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文
摘 要:近些年來我國高等教育普及化越來越高,地方性高校教育過程中發現很多學生表現出了嚴重的厭學問題,并且還在日益加重,這一問題現已成為制約我國教育質量提升和高素質人才培養的主要問題之一。本文主要分析了導致高校學生出現厭學問題的主要原因,闡述了解決高校學生厭學問題的有效對策。
關鍵詞:地方性高校;厭學問題;原因分析;對策
厭學是學生在校學習期間無法對學生產生興趣對學習產生厭煩的一種心理情緒,學生對目前在校生活狀態不滿意、心情郁悶厭倦在校學習和生-活的心理狀態。學生產生厭學心理后就會在實際行動上有所表現,具體表現在學習態度消極、日常生活情感表現低沉、常常出現逃離學習活動的行為。這幾年來,高校內部也不斷加大學風建設工作力度,高校學風建設很大程度的發展高校學生從根本上得到了根本轉變,然而在地方性高校中依然存在著“逃課族”“特困生”“補考族”等厭學群體,為此,下文首先對地方性高校影響學生出現厭學心理的具體原因進行了總結和分析,而后做出了對應有效的解決對策,具有關鍵性的現實意義。
1致使地方性高校學生出現厭學心理的主要因素分析
導致目前地方性高校學生產生厭學現象的原因是多種因素互相影響和作用的結果,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有社會環境因素的影響、學校環境因素的影響、學生家庭環境影響以及學生自身的原因。
1.1學生厭學情緒的來源——社會因素
社會環境的快速發展對學生心理和價值觀念產生嚴重影響。由于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國外出現的拜金思想、個人主義以及享樂思想等不良價值觀念對當代高校學生思想價值觀念都產生了嚴重的不良影響,致使高校學生在校期間形成了錯誤的價值觀念。目前我國高校統一施行“雙向選擇”就業機制,面對這種復雜的社會就業環境,很多大學生出現了對自身未來就業感到茫然,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和就業方向、畏懼和自卑的心理等諸多問題,產生厭學心理。目前,互聯網、移動網絡以及智能手機的普及對當代高校學生心理及思想價值觀念等產生著直接影響。網絡的快速發展帶給我們方便快捷的同時也存在著一定的弊端,比如目前很多高校學生遠離了父母來到大學當中,自身控制能力較差沈迷于網絡游戲當中不能自拔,荒廢了學業經常逃課等問題,這都是社會網絡信息技術快速發展所導致的。高等教育逐漸趨于大眾化導致在發展的過程中出現了很多問題,人才資源緊張、結構不平衡以及生源差異大、學生就業難度大,這些都是大學生厭學情緒的主要來源。再加上教育體制自身所存在的問題,學生對應試教育所產生的逆反心理,導致學生在寬松的大學環境中沒有進行自我約束和規劃,在學沒有動力,厭學思想順勢而生。
1.2學生厭學情緒的來源——學校、家庭因素
學校:由于很多新辦的本科學校都是處于經濟不發達的市區,學校創辦時間短,經驗缺乏、師資力量不足、學校沒有知名度,這些因素都會影響大學生的學習情緒。學校的教學觀念、教學內容以及教師的素質、學生考評的形式所出現的一些問題都是大學生厭學情緒的來源。陳舊的教學體制、落后的教學觀念、不合理的課程結構、單一的教學方法、教師的專業素養都會影響學生的學習,很多學校的管理不科學也是學生出現厭學現象的原因。家庭:家庭教育是學生在學校接受教育外的補充,也是學生產生厭學心理和行動的重要因素。家庭教育的失衡導致學生產生依賴學校的思想,在溝通教育的過程中產生問題。一些家長使用錯誤的教育方法,迫切的要望子成龍,教育行為出現極端現象:過度溺愛或者是過分嚴厲,使學生對家庭過度依賴、逆反,這對于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來說是非常不利的。家庭經濟狀況也是影響學生出現厭學現象的重要來源,家境優越的學生對就業以及生活沒有壓力,在學校的學習是一種無目的的狀態;而家庭困難的學生會因為想減輕家庭負擔去做一些兼職導致影響學習,還有的學生自卑導致自暴自棄,心理上產生沖突,從而厭學。
2解決地方性高校學生厭學現象的有效策略
2.1構建和諧校園,為學生提供優質、健康的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
好的環境能夠提升學生對學校的認同感,優質和諧的校園自然環境能夠對學生起到美育的作用,學校可以擴建校舍和圖書館,增添教學設備和教學資源,利用各種資源來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改善學生在學校的生活環境,使學生提高學習的主動性,從而提高學習的效率。學校可以強化圖書館以及網絡教室來提高教育服務功能,強化學生對校訓、校歌的理解,以此來增加學生對學校人文性標志的深刻領悟;組織學生多參加一些校園文化活動,為學生構建和諧的校園人際關系和學術氛圍;開展德育教育工作,提高校園的精神環境和文化氛圍,使學生對學校產生強烈的歸屬感,從而形成優秀的品質與優良的學風。
2.2深化高校的教育教學改革
高校應注重自身的內涵發展,優化學校的教育機構,對教學的內容和課程體系進行優化和整合。更新教學的手段、改革教學的方法,將傳統填鴨式的教學方式轉變為以學生為課堂的主體,突出學生在課堂的重要地位,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讓學生走進課堂、主動學習。學校應加強建設師資隊伍,建立教師激勵機制、改善教師薪資待遇能夠有效的解決地方性高校教師年輕化、欠缺優秀師資等問題,學校要能做到以制度留人、感情留人。教師應加強自身的專業素養,增強自身的責任感以及職業道德,要做到為人師表,愛崗敬業。
2.3高校應注重對學生的心理疏導和人文關懷,堅持以生為本、服務育人
高校應對學生所出現的心理問題進行高度的重視,大學生的心理問題會嚴重的影響他們的學習和生活,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注重對學生的心理疏導以及人文關懷,用服務的理念來幫助和引導學生,為學生看展心理咨詢以及心理健康教育,幫助他們來適應大學的生活,增強心理素質,從而提高學生對自身的調控能力,緩解學生的壓力。學校可以組織學生參加一些科技創新活動,拓展第二課堂,鞏固學生的專業學習,提高學生的鉆研創新精神。積極的開展家校聯系工作,增強家長與學校之間的溝通,來保證在最佳教育時期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學校、與家長和學生之間構架橋梁,發揮三方面的合作優勢。
參考文獻:
[1]王麗清.淺談地方性高校學生的厭學原因[J].教育研究.2014.6(3)11-15.
[2]李煜.高校學生出現厭學情緒的主要原因及解決對策[J].當代教育.2016.9(7)2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