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艷
【摘 要】道岔和是線路的薄弱環節,隨著列車提速和重載列車的開行,列車通過道岔和曲線時的晃車現象比較普遍,對道岔、曲線病害的產生原因進行分析,并提出針對性的養護維修辦法。
【關鍵詞】道岔;曲線;病害;整治
隨著列車提速和重載列車的開行,線路周期性與隨機性變化疊加引起的線路晃車現象日益突出,特別是在道岔、曲線處更為明顯,控制線路晃車發生已成為日常養護維修工作中的一個重要內容。我們通過日常檢查、保養、維修,對道岔、曲線病害的產生和整治,提出了針對性的養護維修辦法。
1.混凝土枕道岔病害分析及整治方案
1.1 共性問題
病害1:軌距超限。
(1)原因分析:一是道岔預鋪過程中,道岔軌距調整塊號碼安設不對;二是岔枕橫縱向發生位移,造成軌距擋板不能按標準設置;三是軌距擋板、大墊板螺栓銹蝕磨耗,造成擋板及螺孔擴大離縫;四是扣件松動,在動載沖擊下,軌距發生變化;五是頂鐵不密靠,動態擴大;六是枕木偏斜,不在設計位置,造成軌距無法調整。
(2)整治方案:
①在道岔預鋪時,嚴格按照道岔設計圖鋪設岔枕和安裝聯結零件,并嚴格進行預鋪檢查驗收。
②在日常養護維修作業中,加強軌枕間距及橫向位移的檢查,按照鋪設標準對軌枕進行方正,調整軌距塊。
③及時更換和補充失效、銹蝕和缺少的軌距擋板。
④加強車工電聯合檢查,全面改正道岔轉轍部分軌距。
⑤加強扣件養護工作,及時復緊連接零件和更換立螺栓,減少曠動間隙。
⑥加裝絕緣軌距桿。
(3)整治標準:軌距誤差控制在±1mm。
病害2:軌向不良(包括鋼軌不均勻側磨)
(1)原因分析:一是軌距變化不均勻;二是與區間無縫線路鎖定軌溫差超標,鋼軌發生縱向位移,限位鐵(限位器)扭曲或頂死;三是鋁熱焊頭支嘴形成硬彎;四是局部一側水平或暗坑吊板,造成兩股鋼軌受力不均勻;五是鋼軌交替不均勻側磨。
(2)整治方案:
①鎖定軌溫不準確或無縫線路觀測位置量較大的,對無縫道岔進行應力放散或調整,消除道岔應力集中。
②整治失格鋁熱焊接接頭。
③對不均勻側磨的軌件及時調邊、打磨或更換。
(3)整治標準:用20m弦測量,連續軌向偏差控制在±1mm以內,單個軌向偏差控制在2mm以內。消滅接頭、轍叉、尖軌、鋼軌作用邊肥邊和軌頂內鍘不圓順。
病害3:高低超限。
(1)原因分析:一是道床污染板結、排水不良,造成線路暗坑吊板和翻漿;二是接頭、焊道凸凹不平;三是可動心軌部分與翼軌間存在高低不平順;四是道岔轉轍部分及可動心軌、電務轉轍機等無法實施正常搗固,道床不密實;五是尖軌及心軌變截面處軌面出現坑洼;六是鋼軌母材垂直方向軌面原始不平達0.8-1mm。
(2)整治措施:
①對道床板結的道岔及前后平直線進行清篩換砟,恢復道床彈性。
②對接頭焊縫進行仿型打磨,消除接頭焊道軌面不平順,消除或減緩附加沖擊力。
③進行尖軌、可動心軌的軌面修理,消除或減緩附加沖擊力。
④加強道岔轉轍及可動心軌部分的搗固工作,消除暗坑吊板。
(3)整治標準:以整個道岔群為整治單元,20m弦測量高低控制在2mm以內。
病害4:尖、基本軌離縫。
(1)原因分析:一是尖軌拱腰變形;二是轉轍部分暗坑吊板;三是曲股軌距過大;四是頂鐵磨耗;五是電務轉轍設備調整不到位。
(2)整治方案:
①認真落實病害六整治措施要求,解決好尖軌拱腰問題。
②整治岔區連接零件病害,消滅轉轍部分的暗坑吊板。
③及時消滅曲股大軌距,保證曲股圓順,在曲股軌距準確情況下,對頂鐵加插片,保證尖軌、基本軌密貼。
④調整拉桿及頂鐵,消滅尖軌、基本軌離縫。
1.2個性問題
病害1:心軌、翼軌磨耗低塌。
①原因分析:轍叉心軌及翼軌受列車沖擊磨耗。
②整治措施:一是加強心軌及翼軌的肥邊打磨,預防心軌、翼軌掉塊;二是對心軌和翼軌進行打磨,消除軌面不平順。
病害2:護軌扭曲變形。
①原因分析:一是護軌不均勻磨耗;二是整治時不規范地加插墊片造成護輪軌變形。
②整治措施:一是更換嚴重磨耗和變形護軌;二是調整護輪軌墊片,保持直線段順直。
病害3:道岔構造病害
①原因分析:道岔轉轍部位軌面不平順、叉心有害空間、心軌端部與翼軌的相對高差等。
②整治措施:加強軌面修理。
病害4:固定轍叉位置偏斜。
①原因分析:一是安裝和更換轍叉時就形成轍叉位置偏斜;二是軌距擋板離縫或叉心墊板螺孔磨耗曠動,造成轍叉方向偏斜。
②整治措施:調整軌距擋板號碼、安裝螺孔防磨套管,整治轍叉偏斜。
2.木岔枕道岔病害分析及整治方案
病害1:道岔內連接軌過短,形成低接頭,高大腰,過車時暗吊嚴重。
整治措施:更換短軌,與前后鋼軌進行凍焊接(錳鋼轍叉凍結,絕緣接頭膠結,其他焊接)。
病害2:道岔內配軌多,接頭多。
整治措施:更換道岔內短軌為長軌,取消道岔內一對接頭。
病害3:凍結接頭失效、壓潰、掉塊。
整治措施:對嚴重低調、壓潰接頭進行切除,重新換軌,對病害輕微的接頭進行打磨、倒棱,重新凍結。
病害4:岔枕道釘(含螺紋道釘)浮離曠動,形成吊板,軌距不易保持。
原因:一是道釘浮離;二是日常改道作業時未加木楔,造成螺孔擴大;三是岔枕腐朽。endprint
整治措施:
①加裝木楔復緊道釘。
②更換失效岔枕、磨耗的軌距擋板與墊板。
③加強對螺紋道釘等連接零件的復緊工作。
④改正軌距作業后,及時加裝軌距拉桿。
病害5:曲尖軌、直基本軌磨耗嚴重。
整治措施:在直尖軌接頭區安裝防磨護軌,加強對曲尖軌作用邊的涂油,延緩側磨。
其他病害及淺灘方法同混凝土枕道岔。
3 .曲線主要病害分析及整治方案
病害1:曲線前后100m方向不良。
整治措施:根據曲線單元管理理念,曲線及前后各不少于100~150m線路為一作業單元,采用全站儀進行精確定位測量,大型養路機械精確定位撥道。作業完畢及時回填道砟,安裝地錨拉桿鎖定。
病害2:曲線正矢不良,連續方向偏差。
整治措施:
①更換和補充失效零部件。
②加強軌距整改,軌距變化率達標。
③改道與曲線正矢整治相結合,以曲線上股為基準股,曲線正矢與計劃正矢的誤差控制在2mm范圍內,在保證曲線正矢及上股曲線圓順的基礎上改曲線下股軌距。
④對曲線內焊縫結合打磨作用邊改正軌距,對硬彎軌道進行全面直軌。
⑤對撥道后方向易發生變化所,增加地錨拉桿進行控制。
⑥加強曲線扣件復緊,使扣壓力符合要求。
病害3:曲線高低偏差。
整治措施:
①采取搗墊結合,以搗為主的方法,積極采用沖擊式搗鎬。
②對焊縫進行打磨,消除焊縫不平順,減少車輪對軌面的沖擊力。
③加強曲線易晃車地點的巡視檢查,及時發現處理暗坑、吊板。
④曲線上股向直線方向不小于100m地段上做成2mm的一側水平。
病害4:小半徑曲線“鵝頭”與反彎。
(1)病害原因:養護維修作業方法不當,習慣于上挑,破壞曲線頭尾的正確位置;使用簡易方法計算撥道,由曲線中間向兩邊撥道;設置緩和曲線長度、超高及軌距加寬不合理,道床不實。
(2)整治措施:
①用繩正法計算撥道量,在曲線全長范圍內撥道,并適合預留回彈量。
②在曲線定期撥道時,在測量正矢前,要撥正直線兩端的直線方向。大機前必須進行荒撥。
③合理設置軌距加寬、超高與正矢遞減。
④臨時補修撥正曲線,不可以從中間向兩端撥道,防止將作業誤差趕到曲線兩端。
⑤曲線頭尾處要保持足夠的道床并夯實。
病害5:曲線鋼軌磨耗。
(1)病害原因:超高或軌底坡不合適;軌距變化率較大;線路養護不當。
(2)整治措施:
①每年根據全年客貨車實測平均速度,檢算設計超高,并根據現場外軌側磨和內軌壓潰情況及時調整曲線超高。
②及時修正軌底坡,使輪軌接觸面積增大。
③合理定期安排鋼軌調邊使用。
④保持曲線圓順度,定期檢查,從預防的觀點出發,治小治早。
⑤采用曲線上股鋼軌側面涂油,可有效減少鋼軌側面磨耗。
病害6:鋼軌波磨。
(1)病害原因:軌道不平順,道床處理不徹底、厚度不足、臟污、板結翻漿。
(2)整治措施:日常養護中加強搗固和清篩,尤其是有砟橋上,通過搗固、清篩,改善軌道彈性;合理安排打磨周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