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 明
(100088 中國政法大學 北京)
淺論我國刑事訴訟中的權利保障體系
辛 明
(100088 中國政法大學 北京)
尊重和保障人權是我國刑事訴訟制度基本原則。黨的十八大以來,加強人權司法保障成為新一輪司法體制改革重要內容,我國刑事訴訟參與主體的權利保障取得顯著進步,集中體現為由規范體系、理念體系和措施體系共同構成的刑事訴訟參與主體權利保障體系逐步形成。
主要是立法層面的一系列規制,包括刑事訴訟法,與之配套的法官法、檢察官法、人民警察法、律師法、監獄法、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治安管理處罰法、國家賠償法等法律,以及看守所條例、“兩高三部”非法證據排除規定、保護司法人員依法履行法定職責規定等規范性文件。核心是刑事訴訟法。我國刑事訴訟法經過兩次全面修改,現行刑事訴訟法全面規定了刑事訴訟的任務、基本訴訟制度和訴訟程序,特別是2012年的全面修改明確規定了尊重和保障人權的基本原則,完善了證據制度、強制措施、辯護制度、偵查措施、審判程序和執行程序,增加了特別程序,成為刑事訴訟參與主體權利保障的基本遵循。
主要是深化體制改革,推動理念更新,在刑事訴訟各環節貫徹有利于保障參與主體權利的司法理念,主要是罪刑法定、疑罪從無、非法證據排除等理念。
罪刑法定、疑罪從無、非法證據排除都是我國刑事訴訟制度的基本原則。從近年糾正的冤錯案件看,過去一個時期,上述理念并未真正、全面地貫徹到司法實踐中。所導致的,一是在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犯罪事實、證據的收集和認定上,更注重收集和認定能夠定罪或者罪重的證據,造成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罪與非罪、罪輕與罪重的認定上可能出現偏差。二是可能導致司法機關更注重有罪供述,不排除采用非法手段迫使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認罪,從而造成冤錯案件。三是造成一些案件中“疑罪從輕”“疑罪從掛”現象突出?;诖?,近年來司法機關更加注重以制度化方式將上述理念貫徹到司法實務當中,不僅重口供,同樣重證據的收集和認定;不僅重有罪、罪重證據的收集和認定,同樣重無罪、罪輕證據的收集和認定;更加注重證據裁判原則,對存在重大證據和事實認定瑕疵,不能完全排除非被告人作案可能的,一律宣告被告人無罪。2017年6月27日“兩高三部”聯合發布《關于辦理刑事案件嚴格排除非法證據若干問題的規定》,從實體性規則和程序性規則兩方面進一步嚴格非法證據排除規則適用。在近年司法責任制逐步確立的背景下,罪刑法定、疑罪從無、非法證據排除等理念日益成為司法人員內心自覺。2012至2015年,全國法院依法宣告超過3300名被告人無罪。上述理念的貫徹既有效防范了冤錯案件發生,也為案件尋獲真正犯罪人提供了條件可能。
主要是推進以審判為中心的刑事訴訟制度改革,實施保障刑事訴訟參與主體權利的具體措施,體現在六個領域。
其一,關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細化羈押審查、通知、執行條件和程序,實行羈押必要性審查,明確規定拘留、逮捕和監視居住犯罪嫌疑人通知家屬以及傳喚和拘傳等時限,明確限制偵查人員訊問犯罪嫌疑人地點。其二,關于律師。實現律師介入刑事訴訟各環節全覆蓋。偵查階段,辯護律師提出意見的,應當聽取并記錄在案,提出書面意見的應當附卷;要求會見在押犯罪嫌疑人的,應當及時安排;有權申請非法證據排除、變更強制措施。審查起訴階段,辯護律師可查閱、摘抄、復制全部案卷材料。審判階段,辯護律師根據法院通知參與庭前準備工作,解決回避、出庭證人名單、非法證據排除等與審判相關的問題。其三,關于被害人。被害人在立案階段有權獲知案件移送其他機關、不立案的理由等;在審查起訴階段有權獲知委托訴訟代理人、獲得不起訴決定書;在審判階段有權獲知開庭時間、地點、不公開審理理由、申請回避等。同時,被害人有權對被告人因犯罪行為造成的損失提起附帶民事訴訟。公訴案件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親屬,有權隨時委托訴訟代理人。庭審中被害人及其訴訟代理人有權舉證、提問、質證、辯論等。對部分嚴重暴力犯罪,被害人因作證造成本人或者其近親屬人身安全面臨危險的,應當采取必要保護措施。其四,關于證人。保障證人及其近親屬的安全。對證人及其近親屬進行威脅、侮辱、毆打或者打擊報復的,依法追究法律責任。對證人履行作證義務而支出的合理費用依法給予補助。其五,關于刑事訴訟中的特殊群體。患有嚴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等特殊群體一般也不予羈押。法律援助范圍進一步擴展至犯罪嫌疑人、盲聾啞被告人、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控制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以及可能被判處無期徒刑、死刑的案件,并延伸到偵查和審查起訴階段。對未成年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堅持教育為主、懲罰為輔,實行分管分押、指定辯護、犯罪原因調查、訊問時代理人到場、附條件不起訴、不公開審理、犯罪記錄封存等。其六,關于司法人員。實施領導干部干預司法活動、插手具體案件處理的記錄、通報和責任追究,明確法官、檢察官依法履職的一系列保護措施以及受到非法處理、處分時的救濟渠道和救濟方式。
總之,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司法機關深入推進以司法責任制為核心的司法體制改革,刑事訴訟參與主體權利保障取得顯著進步,其從刑事訴訟法律體系、刑事訴訟司法理念體系、刑事訴訟制度機制體系等三個層面,推動刑事訴訟參與主體權利得到更加充分保障,逐步形成我國刑事訴訟參與主體權利保障體系,有力推動了公正高效權威的社會主義司法制度建設和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
[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2013年1月1日施行.
[2]國務院新聞辦.《中國司法領域人權保障的新進展》白皮書,2016年9月12日.
[3]沈德詠.《我們應當如何防范冤假錯案》,人民法院報,2013年5月6日.
[4]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國家安全部、司法部.《關于推進以審判為中心的刑事訴訟制度改革的意見》,2016年10月10日.
[5]曹建明.《最高人民檢察院工作報告》,2017年3月12日,2016年3月13日.
[6]樊崇義.《非法證據排除規則與人本主義》,人民法院報,2017年8月16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