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年63歲的哈莉瑪素以開門見山、敢為民眾發聲著稱,在通俗民眾中極具親和力。此外,她還具有深厚的司法及工會背景,被譽為“勞工司法的活字典”。
新加坡總統候選人哈莉瑪·雅各布9月13日中午順利完成競選提名程序,選舉官宣布哈莉瑪自動當選,9月14日在總統府宣誓就職。哈莉瑪由此成為新加坡歷史上首位女總統,也是繼首任總統尤索夫·依薩之后的第二位馬來族總統。
哈莉瑪在當選演講中說,雖然這次選舉是保留選舉,但她不是一個有保留的總統。她將和所有國人一起“同心同行”。
現年63歲的哈莉瑪素以開門見山、敢為民眾發聲著稱,在通俗民眾中極具親和力。此外,她還具有深厚的司法及工會背景,被譽為“勞工司法的活字典”。
不戰而勝
新加坡選舉局9月11日宣布,總統選舉委員會只發出一份合格候選人證書。這意味著報名參選的5人中只有前國會議長哈莉瑪符合條件,本屆總統人選已提前鎖定。
哈莉瑪自動當選,源于此次總統選舉為保留制選舉。
新加坡是一個多元種族國家,華族、馬來族、印度族和歐亞裔是主要族群,其中華族約占總人口74%,馬來族占13%,印度族占9%。
新加坡總統是象征性國家元首,但擁有國家儲備使用的監督權,并對一些重要人事任命有否決權。1992年,新加坡國會頒布民選總統法案,規定從1993年起總統由議會選舉產生改為民選產生。
2016年11月9日,新加坡國會通過憲法修正案改進民選總統機制,確保少數族群有機會當選總統。修憲后,如果連續5屆總統選舉中,某個族群代表沒有當選總統,下一屆選舉只保留給這個族群競選。
歷史上,新加坡只有過一名馬來族總統,即尤索夫。過去40多年都未出現過馬來族總統。根據憲法規定,2017年總統選舉保留給馬來族。
據新加坡選舉局公布的消息,5名報名者中有3人來自馬來族。其中兩人是私人企業家,但沒能滿足私人企業家的企業股東權益必須達到5億新元(約合24億元人民幣)這一參選要求,因此只有擔任國會議長超過3年的哈莉瑪自動符合資格參選。
創政壇多項紀錄
哈莉瑪1954年8月23日出生,現年63歲,育有5名子女。她畢業于新加坡國立大學法律系,去年7月獲新加坡國立大學榮譽博士學位。
在新加坡全國職工總會服務30多年后,哈莉瑪踏入政壇。經過2011年議會選舉,哈莉瑪成為新加坡社會發展、青年及體育部政務部長,也是新加坡首名馬來族女性政務部長。2012年,哈莉瑪進入內閣。2013年,哈莉瑪成為新加坡國會議長,也是新加坡歷史上首名女議長。
2017年8月初,哈莉瑪辭去國會議長職務,參加總統選舉。哈莉瑪的競選口號是“同心同行”,她認為總統在為社會定調方面扮演重要角色,可做的事很多,包括確保國人的生活繼續獲得改善,讓社會更包容等。“同心同行”既是目標,也是動員全體新加坡人一同行動的呼吁。
做抉擇的考量
哈莉瑪的父親是印度人,母親是馬來人,她八歲喪父,由母親一手帶大,大學一年級時就開始戴頭巾。“我的母親塑造了今日的我,她是我的精神支柱。就算是父親在世時,他也已經很‘馬來化,被普遍接受為馬來社群的一分子,這屬于新加坡印族回教徒與馬來婦女組織家庭后的獨有情況。”
作為一名女性政治家,家庭和職業間的取舍不停困擾著哈莉瑪。她的母親在2015年9月11日大年夜選投票日當天去世;2011年兒子娶親時,因即將舉行大年夜選須出席一個緊急基層活動,她成了最遲抵達婚宴的人。
當選總統意味著她和家人需做的犧牲還有更多,他們的私生活會是公眾茶余飯后的焦點。哈莉瑪深知這點,坦承家人的反應是她做決定的重要考量。
“孩子告訴我他們知道我心屬何處,了解我有強烈的責任感,并表示對我百分百支持。至于我的丈夫,我們作了周詳的討論,我們都了解我參選的決定將帶來很大的改變,他也必須調整他的生活方式,這不是容易辦到的一件事。”
“他斟酌后表示支持我的決定,也知道我一旦當選,他作為配偶須承擔一些責任。他已做好心理準備,唯獨不曾對各政府機關可能會掛上他的照片,表達任何看法。”
語畢,空氣中再次回蕩著哈莉瑪招牌式的笑聲,使嚴肅的訪問氛圍瞬間輕松不少。循著哈莉瑪的笑聲,要求她聊聊丈夫,她說丈夫處于半退休狀態,之前打理家族貿易生意。兩人在大學相識相戀,畢業后兩年就結婚,婚后一年有了孩子,總共育有兩個兒子和三個女兒。目前,還有兩個未婚的女兒與父母同住。
當選了總統,哈莉瑪是否就會搬離居住了多年的五房式組屋呢?
“這實在不是我此時此刻能說得準的問題。現在住在組屋,我感到很舒適,我只會在必須作出決定時,才處理這件事,特別是相關的安全考量。”
血統的質疑
對于輿論質疑她的血統,哈莉瑪在接受《聯合早報》專訪時說,希望過去為馬來社群服務的成績,足以說明她的身份認同。同時,她也表示,自己多年來服務的對象不僅僅是馬來社群,也包括宗教信仰、教育程度或社會地位都各異的普羅大眾,她完全不受外表約束。
“不論是在我負責的選區或是在各種活動上,從來沒有人上前來告訴我,他不把我當作馬來人看待。希望我為馬來社群服務,支持馬來或回教社群各項工作的過往成績,足以說明我的身份認同。”
“我從政時就已經戴頭巾,現在另有兩名國會議員戴頭巾。我們三人都能為不同社群服務,這不受我們的外表約束……希望我過往為每一個人服務的成績,昭然可見。”
盡管哈莉瑪在過去四屆大選中以馬來族身份參選,但有些人仍以她有印族血統,而對她是否適合參加來屆首個保留給馬來族的總統選舉提出質疑。奇怪的是,已經辭去議長和議員公職,并退出人民行動黨的哈莉瑪,卻得同時正視歐亞裔、華族和印族同胞對她戴頭巾,或許不太能了解大多數人訴求的隱憂。
站在“不太符合馬來社群定義”和“過于傾向馬來族權益”的輿論風口浪尖,哈莉瑪回應記者的相關提問時,發出她招牌式的爽朗笑聲,沒有在字里行間流露出絲毫不耐煩。
民選總統是個沒有政黨色彩的職位,哈莉瑪辭去議長、議員的職務以及行動黨黨籍以參選,那她有沒有想過“榴蓮不能包吃”,一旦出現“戰事”,她可能白白犧牲?
對此,哈莉瑪語重心長地說:“過去40年來,在這期間,我獲得了巨大的滿足感。我決定參選,是因為我要在不同的崗位上繼續為民服務。至于結果,我交由新加坡人去決定。我明白他們心里怎么想,他們希望由最稱職的候選人出任他們的代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