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每個有孩子的家庭,玩具都不計其數,如果不經常收納整理,就會上演這樣一幕:面對一箱箱滿滿的玩具,孩子不知何處下手,于是一股腦地把箱子推到,所有玩具都倒出來,孩子拿到想要的玩具玩了一會兒又去玩別的,還沒等家長重新收拾完,孩子又回來想繼續玩,于是,玩具箱又被重新推到……
相信家長們對這一幕并不陌生,作為教師,也有家長曾經問過筆者:“老師,我的孩子在家玩具總是到處亂放,他在前邊玩,我在后面收拾。”“老師,孩子在幼兒園知道收拾玩具,回家就不收了,弄得屋子亂七八糟的,他最聽老師的話,您說說他。”
幼兒園里教師們會創設適合、方便幼兒的環境,幫助幼兒樹立玩具歸位的意識。開學初期,老師會帶著孩子熟悉班里各個區域的位置,熟悉玩具放在什么地方,還會請小朋友練習將玩具送回去。同時,教師會用一些小策略對幼兒進行引導。比如,在區域游戲結束前播放音樂,提示孩子該收玩具了,孩子們伴隨著舒緩的音樂,將自己所在區域中的玩具,對照相應的小標志,輕松地就能送回家了。孩子們在反復的生活游戲、玩具分類、收拾整理的過程中,獲得了好方法、養成了好習慣,收獲了信心。
從小培養幼兒良好的收拾、整理的習慣,對他的成長有很大的幫助。例如:上小學后他會主動整理自己的書桌、書包,還能分配好自己的時間,等等。孩子每天都會接觸到玩具,父母可以試著從玩具入手,培養孩子將玩具歸位,并進行收納整理的好習慣。
家庭中筆者建議家長避免說教,要培養孩子在玩中學會收拾整理。經常有一些家長對孩子“發號施令”:“快去,把玩具收回去!”見孩子遲遲不收,或動作慢,就著急代勞了。其實,游戲的方式可以幫助孩子愉快地收拾玩具。例如:“和媽媽一起去送快遞吧,看誰送得多,哇,我看寶寶送的比媽媽多呢!”等等這樣鼓勵的話語能讓孩子在愉悅的情緒中收拾玩具。再有,在收拾玩具前提前告知孩子,如:“我們還有X分鐘就要收拾玩具了。”讓他有所準備。如果突然中斷孩子的游戲,他會有不好的情緒,就更不配合收拾玩具了。
想讓孩子成為有序、整潔、高效的人,除了日常必要的訓練,最關鍵的還是家長的以身作則。如果家長有對物品整理、收拾、分類的好習慣,孩子也會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
有序和整潔的生活是每個人都渴望的,習慣的養成也是一個漫長過程,孩子行為出現反復是很正常的。建議家長在不斷探索中找到適合孩子的方法,循序漸進,切勿急躁,耐心培養孩子的好習慣,使他成為一個有序、整潔、高效的人。
(北京市農業局幼兒園)
作者簡介:徐源(1965-),女,大專,小教高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