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林棲++王鐳
摘 要:隨著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現代互聯網已經廣泛地融入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物聯網作為互聯網技術向現實世界實物的延伸,已得到了社會各領域的普遍關注以及應用。目前,新一代的網絡通信技術已經在網絡信息化的環境下得到了迅速發展。文章主要研究移動通信技術在物聯網中的應用,以期對現代物聯網的發展提供幫助。
關鍵詞:移動通信;物聯網;發展
物聯網技術最早起源于2008年的金融危機,其理念一出現,立刻便引起了世界各國的廣泛關注,并成了新階段經濟發展的重要內容。我國物聯網技術發展從2009年開始,現在已經成為我國的五大新興產業之一。隨著移動通信的不斷發展,其已經在物聯網中得到了一定的應用,并取得了較好的成果。
1 物聯網發展現狀
1.1 物聯網概述
在不同的國家,對物聯網的概念有著不同的理解,美國將其稱為Internet of Things,日韓國家將之稱為泛在網,我國則理解為物聯網。從字面的意思上來理解,其是指物品與物品之間的網絡聯系,是互聯網技術在現實世界實物領域的應用。從技術層面分析,它是一種利用現代化的感知技術,感知物品的基本信息,并通過互聯網技術將物品與物品之間建立起聯系,再加以遠距離的信息數據傳輸,實現智能化物品管理、感知、監控定位等功能的現代化網絡。
1.2 物聯網的結構
物聯網主要由載體層、系統層、網絡層3個部分組成。其中,載體層是物聯網的下層基礎結構,即物聯網的“物”。這個“物”是指在人的日常生產過程中與人密切聯系的現有之物。一般來說,其要滿足以下幾點基本條件:有信息接收器、信息傳輸途徑、儲存功能、智慧大腦(CPU)、操作系統、應用程序、信息發送器、支持物聯網通信協議、具有可識別唯一編號。系統層即指物聯網的中心—嵌入式系統。物聯網本身是一種通過嵌入式系統延伸到現實世界的電子網絡,嵌入系統一般會包含一個嵌入處理器,是能夠實現智能化嵌入應用的電子系統。網絡層,即物聯網信息傳遞的專用網絡,該層工作主要依靠互聯網、局域網、電視網、廣播網、通信網等信息網絡途徑進行信息傳輸,以此實現對物品信息的實時監督與管理[1]。
1.3 物聯網的特點
一方面,物聯網的連接對象更加廣泛,其能夠在互聯網中進行連接的對象包括人以及生活中的各種實物。其主要連接對象是人,能夠實現人與人、物與物、人與物之間的快速信息傳輸。另一方面,物聯網對信息的安全性要求更高。一般來說,連接在物聯網之中的物品大多屬于私人性質,為了防止私人的隱私權遭到侵犯,必須保證這些物品信息的安全。
2 物聯網產業的發展
物聯網產業已經成為全球性的發展戰略,其在美國、歐洲、日韓等地得到了比較好的發展。美國對物聯網的發展策略主要是大量的宣傳投入,通過資金與技術在市場上占據優勢。2008年,奧巴馬曾經明確提出,將會對網絡新興技術產業投入經濟刺激資金。美國的物聯網產業資金充足,發展非常迅速,注重實踐的作用。可以將這種發展模式比喻為兔子型模式。
歐洲的物聯網發展戰略是建立在哲學層面的基礎之上的,其發展速度雖然不像美國一樣迅速,但其聯盟整體的優勢非常明顯。2008年,歐盟頒布了《歐盟物理網年發展路線圖》,2009年頒布了《歐盟物聯網行動計劃》,不斷確立了物聯網在之后很長一段時間的具體發展方案,充分體現了嚴謹、計劃性強的作風。
我國相對于西方一些發達國家,在物聯網領域發展得較晚,2009年,溫家寶總理在《科技引領中國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講話》中,首次將其列為我國的新興戰略企業。2010年,溫家寶總理再次提出,計劃在2020年以前投入3.8萬億資金應用與物聯網技術的研發[2]。
3 移動通信技術在物聯網中的應用策略
3.1 移動終端的應用
利用移動終端當中的WLAN,條碼,數據庫技術,能夠有效提高物聯網系統對數據信息處理的準確性與高效性。具體來說:WLAN技術是通過空氣中的電磁波作為媒介,實現無線數據傳輸與接收功能的網絡技術。目前,WLAN的最高傳輸速度可以達到11 Mbps以上。物聯網應用這一技術,能夠實現對物品信息的快速傳輸,并且,與有線傳輸相比,無線傳輸的輻射范圍更廣,建設難度更低,速度更快。條碼技術是一種現代化的物品信息掃描技術,現階段,條碼技術已經與移動客戶端完美地結合在了一起,通過掃描條形碼,能夠實現對物品信息的快速讀取,以及對物品的實時監督與管理。隨著當今大數據時代的影響,物聯網技術面臨著越來越大的數據以及信息的管理、儲存、處理,這一方面,完全可以通過數據庫的建設來完成。目前,市場上的數據庫產品多種多樣,例如:由Microsoft公司發布的SQL Server,這一產品的功能極其強大,能夠從高效性、安全性、智能性3個方面滿足物聯網對大數據信息處理的需求。
3.2 移動通信網絡管理平臺的應用
3.2.1 管理平臺應用方式
移動網絡管理平臺的主要作用就是對網絡的設備、用戶、性能、業務進行維護與管理,以此保障網絡院校的安全與可靠。物聯網雖然與移動通信的側重點不同,但其主要目標都是實現人與人、人與物之間的有效連接。物聯網運用移動通行網絡管理平臺的管理能力,能夠實現信息的安全管理,保證事物信息在感知、儲存、處理、傳輸等操作方面時候的可靠性。此外,物聯網可以利用管理平臺的管理活動對其網絡層面進行維護,保證物聯網的運行安全。同時,利用物聯網能夠實現對物聯網產業要素的整合,例如:某時間段內,當參數a由a1變化為a2時,那么,DY/DT=A(La2-La1)CB,DS/DT=rmS(1-S/K)。假設集群中企業平均產量為固定值,DY/DS為常數,則rm=S(1-S/K)/DS/DT=S(1-S/K)/(DS/DY×DY/DT)=RS(1-S/K)/DY/DT=RS(1-S/K)/[A(La2-La1)Cb]。可見物聯網維護對物聯網產業運營的重要意義。endprint
3.2.2 改進移動網絡管理
以現階段的移動網絡管理技術,根本不能滿足物聯網龐大的數據信息處理要求。首先,物聯網是包含了人與物、人與人的連接信息識別、傳輸、處理管理等一系列功能的現代化網絡[3]。所以,物聯網對用戶的編碼、標識、物理信息等都有比較特殊的要求,其應該能夠滿足通行協定的要求,實現任何時間、任何地點的信息交換,以及智能化的信息識別、定位、監控、跟蹤、管理。因此,網絡管理平臺要想良好地應用到現代物聯網體系之中,就必須進行相關改進。特別是在信息處理能力、運營維護能力等方面,要使平臺的管理功能能夠滿足物聯網對信息安全的基本要求。
3.3 移動傳輸網絡的應用
移動信息傳輸網絡作為移動通信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主要作用就是實現不同信息接點之間的遠程信息傳輸,這與物聯網中的性質傳輸模式非常相似,可以將移動傳輸網絡技術應用到物聯網之中。未來的無線物聯網應該做到暢通無阻,使各移動終端更夠便捷地接入高速寬帶接口,實現物聯網信息的快速傳輸,保證物聯網的時效性。同時,應用移動傳輸網絡能夠促進物聯網集群的形成與發展。例如:產業聚集理念源于高明華與王鳳榮共同提出的聚居因子概念。聚集因子可以具象地理解為f(c1,c2),c1代表的是集群整合度,c2代表集群差異度,當這兩個變量發生變化時,集群的產量也會隨之發生變化。集群的環境有利于物聯網產業的互相競爭與促進,對整個產業的發展具有極大的積極意義。通過移動傳輸網絡,能夠建立產業之間的集成平臺,實現平臺之間的快速信息傳遞。
4 結語
隨著社會科技的迅速進步,以及市場情況的不斷變化,物聯網技術作為新興的現代網絡產業,已經在各行各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并且與人們的日常工作、學習、生活密切聯系在了一起。目前,移動通信技術已經開始應用到了物聯網領域,并取得了良好的實踐效果,對現代物聯網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鐘鋒.試論移動通信技術在物聯網中的應用[J].信息通信,2015(8):213.
[2]林國侯.探究移動通信技術在物聯網中的應用[J].通訊世界,2016(9):78-79.
[3]李海榮,宋小虎,陳永輝.移動通信與射頻識別一體化技術在物聯網手機設計中的應用[J].科技風,2015(22):122.
Analysis on the application of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n Internet of Things
Zhong Linqi1, Wang Lei2
(1.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Hangzhou 310000, China;
2.Hangzhou Public Security Bureau West Lake Scenic Area Branch, Hangzhou 310008,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network technology, modern Internet has been widely integrated into all aspects of peoples lives. Internet of Things as an extension of the Internet technology to the real world, has been the community in all areas of widespread concern and application. At present, a new generation of network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has been rapid development in the network information environment. The article mainly studies the application of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n the Internet of Things, with a view to help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Internet of Things.
Key words: mobile communication; Internet of Things; development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