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品牌
直屬市府的慶陽“健保局”四個不一樣

有關本版更多詳細內容請掃二維碼下載《深改檔案》
醫改進入“深水區”,福建醫改的“三明經驗”倍受關注。而其中成立專門機構整合醫保,醫藥等機構職能的做法已開始在各地復制。7月3日,甘肅省慶陽市城鄉居民健康保障局正式掛牌。
與三明醫療保障局掛靠財政部門不同,慶陽市健保局雖也整合了醫保基金管理、定點機構醫保目錄內藥品和醫療服務價格監管、醫療救助等多項原先分散在多部門的職能,但直接隸屬市政府管理,凸顯四大特點:
政府職能整合后,將由健保局組織醫療機構采購藥品,再由醫保基金統一結算,把藥品價格與采購量掛鉤,部分藥品經醫療機構議價后,若采購價低于省級中標價,價差結余可歸醫療機構留用。這相當于醫保作為藥品價格的實際支付方,在藥品采購、議價過程中有一定話語權。
在醫療服務方面,原先由當地發改委主要負責監督調整醫療服務價格,現該職能劃歸健保局所有,醫保作為支付方同樣可影響醫療服務價格的制定、調整,并根據醫療機構提供的醫療服務數量和質量,給予基金支付。
在醫療機構內部,出于監管部門、醫保基金給付的要求,醫療機構每月也會組織科室、醫師,參與抗菌素使用量、患者自費藥品使用量等指標的評比,由醫療機構組織藥事委員會等點評醫師處方,對濫用抗生素、過度治療的醫師處以罰款。
除引導醫療機構行為外,醫保的杠桿作用還被用于分級診療。在慶陽市,鄉鎮衛生院被確定為負責50+n種一般疾病診治,醫保報銷比例達85%,縣級醫院負責250+n種常見病、多發病診治,醫保報銷比例為80%,等等。其中,“+n”是指各級別醫療機構,在政府規定必須負責治療的疾病種類基礎上,可依據自身能力,再選擇一些疾病納入機構的診療范圍。
目前,慶陽市城鄉居民健康保障局已正式運行并進駐市政務大廳,開設服務窗口6個,窗口主要經辦4項業務,即市直城鎮職工基本醫療、大病、生育保險參保登記和保險費核定;市直城鎮職工基本醫療、大病、生育及特殊人群等醫療費用、特殊疾病門診費用結算;異地就醫備案、直接結算;城鎮基本醫療保險個人賬戶劃轉及醫療費用支付查詢服務等。
接下來,慶陽市還將繼續完善健保局的職能和管理,按病種付費等復合型付費方式改革、醫生薪酬制度改革、醫療服務價格調整、整合城鎮職工與城鄉居民基本醫保制度等多項措施的推進,也在慶陽市政府的醫改計劃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