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念
【摘要】大學英語教學是一項重要的教學實踐活動。教師做好教學預設是上好一堂課的前提和基礎,是整個教學活動的起點和指南。大學英語教學活動是有目的,有意識的培養人的活動,一個好的預設,需要符合一定的目標方向,能發揮協調作用,有助于師生有條不紊地進行教學活動。本文從教學目標、教學過程以及學生主體對教學預設進行討論。
【關鍵詞】大學英語課堂教學 教學預設 教學預設的特點
一、教學預設的含義
所謂教學預設,簡單地說,就是預先的設定和計劃,就是教學前的一個預案,就是為了要解決以下五個問題:一節課要教什么?要求學生達到怎樣的目標?教師提供什么材料?采用什么樣的的教學方法?在每一個環節里,教師如何提問,預計學生會怎樣回答?通俗地講教學預設就是教師在課堂教學每一個環節中針對學生可能出現的問題而做的周密準備。
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教師將預設知識融入到英語課堂教學中,講授一些常出現的預設類型,提高學生對一些特定詞匯和語法的預設敏感度,引導學生運用預設信息對所學內容進行預測,有的放矢,排除次要、冗余信息的干擾,增強獲取主要信息的能力和語言推理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
二、教學預設的特點
Thaine指出,教學計劃作為一種思維結構,“可能正是我們在初期所需要的一種線路圖”,新教師尤其需要這種線路圖幫助他們行走。預設的教學目標與過程具有計劃性和指向性。學生同樣想知道教師會教給他們什么新知識。看到教師有準備的上課,學生會保持對教師的尊重和信任。如果老師對上課完全不做任何的準備,在學生和其他人看來這就是不負責任的表現。因此,預設或者說備課是教師必須具備的能力,這就是教師開展教學的前提條件。預設并不是不可改變的。預設要適度,要具有開放性,要留有空間。不必過度精細,因為過度精細的設計必然導致教師對教學的控制過多,犧牲學生的學習空間。
三、教學目標的預設
教學目標是指教學活動實施的方向和預期達成的結果,教學目標是一切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和最終歸宿,它既與教育目的、培養目標相聯系,又不同于教育目的和培養目標。
大學英語教學是基于以學生為主體的指導思想,課堂教學是師生共同參與、共同研究、共同進步的動態過程。當今的課堂教學已從教師的“教”走向學生的“學”,教師在課堂中扮演參與者、指導者、組織者的角色,主要任務是“引導”和“調動”學生的情感、激發學生的興趣,來達成教學目標。
在這樣的理念預設指導下,明確學科目標、學期目標、單元目標、課時目標以及它們的內在聯系,思考怎樣合理組合學習內容,使內容和目標一致,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更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情感與態度”體驗,變學生“學會”為“會學”。
在英語課堂教學的實際進程中,充分給學生創設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的機會,教師也可從中捕捉和接收學生的經驗與創造力,把握教學目標,促進課堂價值動態生成的良機。
四、教學過程的預設
課程標準和教材本身就是一種預設,教師要對教學目標、任務的確定,內容、價值的確立以及方式和方法的選擇預先進行設計。
教材是“課標”理念的具體體現,是學習內容的主要載體,也是學生學習的基本材料。但教材是面向全體的,不一定完全適合教師個體的教和學生個體的學。因此,教師在分析教材,進行教學預設時,應在深入理解教材的基礎上,根據學生的實際和本人的風格,對教材進行適當改編或重組。這樣,既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可以使學生樂于接受所學知識,從而使我們的教學事半功倍。
在設計教學方案時,教師既要遵循課程和學科發展要求,又要尊重學生的身心和認識發展規律,關注學生的個性特點,熟悉教學內容和估計學生可能遇到的學習困難,教師要初步設計教學程序、教學活動和處理教學重點、難點的方法。思考如何才能取得好的教學效果,如:什么時候教師講、什么時候學生做、什么時候學生自己理解、什么時候相互討論等等。
五、學生主體的預設
新課程改革更加關注學生怎樣學,這就要求在研究教材、教法的同時,加強對學生的研究,一方面,我們要充分了解學生的認知基礎、思維特點以及學習心理狀態,根據學生的現實善于預設教學過程。另一方面,學生的現實狀況是十分復雜的,不同學生的認知基礎、思維特點以及學習心理狀態之間差異很大,因此我們在充分了解學生的基礎上,在教學的生成點上要預設多種通道,使教學預設更具靈活性和變通性。
六、結論
大學英語教學的“預設”需明確整堂課的框架,以什么為主線,大致有哪些師生、生生互動,設計幾個思維活躍點、在互動中教師怎樣引導,怎樣營造和諧積極的課堂氣氛……通過不斷對一堂課進行“主線”構建、充實,做到形神兼備。作為英語課堂主導者的教師要學會基于英語課程,預設英語課堂的各種可能,機智地抓住教學中發生的稍縱即逝的動態資源,優化英語課堂教學。
參考文獻:
[1]Jeremy Harmer,2000,How to Teach English[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2]李冬梅.英語課堂教學設計與活動案例[M].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2006,
[3]胡明揚.西方語言學名著導讀[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