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同玉
【摘 要】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水平的不斷提升,我國公路交通事業得到了極大的發展。作為經濟發展的重要構成部分,公路交通對經濟發展起到關鍵性作用。主要對公路交通對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經濟發展對公路交通的影響進行了分析與研究。
【關鍵詞】公路交通;經濟發展;促進作用
一、經濟發展與公路交通之間的關系
公路交通對于經濟的發展所產生的影響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這和兩者之間的緊密聯系是分不開的,特別是對于區域經濟來講更是如此。在區域經濟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子系統就是區域路網,區域路網的功能與結構都會對區域經濟本身的功能與結構產生一定程度上的影響。區域公路運輸的子系統在空間上展開所形成的就是車站與公路構成的網狀結構。而在一個區域之內不同地方因為位置上的不同以及在公路網上到車站的距離與到公路的距離的不同,那么所具備的交通條件就會不同。
二、公路交通對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
(一)直接經濟效應
1. 公路交通基礎設施投資建設自身可拉動經濟增長。
傳遞效益為公路建設投資拉動經濟的主要體現。公路建設必須依托巨大人力、物力,加大人力、材料與機械需求,才能增加有關產業投資需求及實現就業額、收入增多。除此之外,因投資呈現出的乘數效益,將擴大消費品生產與服務規模,進一步增加投資額,提升工作人員收入水平,實現經濟發展。
2.完成公路建設可改善運輸條件,進而直接產生經濟效益。
完成公路建設項目,改善道路條件可實現經濟效益。如行駛里程縮短可對運輸效益出現的運輸效益有效增強;通過運輸速度提升,可減少運輸時間帶來的時間效益,達到產業運輸成本節約效益的目的。利用通行能力提升,可對交通擁擠情況有效緩解,實現增流效益。運輸安全性能的增強,可降低交通事故率,降低損失。
3.公路交通優化產業結構。
公路建設與大量公共投資相關,政府可通過公共投資實現區域內再分配,進而利用內需增大、激活經濟發展區域,形成內需主導型產業經濟結構。公路工程建設可提升城鄉區域交流,達到傳統勞動力結構改善的目的,并實現本地與相關地區勞動力從農村轉向城鎮,從第一產業轉向第二、第三產業,實現產業結構優化,加大現代化發展進程的目的。
(二)間接經濟效應
1.提升地區可達性,增強區位優勢。
“區位”是指一個主體或事物占有的場所,也可表示為相應空間坐標。經濟學理論研究表明,地區與地點直接受經濟地理位置的影響。公路交通體系的完善,可對其沿線地區經濟可達性、運輸可達性大大提升,進而對地區區位經濟進行全面改善。地區區位優勢的提升,以地區分析,可對其運輸條件有效改善,可緊密連接對外關系,縮短運輸距離,減少時間消耗,降低運輸成本,進而對地區經濟能力進行全面提升,從而推動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2.加快城市化進程。
作為中國現代化進程的重要構成部分,城市化是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隨著交通運輸事業的迅速發展,城市化進程也逐步加快,交通運輸條件的改善可促進城鎮發展。以歷史發展進行分析,早期城市作為人類文明發展基地,其發展與良好的交通條件息息相關,特別是陸地交通事業的誕生,使得城市結構、規模得以改變,并推動了整個國家城市化進程。
3. 促進沿線產業經濟帶形成。
產業經濟帶的基本走向為公路路線,并向其2側延展,產業群體相對集中。通常情況下,產業經濟帶經濟發展比其附近地區、當地水平的帶狀區域高出許多。完成公路干線工程建設,伴隨以干線為主區域基礎設施的建設與完善,可不斷提升沿線地區時空可達性,進而改善其投資環境。在具備技術、資金等優勢的地區,可形成相應規模的經濟中心,在其逐步擴大的同時,可達到公路沿線經濟發展的目的。
三、經濟發展對公路交通的影響
(一)公路交通運輸需求和經濟發展間的關聯性
運輸需求變化為交通運輸產業發展的直接表現形式。因自然資源分布、區域經濟差異等多種因素的制約都會對交通運輸發展產生極大的影響,其中區域經濟發展差異,影響公路運輸程度最高。經濟規模對公路運輸客貨的規模以及高層次運輸系統內的地位等都會造成嚴重影響。三次產業內,從交通運輸角度分析,第一、第二產業涵蓋的原材料與產品流通表現為貨運需求;在國民總產值內,伴隨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的提升,人們對精神文明追求力度越來越大,進而增加了以旅游等為目的的客運需求量。
(二) 經濟發展對公路交通發展的推動作用
交通運輸發展速度與規模直接對經濟發展水平、增長水平與經濟總量起到決定作用。以供給角度分析,社會經濟資源中,交通建設投資比例是對公路交通運輸供給水平產生直接影響的主要因素。而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則決定著社會經濟資源總量和配置情況。一般情況下,由中央與地方財政同時承擔我國交通運輸建設投資,經濟發展能力對交通運輸基礎設施投入資金起直接決定作用。
(三)資源環境對公路交通的限制作用
1. 土地資源。
因其有限性,土地面積對經濟發展起到決定作用,開發土地可將經濟發展結構變化趨勢充分展現出來。
2.礦產資源。
礦產資源數量、分布等都會直接影響工業布局、結構與發展潛力,這也是各類產業發展的前提條件。
3.旅游資源。
自然風景、人文古跡等都屬于旅游資源,該產業的發展將對其相關產業起到極大的刺激作用,如食品業、手工制品等,進而影響到公路交通運輸能力。
4.能源。
改變能源結構可對貨物運輸需求加以改變,同時能源壓力能夠對人們出行方式加以改變,進而對公路交通建設、發展起到制約作用。
四、結語
公路交通是交通運輸行業發展的重要通行方式之一,相比其他交通方式,其具有良好的靈活性、覆蓋面廣及運輸速度快等特點,進而為社會經濟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公路交通與經濟發展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為更好推動經濟發展、服務于民,必須擴大公路交通建設規模,實現城鄉全覆蓋,達到公路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目標。
參考文獻:
[1]顧新偉.公路交通運輸工程促進區域經濟發展分析[J].經濟,2016(12):108-10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