯哈尼和國內保守派由于執政理念的不同,在對外交往和經濟發展等幾乎所有領域都存在分歧。伊朗保守派控制了包括司法系統在內的很多權力機構,尤其是伊斯蘭革命衛隊在政治、社會和經濟領域都有巨大的影響力,而魯哈尼在競選中公開指責包括革命衛隊在內的伊朗保守強硬勢力,其結果勢必加劇了雙方的緊張關系。更加糟糕的是,革命衛隊不僅直接控制著許多伊朗大型企業,而且還持股監控,因此伊朗革命衛隊目前是美國對伊朗制裁的主要對象之一。而為了減少外國投資者在伊朗投資可能遭到美國制裁的擔憂,魯哈尼政府刻意減少革命衛隊對一些企業和部門的控制權和股份,從而會觸動和損害革命衛隊的切身利益,加深他們對魯哈尼政府的不滿。
另外,魯哈尼在競選中向民眾承諾將擴大伊朗的民主進程,承諾將不干預他們的私人生活,將會給婦女更多參與政治權利和社會生活及就業的機會,公開指責伊朗強力機構對民眾言論的干預和侵犯人權的行為。這在相當程度上會引起伊朗保守強硬派對魯哈尼觸碰伊朗政治體制“底線”的擔心,會加劇伊朗保守強硬派對魯哈尼政策的抵制和阻撓。因此,在第二任期內,如何處理與伊朗保守強硬派的關系,是關系到魯哈尼能否“善始善終”,打破連任總統成為“跛腳鴨”困境的關鍵。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