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靜靜



摘 要:為分析中學生肥胖體質的成因,引起廣大學校、家長和相關部門對中學生體質肥胖這一方面的滲入關注。方法 采用整體抽樣的方法,對某中學200名中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并利用該次已有的問卷調查和查閱相關資料,分析中學生肥胖的成因。結果發現中學生肥胖發生率于性別,遺傳,體育鍛煉程度、飲食結構,以及晚睡等不良生活習慣是目前中學生肥胖的主要成因。關于中學生肥胖的問題,社會各個階層群體都應予以積極高度的重視起來,學校更應將對中學生肥胖的宣傳和防治納入學校常見病防治的工作內容體系中,采取科學合理膳食、加強體育鍛煉、健康生活習慣和方式于科學有效的減肥方式相結合的綜合措施,來降低我們中學生成年后相關慢性疾病所發生的風險,當然也為中學生肥胖防治措施提供依據。
關鍵詞:中學生肥胖;影響因素;危害
肥胖是人們長期每天攝入的能量超過了我們人體日常基礎代謝和體育運動所消耗,從而導致過多不被消耗的能量以脂肪的形式儲存于人體內,這些多余脂肪的聚集達到損害我們人體健康的程度。
每一個孩子的身心健康都是家庭、學校、社會最看重的,心之所系,他們的健康成長關系到所有家庭的幸福,更關系到我們各個民族的偉大復興,正所謂少年強則國強,就源于此。因此,探索鄭州市某中學學生肥胖體質的現狀,找出中學生肥胖體質的成因,制定解決問題的可行性對策,從而為廣大中學生防治肥胖提供客觀依據和科學對策。
一、研究對象
以鄭州市某中學的210名初中學為調查對象。三個年級隨機發放210份問卷,現場回收210份,有效問卷200份,回收有效率為95.2%。
二、研究結果
由表1可知,參加該次調查的200名學生中,有4名男生6名女生體重過輕,占該性別總數的3.48%和7.06%,而男女超重人數各為30和12,男女生各占26.02%和14.12%,肥胖人數即男女生各占17.39%和14.12%,總體(超重比率+肥胖比率)男女體重超標的數值為43.48%和28.24%。
表2顯示,肥胖學生中每周鍛煉總次數低于二次的有28人,大于等于三次的有4人。而未肥胖學生中每周鍛煉總次數小于等于兩次的有27人,大于兩次的有141人。未肥胖群體中每周運動次大多達到三次以上,肥胖人群訓練次數大多低于三次,說明每周達到三次以上運動次數是一個降低肥胖發生率的重要因素。
由表3可知,肥胖人群生活方式中吃早餐有19人,吃宵夜,熬夜,過多睡眠的總人數分別為28,27,20。不肥胖人群中吃早餐有160人,而其他的生活習慣吃宵夜并熬夜和過多睡眠總人數分別為17,15,5。未肥胖學生大都具有良好的生活習慣,按時吃早餐,而肥胖學生的生活方式相對不規律,吃宵夜熬夜人數比率偏高。所以良好的生活方式是保持身材防止肥胖的重要因素。
三、結論
1.體育運動不足
根據問卷調查結果分析顯示,肥胖中學生的業余活動中體育鍛煉所占的比例較低,運動量和每周的運動次數均不足,造成攝入的熱量超過消耗的熱量,多余熱量便以脂肪的形式儲存在人體內。這是導致肥胖的一重要原因。
2.生活方式不合理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飛速發展,手機電腦全面普及,加班熬夜已經成為普遍現象。晚睡,沒有充足的睡眠,加之對早飯的忽視,種種不良生活方式也是肥胖發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四、建議
良好的生活方式在飛速發展的互聯網時代顯得尤為重要。熬夜、宵夜、晚起等不良生活習慣屢見不鮮。良好的生活方式,健康的營養攝入才能保證機體正常的代謝,也避免過多高熱量食物的攝入,從而達到科學有效的減肥效果。休息,充足的睡眠在運動后顯得尤為重要,各種激素的調節分泌多在晚上,運動后充足的睡眠可提高減脂效率。
運動的能量消耗遠比其它活動形式的能量消耗多。中學生積極參加課余體育活動。體育鍛煉可以改善機體心肺功能,尤其是有氧運動,還能夠增強學生身體的新陳代謝。加強日常戶外活動或增加趣味的戶外團體運動。如慢跑、爬山、球類、自行車等戶外活動。長期定期的鍛煉,既能增強體質,又能預防肥胖的發生。改善運動習慣,從而降低中學生體質超標、肥胖的發生,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和效率。
參考文獻:
[1]徐芝芳.銀川市初中學生肥胖現狀調查與分析[J].赤子(上中旬),2014,(21):90-92.
[2]徐芝芳.銀川市初中學生肥胖現狀調查與分析[J].赤子(上中旬),2014,(21):90-92.
[3]鄧耀凱.商丘職業技術學院女大學生瘦身處方實驗研究[J].商丘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02):120-122.
[4]聞唱.城市女性營養不良加重 不當減肥和飲食是禍首[N].中國婦女報,2015-07-13(B01).
[5]張偉.對中學生單純性肥胖成因的分析[J].中國臨床康復,2004,(33):7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