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李娜+謝凡+潘虹

【摘 要】在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下,電網規模隨之不斷擴大,電力系統技術水平也不斷提高,配網搶修調度技術也得到一定程度的革新,尤其是在調度中的關鍵技術可以說是有質的飛躍。基于此,本文就傳統的配網發生故障搶修中所出現的問題以及目前在配網搶修調度時的相關問題并對配網生產搶修指揮平臺加以結合,對相關設計進行論述,希望可以為日后的配網搶修調度提供一些實際上的幫助和參考。
【關鍵詞】配網故障;搶修調度;指揮平臺;業務系統;關鍵技術
目前,配電網的運轉服務情況對用戶的供電質量和效益有直接作用,配電系統直接連接著用戶與輸電網,屬于生產與服務并存的中間環節,對配電網絡有著較大的影響。面對日益增長的社會用電需求,傳統的故障搶修方案已滯后于需求水平。因此,提高維修效率、縮短搶修時間成為最為直接的要求。從各類信息網絡的建設看,能對故障報修信息進行直接采集,但整體合成效果不明顯。因此,建設具有綜合指揮功能的配電搶修平臺,能實現生產、搶修、恢復和反饋等功能“一體化”,可以為各項供電系統綜合效益的提高提供有益借鑒。面對國內電網“三集五大”的利好消息,將“大檢修”提上日程有著極為重要的發展意義,對推動電力系統的整體發展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
1.配網生產搶修指揮平臺概述
配網生產搶修指揮平臺通過信息交互總線與配電自動化系統、生產管理系統、用電信息采集系統、95598客服系統、營銷信息系統、電網GIS等諸多業務系統進行有效的數據交互,集生產指揮和搶修指揮于一體,實現了提高搶修效率和縮短用戶停電時間的目的,進而提高配網生產搶修精益化管理水平和滿足現階段配網搶修調度的要求。
2.我國配網搶修調度現狀分析
從國家電網公司配網運維管理現狀來看,配網網架基礎薄弱,自動化水平低、檢測手段相對落后,配網點多、線長、面廣,運行維護工作任務十分艱巨。與國外先進國家相比,我國在發電、輸電、配電方面差異較大,尤其是配網方面欠賬較多,隨著近年來配網資金的不斷投入,配網運行情況得到了很大改善,但與主網相比,基礎仍顯太差,設備線路老舊、自動化水平較低、故障原因和位置判斷手段不足以及故障自動隔離恢復能力欠缺是客觀存在的問題。
國網浙江公司充分應用營配貫通成果,通過在配網搶修指揮平臺上整合配網設備臺賬、拓撲以及運行信息,實現了線路、公變、低壓總保等異常信息的綜合監控。對于各類監控終端上報的設備運行信息進行預警,形成故障工單和異常工單,進行派工處理,開展流程管控。
3.配網調度信息平臺關鍵技術研究
3.1信息集成技術
信息集成主要包含接口調試和營配融合等內容。接口調試過程中,配網生產搶修指揮平臺將通過信息交互總線、數據中心及企業服務總線同不同的業務系統進行信息的交互,具體的接入方式如圖1所示:
所謂的營配融合是指在電網GIS平臺的基礎上構建配電網的全網數據。營配數據融合的數據主要提供配電中、低壓設備圖形信息和提供營銷低壓設備臺賬數據。在構建完整的配電網及信息集成方式的基礎上實現互動化應用,建立營配數據聯動、共享機制,進而使生產管理系統與營銷管理系統達到數據交互共享、互為調用的目的,并且為配網生產搶修平臺提供相應數據服務。
3.2停電研判
(1)停電原因分析
從監控信息平臺能對停電信號源和停電原因進行分析和判斷,比如中壓故障、計劃停電和低壓用戶故障等。如果為計劃統一停電,則在一般情況下,停電信息會提前向人們和用電單位進行公示,以做好應急準備,防止造成損失,而平臺會自動收集停電相關信息,但不會報警。在中壓線路配電自動化體系中,通過FTU(饋線監測終端)、DTU(配網監測終端)和TTU(配電監測終端)等信息搜集點實時搜集相關信息并反饋。對于信息服務平臺無法覆蓋的中壓線路,只能依靠用戶自行報修。
(2)相互關聯的停電事件
一般情況下,停電事件往往不是單一存在的,它們之間存在關聯性。傳統的搶修方式會對搶修工作重復下單,導致資源的大量浪費;而配電系統綜合搶修服務平臺能對發生故障的區域和原因進行辨別,采取“就近合并、統一指揮”的方式,準確判斷是否是同一故障點導致的斷電,從而提高搶修效率。雖然網絡集成指揮平臺有著強大的信息處理能力,但也要加強對意外因素的研判,不斷補充資源信息庫,比如用戶原因、故障源判斷和設備終端等,并不斷提高平臺應對各種突發事件的應對能力。
3.3搶修調度的實現
為了實現搶修人員的最優調度和提高搶修的效率,在具體的搶修調度過程中需要考慮到以下五個方面的問題:(1)任務的緊急程度;(2)搶修班組任務狀態;(3)搶修班組管轄范圍;(4)搶修班組累計工作量;(5)搶修班組梯隊和搶修車輛到故障點的最優路徑。
在具體進行搶修之前需要根據相關的信息來確定最優的方案,進而選擇最優的方案進行配網的搶修調度和下發具體的搶修工單。一旦有搶修工單生成就意味著要進行配網的搶修調度,這樣就涉及到資源的配置問題。如果沒有對資源進行合理、科學的配置,各個搶修任務間可能發生搶修資源短缺和搶修資源沖突等問題。因此,需要根據相關的信息將搶修資源分為搶修班組和搶修物資兩大類,搶修物資根據搶修班組的實際情況進行分配,不能夠憑借以往的經驗進行分配,這樣才能夠滿足實際搶修過程中的資源需要,使得搶修資源得到合理的利用。
3.4對配網搶修指揮平臺的應用
將GPS、GIS、GPRS這些先進的技術與移動作業終端相結合,進行搶修物資調用、修理等情況反饋,搶修車輛跟蹤等多項功能,這樣就可以將調度指揮中心、搶修現場作業人員以及95598坐席人員進行三者的數據實時傳遞,對搶修工作做到有效的管理,對搶修作業的規范性與效率都給予提高,讓移動作業終端和搶修現場的情況都能被調度人員及時掌握,及時進行搶修的調度。在配網搶修的指揮平臺中,可以把數據的集成以及搶修最優化進行實現,在此同時,解決問題的效率得到提高,也讓客戶的滿意程度逐漸變高。對于配網搶修指揮平臺的廣泛利用,也對電力設施中網絡保護全程跟蹤技術得到進一步的實現,對整個配網都實現了閉環管理,將有戶用電質量以及配網故障處理效率得到了明顯的提高。
4.結論
結合上文,配電網技術做到快速找到故障以及故障位置,再進行資源合理分配。配網的良好運行也使用戶用的用電質量得到提高,但是配電網中還是存在設備分布復雜的情況,這就造成故障的隨時出現,導致配電網不能正常的運行。所以,為了讓配電網能得到正常的運行,就必須利用配網生產搶修指揮平臺來對這些要求進行滿足,在其對配電網生產管理、搶修指揮以及停電研判等業務進行整合,繼而推動我國現代化電網建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白云.配網搶修調度關鍵技術研究[J].科技與創新,2015(12):154.
[2]黎潤權.配網搶修調度關鍵技術探討[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2015(4):14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