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憲光
【摘 要】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對資源的需求也越來越大,露天礦山的開采規模也隨之不斷擴大,開采深度也在不斷增加,為保障露天礦山的安全穩定運行,對露天礦山進行穩定性分析,及早發現潛在的危險,能夠及時采取相應的安全預防措施,符合礦山企業“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方針政策,是十分必要的。
【關鍵詞】礦山爆破事故;原因;預防措施
引言
采礦工作是一項大型工程,不但要確保開采的礦產的質量與數量,還要做好具體的采礦過程中的各種安全保障措施,我國雖然在近幾年的采礦事故發生次數有所下降,但還沒有達到事故最小化的目標,因此采礦的安全管理工作是當前采礦事業的研究重點,本文先分析了采礦事故發生的原因,再針對這些不利因素,找出保證采礦安全的最佳手段。
一、礦山發生事故的原因
(一)人為原因
人為因素主要是對于采礦安全的重視程度太低,有一些采礦工人為了盡快完成采礦作業,做了違反規定的采礦行為,一些采礦工人并非是相關專業畢業的高材生,大部分采礦工人都是文化程度相對比較低的農民,在進礦之前沒有做過簡單的培訓,就迅速開展采礦活動,雖然提升了采礦工程速度,但是也產生了各種因為操作不當的失誤,還有一些采礦工人為了獲取更多的經濟利益,縮短自己的休息時間,疲勞作業帶來的嚴重后果就是他們在進行正常的采礦工作時,注意力嚴重不集中,普通作業還不會造成大的事故,但是涉及到操作大型機械設備的使用時,就會造成大型事故的發生概率上升。
(二)安全培訓投入不足
礦山在開采行業中有其特殊性,有地開采,也有地下開采,地質情況較為復雜。由于目前礦山生產的不景氣,因此經濟效益比較低下的情況下,特別是小型礦山企業,對安全管理重視不夠。因此,對于資金投入到安全基礎設施的裝備上不多,加上人員素質低下,生產技術和設備滿足不了開采的要求,安全培訓工作很難落到實處。
(三)管理原因
造成采礦工作的管理方面的問題時,我們首先要考慮到制度這一項影響因素,雖然我國有明確的采礦責任制可以作為參考,但是很大一部分采礦團隊并沒有真正將采礦責任制融入到自己的采礦活動中,過于注重開采的礦產的經濟效益帶來的就是對于安全環節的忽視,即使有采礦工人有錯誤的行為,也沒有對這些采礦工人實施懲罰措施,對于采礦工人的基礎培訓沒有做好都是采礦管理上的失誤。
二、如何加強采礦工作的安全程度
(一)完善安全管理規章制度
在安全生產過程中,人的因素是最突出的問題,解決人的安全意識和素質問題,需要強有力的規章制度作支持。為加強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國務院出臺了《安全生產法》,這是我國安全生產的根本大法,是指導非煤礦山安全的綱領性文件。因此經常用《安全生產法》來指導生產是十分必要的。這些都是安全生產培訓的重要內容。制定規章制度是預防事故的基礎性工程。通過文字的表達,創造一種良好的安全人文氛圍和協調的人機環境關系,對人的觀念、意識、態度、行為的形成產生從無形到有形的影響,對人的不安全行為產生控制作用,這對杜絕事故的發生產生一定的作用。對這些規章制度,從業人員應當了解和掌握,做到心中有數。要通過學習,熟悉有關安全生產的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在班組施工活動中起相應的作用。
(二)現場安全生產管理
作業班組是處于開采第一線的基層組織,是控制各類事故的最前沿陣地,是企業能否實現安全生產的基礎。安全培訓工作要從管理抓起,從現場抓起,從基礎抓起。要狠抓施工隊、班組,做好“三級安全教育”“安全技術交底”“班前安全活動”,安全自查活動記錄,著重教育工人遵守安全生產管理規定,自覺遵守安全生產法律、法規,努力提高安全素質,把現場安全員的設置、安全活動記錄列入安全檢查考核的重要內容。做到強化現場安全監督管理,確保公司安全生產。
(三)在作業現場抓好安全教育培訓
作業現場的安全教育培訓是提高安全素質、強化安全意識、防止事故發生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要積極開展崗前、現場安全培訓,以安全活動日、班前班后會、安全會議、安全技術交底、墻報、警示牌等形式對職工進行安全生產的法律、法規、標準,作業的安全基本知識、安全技術操作規程、安全防護等經常性的教育。要收集整理相關工種的各種典型事故案例或收集其他單位的典型事故案例,作為本單位安全教育教材,用身邊的事,教育身邊的人,建立本單位“事故警示教育日”活動。對于道路運輸、材料堆放都有相應的安全規定和得力的措施;施工現場的安全設施不能隨意增減,如安全網、安全繩、護欄、防護罩都必須齊全有效,危險部位應有安全標志牌;施工現場還要注意防火、防爆、防觸電。
(四)加強危險源和危險點的跟蹤監督工作
根據生產的發展,加大對危險源的管理,每周組織一次全員工作會,總結上周工作情況,對出現的問題進行歸類和分析,制定辦法,確定下周工作重點和難點或可能出現哪些問題,提前制定預防和控制措施,合理的安排。加大了危險源的跟蹤檢測工作,不定期的進行檢查和檢測,從不馬虎,對危險作業地點跟班監督,現場指揮,從而保證生產的正常進行和作業人員的人身安全。我們也必須清醒的認識到礦山安全生產存在的突出問題。生產設備的老化,員工在實際操作時存在的僥幸心理等都提醒我們還要加大力度整治改革。
(五)加大安全檢查力度,提高隱患整改的效率
繼續開展每周一次的周檢活動,周檢有計劃、重點不走形式,根據周檢計劃,有針對性的組織周檢人員參加,對檢查發現的隱患能夠現場解決的現場安排定措施、定時間進行整改,現場不能解決的拿到生產例會上解決,從不拖延,對到期未整改的責任人通報批評,根據獎懲制度真正做到獎罰分明,嚴格按照“四不放過”的原則,不放過任何一處存在的安全隱患也鼓勵積極帶頭有良好表現的個人或集體。
三、結語
本文提出的關于加強采礦的安全管理的措施都是經過實踐驗證的可行性措施,我們應當吸取已發生的采礦事故的經驗與教訓,引以為鑒,改善采礦工作,使用更加完善的采礦管理機制,致力于提高采礦的安全性,為我國的能源發展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李曉俊. 多弱層邊坡穩定性分析及加固研究[J]. 煤礦工程,2012(10): 94-96.
[2]陳鵬宇. 巖質高邊坡坡體結構特征分析與穩定性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2015.05.
[3]劉善軍, 李富平. 廟溝鐵礦邊坡穩定性研究[J]. 黃金,2000(4): 14-1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