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中偉
【摘 要】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進一步推進,中國同世界的互動進一步加強,中亞地區地處亞歐板塊的腹地,人才交流愈發頻繁,中亞五國幅員遼闊,物產豐富,人口眾多,在一帶一路建設的大背景下,加強中亞地區人才的交流是一項迫在眉睫的事情,但是中亞國家人力資源開發存在諸多問題,如何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人才交流機制是人才交流互通的前提條件。
【關鍵詞】一帶一路;中亞五國;人力資源
一帶一路是指“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一帶一路”不是一個實體和機制,而是合作發展的理念和倡議,是充分依靠中國與有關國家既有的雙多邊機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區域合作平臺,旨在借用古代“絲綢之路”的歷史符號,積極主動地發展與沿線國家的經濟合作伙伴關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中亞地處亞歐大陸的核心區域,人口眾多,資源豐富,是聯系亞歐的橋頭堡,加強中亞地區經濟和社會的發展有利于亞歐國家的友好和交流,尤其是要重視中亞五國所起的積極意義。
一、中亞五國概況
中亞指的是廣義的中亞和狹義的中亞,廣義的中亞是東到蒙古國的東境和內蒙古東部,南始伊朗和阿富汗的北部,印度巴基斯坦西北,包括新疆﹑河西走廊等中國西北地區,西起里海,包括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坦﹑塔吉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土庫曼斯坦,北達西伯利亞南部米努辛斯科一帶,面積是4.008x106萬平方公里,人口6000多萬。狹義的中亞指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土庫曼斯坦。
哈薩克斯坦由130多個民族構成,哈薩克族占66﹪俄羅斯族占21﹪,還有烏茲別克族、烏克蘭族、白俄羅斯、德意志、韃靼、維吾爾、朝鮮、塔吉克等族,人口1732萬人。高等學校畢業者從2009年的20.4%增加到2016年的40.4%,高等學校肄業者增加了1.5%,受中等專業教育者從2009年的25.7%增加到2016年35.8%。
吉爾吉斯斯坦 2016 年男性就業率為87.5%,婦女為 61.8%,婦女就業率比男性低 25.7%;從趨勢上看,吉爾吉斯斯坦婦女就業率與男性相比差距在逐步擴大。而且從 2013 年婦女就業率為 58.9%來看,大多數有勞動能力的婦女不能獲得就業,這是一個極高的比例。
烏茲別克斯坦共有129個民族,烏茲別克族占人口總數的78.8%,塔吉克族4.9 %, 俄羅斯4.4 % ,哈薩克3.9 % ,卡拉卡爾帕克族2.2 % ,韃靼族1.1 % ,吉爾吉斯族1 % ,朝鮮族0.7 % ,人力資源狀況是實際勞動力人口1019萬人,2012年有2955.91萬人。
土庫曼斯坦面積為491200平方公里,全世界排名52, 2012年土庫曼斯坦有683.6萬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13.8人,土庫曼斯坦有100多個民族,土庫曼族占77%,烏茲別克族9.2 % ,俄羅斯族6.7 % ,哈薩克族2 % ,亞美尼亞0.8 %,還有阿塞拜疆和韃靼族,通用俄語,官方語言本族語。土庫曼斯坦 2015 年男性就業率為 76.4%,婦女為 60.6%,從趨勢看,婦女就業率與男性就業率差距略有縮小,但是婦女就業率仍然較低,有大量的勞動能力的婦女沒有獲得就業。
塔吉克斯坦2010年教育經費約占國內生產總值得4.7%。全國學前教育機構共485所,學齡前童5.75萬人,中小學校3817所,其中小學1455所,中學2220所,私立學校135所,在校學生169.1萬人,教師9.61萬人,有各類高等學校33所,教師8231人,其中女性教師2562人,全國在校大學生15.6291萬人,女生比例為29%.
二、中亞五國人力資源開發的現狀
1.人口密度很小, 平均每平方公里僅 14 人。其中哈薩克斯坦和土庫曼斯坦平均每平方公里只有7.1 人和 7.9 人, 只有烏茲別克斯坦人口較密, 達到51.7人。
2.人口分布極不均勻。山區每平方公里只有 1~ 2 人, 在卡拉庫姆沙漠、克孜勒庫姆沙漠及哈薩克斯坦中部的荒漠幾乎是渺無人煙, 而綠洲及大城市周圍人口相對集中。富庶的費爾干納盆地每平方公里高達 400~ 500 人。吉爾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凱克所在的楚河盆地僅占共和國國土的 1/ 12, 卻集中了共和國 45% 的人口。
3.出生率和自然增長率高。中亞各國出生率普遍在 千分之三十以上, 自然增長率在千分之二十六左右,這一情況與世界最不發達國家的情況相似。尤其是塔吉克斯塔和吉爾吉斯斯坦兩個相對貧困的國家出生率和自然增長率高。
4.城市化發展不足, 農村人口占的比重比較大,大量的人口在農村生活和居住,人口質量不高,尤其是比較貧群的塔吉克斯坦和吉爾吉斯斯坦兩個國家,獨立后兩個國家處在戰亂頻繁,經濟發展受到了嚴重的制約。
5.人力資源的智力和技能潛能的開發低,人力資源配置方式落后,人力資源競爭環境差, 人力資源結構不夠優化、人力資源的布局不合理, 人力資源的績效評價和激勵機制不夠科學。
6.中亞五國失業問題。失業問題是各國獨立后凸現的問題哈 薩克斯坦學者認為, 哈失業率為10% ~ 12% ,烏茲別克斯坦的失業率為14% , 吉爾吉斯斯坦的失業率為 18%,從結構性失業的角度來看,中亞五國正是因為新興產業少而夕陽產業較多而導致失業現象的大量出現。
蘇聯解體后, 中亞五國為適應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的需要,在保持行之有效的人力資源配置及教育體制來發展本國經濟的同時,參考西方發達國家成熟的人力資源配置經驗, 來完善自身的人力資源開發利用,但由于受周邊國家的影響和本國各項政治經濟制度不完善的制約, 導致轉型過程中有諸多失誤。借鑒中亞國家的這些得失, 對于我國按和諧社會的要求進行合理有效的人力資源配置具有重要意義。
三、中亞五國力資源開發的對策及建議endprint
1.要把人力資源開發放到優先位置。在過分追求經濟增長速度的沖動下, 中亞國家并沒有很好地規劃自身的產業結構, 甚至還有大量勞動力又回到過去的畜牧業或農業中去。對于人力資源的開發, 中亞國家對此的重視程度明顯不及經濟增長速度, 這也是中亞國家經濟增長機制落后的重要表現和原因。人力資源是戰略性的資源,要優先開發人力資資源,人力資源開發應該從國家戰略的高度定位。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進一步增強,中亞國家人才的流動趨于頻繁,對各類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把人力資源開發在重中之中是當務之急。
2.應加大人力資源開發力度, 提高人口素質和人才儲備水平,投資教育, 投資未來,提高勞動者受教育的程度, 提高人才儲備水平,改善知識結構、人才結構,要進一步形成不斷更新知識、終身學習的社會風氣。
3.需改革人才配置機制, 提高人才效率。提高人才資源的市場化配置水平,加強勞動力市場和人才市場建設,實現用人者與求職者雙向選擇,要培育人才流動中介, 發揮對人才的評價、推薦、服務、公證等作用。中亞國家依然沒有完全擺脫過去蘇聯時代的配置機制, 受諸多歷史及地域條件的影響, 人才資源的市場化程度不高, 也限制了人才效率。“一帶一路”建設是一個千載難逢的契機,中亞國家需要借鑒中國等國家相對成熟的人才配置機制,充分發揮人才的利用效率,以市場化的方式配置人力資源,達到人才的合理配置。
4.創造有利于人才價值實現的環境。影響人力資源實現價值的因素并不全在其自身,社會環境、政策環境、生活環境等都是重要因素, 有時甚至是決定因素,政府的主要責任不是直接配置人力資源, 而是為各類人員營造公平的施展才能的機會, 創造有利于人才價值實現的環境, 使各類人才創業有機會, 干事有舞臺, 發展有空間, 權益有保障,中亞國家亟需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做到人力資源開發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營造積極健康向上的社會環境,崇尚科學,抵制極端思想,大力發展教育,改變人們的傳統思維觀念,尊重知識、尊重人才,以全新的社會風氣為人力資源開發打下良好基礎。
參考文獻:
[1]李向陽.論海上絲夠之路的多元化合作機制機.世界經濟與政治,2015(11)
[2]李永么.中俄在東北亞合作前景探析[J].西伯利亞研究,2013(11)
[3]戚文海.后金融危機時期的中俄區域合作:聯動趁勢、戰略轉換與優先領域2012(6)
[4]胡仁霞.中國東北與俄羅斯遠東區域經濟合作研究[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201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