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國虎
摘 要:在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下,我國建筑行業進入黃金發展時期,房建工程項目數量呈逐年遞增的趨勢,為了給人們生產及生活提供更多的保障,對房建工程項目施工質量提出更高的要求。基于此,文章對房建工程后澆帶技術的功能和作用進行了總結,并提出了相應的施工技術要點,從而更好的提高施工質量。
關鍵詞:房建工程;后澆帶;施工技術
中圖分類號:U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064(2017)18-0100-01
1 混凝土后澆帶技術的功能及作用
1.1 后澆帶的主要功能
(1)解決沉降差。高層建筑和裙房結構及基礎設計成整體,但在施工時用后澆帶把兩部分暫時斷開,待主體結構施工完畢,已完成大部分沉降量(50%以上)以后再澆筑連接部分的混凝土,將高低層連成整體。設計時基礎應考慮兩個階段不同的受力狀態,分別進行強度校核。連成整體后的計算應當考慮后期沉降差引起的附加內力。同時還可以采取以下調整措施:調壓力差。主樓荷載大,采用整體基礎降低土壓力,并加大埋深,減少附加壓力;低層部分采用較淺的十字交叉梁基礎,增加土壓力,使高低層沉降接近;調時間差。先施工主樓,待其基本建成,沉降基本穩定,再施工裙房,使后期沉降基本相近;(2)減小溫度收縮影響。新澆混凝土在硬結過程中會收縮,已建成的結構受熱要膨脹,受冷則收縮。混凝土硬結收縮的大部分將在施工后的前1到2個月完成,而溫度變化對結構的作用則是經常的。當其變形受到約束時,在結構內部就產生溫度應力,嚴重時就會在構件中出現裂縫。
1.2 混凝土后澆帶技術設置的基本要求
在處理復雜的建筑結構時,對建筑多個部分由于沉降而發生的變化要進行計算和預測,這是后期沉降完畢后,進行后澆帶技術的基礎。當初期的房建工程完畢后,兩個甚至多個部分的建筑或許高度上存在差距,但是待沉降完畢后,兩個建筑便是相同的高度,再經過澆灌預留的施工縫隙,使得兩個甚至多個部分的建筑形成一個整體。由此,可以看出對于結構復雜的房建工程而言,混凝土后澆帶技術有著其他技術不具備的優勢,合理的采用后澆帶技術,建筑不但在整體型上有著無與倫比的優勢,在安全方面也是其他技術不可比擬的。
1.3 混凝土后澆帶技術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在中國,人口數量及其龐大,而且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城市化的程度也越來越深,大量的人群從農村走向城市,而城市的占地面積十分有限,土地面積緊缺的問題亟待解決。為了解決這個難題,建筑的面積越來越大、結構越來越復雜以及建筑的高度越來越高,而這又給施工帶來了很大的難題。而混凝土后澆帶技術開發并應用于實踐以來,完美了解決了由于建筑結構不同而引發的沉降程度不同帶來的困擾,在解決這些難題的同時,又增強了建筑的整體性和安全性。
2 房建工程后澆帶的施工技術要點
2.1 合理分配后澆帶的位置
后澆帶位置的合理與否,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后澆帶施工的質量水平和品質。因此,對于后澆帶位置的確定一定要科學合理,才能夠提高最終的施工質量層次,在實際施工過程中,一般很少有工程會在剪力墻的部位來設置后澆帶,但是在其他部分會設置一些后澆帶,避免剪力墻本身所承受的剪力過大而給墻體帶來過多的壓力。因此,建筑鋼筋混凝土施工過程中,后澆帶最好能夠設置在那些外力比較小的區域和部位。
2.2 設置科學的寬度和間距
建筑鋼筋混凝土施工的后澆帶技術跟工程本身應該是一體的,因此后澆帶的施工也應該注重施工整體性,不要讓后澆帶分隔建筑結構。在使用后澆帶技術時,如果房建工程中的梁板跨度較小,則可以一次性的配足鋼筋。而如果房建工程中的梁板跨度較大,就要按照相應規則標準進行斷開,然后在之后的澆筑中需要將他們焊接在一起,從而避免樓板結構出現彎曲。在寬度設置上,后澆帶技術會基于施工便捷性,通常選擇700mm到1000mm的寬度,具體數值要參照建筑結構來定。
2.3 選擇合適的斷面形式和時間
在斷面形式上,建筑鋼筋混凝土施工過程中,應該盡可能將所有的斷面形式都設置成為一樣的形式,從而減少因為受力問題而產生的結構變形,同時也能夠很好的避免后澆帶施工所引發的直縫等問題。在施工時間選擇上,應該考慮房建工程的具體施工情況。對于22層以上的高層建筑來說,通常都會在沉降工序完成的時候進行作業。而對于那些22層以下的建筑來說,就應該認真考量建筑的竣工時間,針對不同的房建工程和施工季節有差異化的設置,同時也應該在圖紙上予以說明。
2.4 垂直施工縫處理
當混凝土澆筑結束后,要對垂直施工縫進行處理。在處理垂直施工縫的時候,我們首先必須確認混凝土是否達到初凝狀態,并且及時清除混凝土表面的浮漿和垃圾。用手指按壓混凝土,如果沒有出現質問,那么沖洗的時候可以使用有一定壓力的霧狀水。同時必須及時拆除鋼絲網,并且清洗鋼絲網片,保持鋼絲網的干凈。另外,在澆筑之前,必須對木模板用高壓水將表面沖洗得粗糙化,根絕施工現場的具體情況,及時拆除木模板,并且及時處理好澆筑縫表面。一般來說,采取人工鑿毛的方法會比較好。在采用垂直施工縫的時候,必須做好質量控制工作。首先應該確保模板安裝的牢固和安全,對于混凝土添加劑應該做好量的控制,在整體建筑澆筑完后,應該做好垂直施工縫的處理。澆筑后必須認真沖洗施工縫,并且保持施工縫處于濕潤狀態一天,然后及時排除混凝土表面的積水。同時 還必須使用與混凝土砂漿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漿將施工縫填補。
2.5 做好后澆帶的養護工作
在后澆帶施工完成以后,要在最短時間內使用濕潤麻袋等可行的方法進行相應的養護工作。通常來說,養護的總體時間應該在二十八小時左右。在這個過程中,如果混凝土的強度跟預設的標準相差較多,那么就不能在后澆帶上堆放重物,避免重物產生的壓力使得后澆帶發生變形。除此之外,在板后澆帶中還應該設置兩側水磚墻,并且其高度還要高于墻體兩側的防水砂漿。為了避免施工過程中有積水進入后澆帶,應該在后澆帶兩邊約50cm的位置上設置兩個擋水帶。
3 結語
后澆帶在房屋建筑工程主體工程及裙房連接部分的應用較為廣泛,能有效的解決混凝土收縮變形的問題。希望在實際施工過程中可以借鑒文中內容,從而為房建工程項目的整體質量提供更多保障。
參考文獻
[1]柴宗雨.房建施工中后澆帶施工技術的應用研究[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6,(10):1950-1951.
[2]湯科.房建施工中的后澆帶施工技術應用探討[J].江西建材,2015,(13):69-72.
[3]劉喆.芻議房建施工中后澆帶施工技術的應用[J].江西建材,2014,(23):38-39.
[4]白竣竹.建筑施工中后澆帶的功能作用與施工技術分析[J].科技資訊,2011,(29):78.
[5]徐建華.建筑工程施工后澆帶技術應用[J].建材與裝飾,2016,(07):19-2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