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融資難的問題一直制約著浙江中小企業的發展,為此通過境外上市的方式以獲得國際資本市場的支持。本文根據浙江中小企業境外上市的現狀,分析其面臨的問題,最后提出對策建議,引導中小企業理性抉擇是否要選擇境外上市以及更好地實現境外上市。
【關鍵詞】中小企業 境外上市 問題 對策
一、引言
中小企業是數量最大、最具活力的企業群體,為實體經濟做出了重要貢獻,同時也是浙江經濟特色和優勢所在。截至2016年底,浙江中小企業在數量上達到了139.7萬家。而與此同時,融資難的問題一直制約著浙江中小企業的發展,規模相對小、內部治理結構不完善、信用風險相對高等因素導致中小企業難以獲得銀行貸款,也難以取得證券市場的準入資格。因此,通過境外上市,獲得國際資本市場的資金支持,不失為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題的良方。
二、浙江中小企業境外上市的現狀
2001年12月,“浙江玻璃”于香港聯交所上市,成為首家在境外市場上市的浙江中小企業。據統計,目前以各種方式在境外上市的浙江中小企業已達80余家,上市地點涵蓋了香港、紐約、新加坡等,在2016年更是首次有浙江中小企業赴澳大利亞國家證券交易所(NSX)上市。浙江省赴境外上市的中小企業所涉及的行業也眾多,包括有建筑房地產、工業工程、服務業、科技類行業等。
三、浙江中小企業境外上市面臨的問題
獲取資本假說認為,在境外上市相當于為企業提供通向資本的渠道。出于自身需求趕赴境外上市的浙江中小企業不免面臨以下問題:
(一)缺乏對企業自身狀況的認識而盲目上市
某些中小企業選擇境外上市是出于“圈錢”的動機,由于自身條件無法滿足嚴格的上市要求,退而選擇門檻較低的證券市場,例如美國OTCBB市場。有資料表明,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中概股在美國OTCBB市場上淪落為垃圾股,進退兩難,而企業每年還要支付高額維護成本。
(二)偽造財務數據,損害中小企業整體形象
2010~2012年間,美國做空機構紛紛發布研報,指出東方紙業、綠諾科技在內的多只中概股有夸大收入與毛利率、會計處理存在嚴重缺陷等問題。美國證監會也列出了一系列借殼上市的黑名單,中國企業占據了很大比重。這對中國企業包括浙江中小企業的形象造成了巨大的損害。
(三)對境外上市地市場規則認識不足
境外資本市場一般會對上市公司采取更為嚴厲的監管,上市公司公開的資料必須保證真實、完整與及時,比如美國的《薩班斯法案》在有關企業財務信息披露方面有著近乎苛刻的要求。這就導致境外上市中小企業所要承擔的成本增加,造成某些企業不堪重負而選擇退市。另外,有諸如渾水公司這樣的專業投資分析機構致力于揭露并打擊造假企業,浙江中小企業若有疏忽便容易遭遇做空打擊抑或是集體訴訟。
(四)不注意維護與境外投資者的關系,股價萎靡不振
某些中小企業認為成功上市后就可以得到資金,但卻沒有重視維護與境外投資者的關系。事實證明,成功上市僅僅是一個起點。海外投資者由于距離遠,對于那些自我營銷不積極或者沒有按照當地資本市場規則來進行溝通的外來中小企業,無法知曉其真實情況,不能辨別其真正價值。因此使得這些企業股價長期低迷,無法在資本市場獲得再融資。
四、對策建議
(一)政府層面
1.拓寬融資渠道,為中小企業營造健康發展的環境。融資需求是中小企業境外上市最主要的動因,中小企業在國內沒有得到政策保護或受到歧視性政策而無法籌得企業發展必需的資金,筆者認為浙江省政府應著力拓寬中小企業融資渠道。此外,要創造優質的融資環境,引導銀行對中小企業提供貸款幫助。在利率、稅收、市場準入等方面逐漸減少并消除歧視性待遇。解決融資難題,一方面,政府應建立中小企業融資配套政策體系,發展中小金融機構;另一方面,完善中小企業信用機制,引導民間借貸有序合規進行。除此之外,制定并完善保護中小企業的法律,為中小經濟持續發展提供制度保障。
2.完善境內資本市場制度,鼓勵中小企業境內上市。通常而言,境內上市是企業直接融資的首選。因為我國證券市場的諸多約束與限制,使一部分中小企業望而卻步,故而政府應當盡快完善境內資本市場制度,繼續推進改革,建立起適應當下現狀的上市標準與多層次市場結構,從而支持中小企業在境內上市。另外,積極推動證券業同國際接軌,促進證券交易規范化,促進境內資本市場制度的完善。
3.與境外國家或地區建立合作關系,引導中小企業境外上市。建立合作關系,有助于中小企業實現境外上市。例如,澳大利亞政府正推進1000家中國中小企業赴澳上市的計劃,與此同時澳洲上市也擁有融資快、周期短、門檻低等明顯優點。于此,浙江省政府應積極主動地與境外國家或地區建立合作關系,支持浙江中小企業境外上市,在這期間提供政策上的優惠與程序上的便利。這樣一來有利于提高上市效率,也能減少企業搜索信息的成本,引導中小企業的境外上市。
(二)企業層面
1.合理評估自身情況,權衡收益和風險。境外上市雖有助于企業融資,但實際上并不適合所有中小企業。一方面,境外上市成本相對高,以在香港主板上市為例,其發行費用可能達到融資額的百分之二十。若成功上市,每年還需要支付較高的維護費用。如此高昂的上市成本,需要企業具備相當的規模與盈利能力才能夠承受得起。另一方面,對境外上市的企業來說,要取得外國投資者的認可并非易事,雙方在社會文化背景包括認知方式上的不同使信息有效溝通存在障礙,若是企業不被認可,則其股票價格低迷,市盈率低且成交量低,難以再融資。除此之外,境外上市必須嚴格遵守上市地的披露制度。對浙江中小企業來說,要面臨透明的財務信息披露、源于股東的施壓、境外分析人和市場觀察人員事無巨細的調查。因此,中小企業應該合理評估自己的情況,權衡收益和風險,來抉擇是否要境外上市。endprint
2.妥善抉擇境外上市的地點與方式。各個證券交易所對企業的市值、盈利、業務記錄、最低公眾持股量等有不同的規定,同時在上市時間、上市成本、融資金額和風險等方面也有巨大的差異,中小企業應立足于自己所在的行業、企業規模、發展目標等全面考慮權衡利弊,選擇有助于本企業長遠發展的上市地點。關于上市方式,也應根據自身條件和上市動機來抉擇。一般而言,境外直接上市對增加企業名氣、抬高股價、增加融資額有顯著裨益,但所需費用較高;而境外間接上市周期短、程序便捷、成本較低,但風險相對高,融資額也相應會減少。當下,政府對企業境外直接上市持支持態度,而從長期角度,境外直接上市的中小企業未來更有機會歸國實現二次上市,因此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選擇境外直接上市更優。
3.明確合適的境外上市動機,合理利用境外資本市場資源。中小企業境外上市最主要的動機即緩解融資困難,但境外上市的目的不僅僅只是獲得資金。在境外資本市場,中小企業面臨著知名度提高、生意伙伴增加、公司治理結構更加規范的可能,如將這些可能性變現,中小企業便能夠建立起國際化的的公司治理管理體制,引進外來投資者,增強生產水平,提高工作效率,擴大其在國際市場的占有量,提升品牌價值和國際知名度,廣納優秀人才,真正意義上進化為具備強勁國際競爭力的企業。因此,中小企業不應當只是為了上市而上市,而應充分有效地利用國際資本市場資源,實現健康可持續的發展。
4.樹立風險防范意識,重視自身能力的提高。企業在境外上市,面對的是一個區別于境內的證券市場,語言文化、社會制度、政治經濟等均相距甚遠,因此,中小企業會遇到上市發行、信息披露、公司治理等各種問題。所以,中小企業應該樹立風險防范意識。首先,選信譽好、專業性強的中介機構,盡可能選擇適宜上市時機,把握好發行價格。其次,聘請兼具專業性與操守的財會與法務人員,依據上市地的監管規則,完整地披露信息。最后,要建立適當的內部控制與外部監督體系,優化決策機制,提高效率,從而完善公司治理結構。同時,要重視自身能力的提高,確定核心競爭力,積極提高企業經營水平與管理能力,提高盈利水平,努力將自己良好的業績展現給境外投資者,從而獲得境外資本市場的長期支持。
參考文獻
[1]鄧云科.中小企業融資分析[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13(9):28-30.
[2]陳金穎.在美上市中國公司遭遇集團訴訟問題研究[D].復旦大學,2015.
[3]張少茹.河南省中小企業創新能力評估及提升策略研究[D].河南大學,2015.
[4]楊方.中小企業IPO失敗的財務問題研究[J].財經界(學術版),2014(17):200-200.
作者簡介:徐珎(1993-),女,漢族,浙江嘉興人,西北政法大學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國際商務。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