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子愷:無寵不驚過一生》
豐子愷 著 浙江文藝出版社
精彩錦句:
●我們所打算、計較、爭奪的洋錢,在他們看來個個是白銀的浮雕的胸章;仆仆奔走的行人,擾擾攘攘的社會,在他們看來都是無目的地在游戲,在演劇;一切建設,一切現象,在他們看來都是大自然的點綴,裝飾。
唉!孩子能撤去世間事物的因果關系的網,看見事物的本身的真相。
●“漸”的作用,就是用每步相差極微極緩的方法來隱蔽時間的過去與事物的變遷的痕跡,使人誤認其為恒久不變。
然人類中也有幾個能勝任百年的或千古的壽命的人。那是“大人格”“大人生”。他們能不為“漸”所迷,不為造物所欺,而收縮無限的時間并空間于方寸的心中。故佛家能納須彌于芥子。中國古詩人白居易說:“蝸牛角上爭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

●與其聽人們言辭的意義,不如看他們顏面的變化,興味好得多,且在實際上,也可以更深切地了解各人的心理。因為感情的復雜深刻的部分,往往為理義的言說所不能表出,而在“造形的”臉色上歷歷地披露著。
●孩子比大人,概念弱而直觀強,故所見更多擬人的印象。藝術家就是學習孩子們這種看法的。藝術家要在自然中看出生命,要在一草一木中發現自己,故必推廣其同情心,普及于一切自然,有情化一切自然。
●閑居,在生活上人都說是不幸的,但在情趣上我覺得是最快適的了。
在房間里很可以自由取樂。如果把房間當作一幅畫看的時候,其布置就如畫的“置陳”了。譬如書房,主人的座位為全局的主眼,猶之一幅畫中的中心點……這樣妥帖之后,人在里面,精神自然安定,集中,而快適。
●在我們以前,“人生”已被反復了數千萬遍,都像曇花泡影地倏現倏滅。大家一面明明知道自己也是如此,一面卻又置若不知……
這便是為了人生的飽暖的愉快……把我們騙住,致使我們無暇回想,流連忘返,得過且過,提不起窮究人生的根本的勇氣,糊涂到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