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霞
郭思樂教授曾說過“學生既是教育的對象,又是教育的資源。開展合作學習便是對學習這個資源的開發。”可見,合作學習,共同發展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新型學習方式。它擴大了學生之間的交流,使學生有較多的參與機會。從而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發展他們的創造精神和實踐能力,并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那么,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如何運用合作學習法呢?下面談談我的體會。
一、在游戲中合作
對英語初學者而言,他們總是對這門學科充滿好奇心的。而我們現在小學英語教材單詞較多,如果只是讓學生去死記硬背,學生會感到枯燥乏味,學起來很吃力。根據小學生爭強好勝,好動好玩的特征,我設計了游戲比賽來鞏固所學知識,使學生通過合作,輕松地掌握知識。例如:1.聽一聽。在教學動物“dog、duck、goose、cue”等單詞時,我采用學動物叫的比賽來記憶單詞。此游戲的作法為:把學生分為兩個小組,一組帶著動物的頭飾,邊做動作邊學叫聲;另一組聽到叫聲后馬上找它的朋友,并說出動物朋友的英文名稱。每做對或說對一個,就獎一件禮物,獲多的一組為勝。2.猜一猜。在教學人物“father、mother、brother、sister”等單詞時可以采用“我出你猜”或“你出我猜”的方式來識記單詞。其方法為:幾個同學一組,一個同學出示圖片半部分或多部分,其他幾個同學就猜其物,并以最快速度說出圖片的英文名稱。說得又快又多的為勝。3.畫一畫。在教人體五官單詞時,我在黑板畫幾個圓圈,請一位同學說出英文,其他幾個同學聽到人體五官的單詞就分別在圓圈里畫出來。畫得又快又準的為勝。
在游戲中合作競爭,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讓學生體會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培養了學生團結合作的學習精神。
二、在討論中合作
古人云:“善學者,借人之長以補其短。”在教學過程中,要適時引導學生開展課堂討論,由教師作為講演者的一言堂,改為學生設疑解難,各抒己見,參與探索的“群言堂”。通過討論交流,既能互相幫助取長補短,又可增強合作意識,讓學生的思維、觀點通過“碰撞”,從而擦出燦爛的“火花”。如教學第三冊第五單元“What would you like?”時,我讓學生小組合作討論:“What would you like for breakfast/lunch/dinner?Why or why not?”學生們情緒高漲,積極發言,有的說:“I′d like some bread and water for breakfast.”有的說:“I′d like eggs and milk for breakfast.”有的說:“I′d like some rice and fish for lunch .”還有的說:“I′d like some chicken for dinner because they are yummy.”的確收到立竿見影的效果。又如教學職業單詞“doctor,farmer, driver, teacher”時,我通過組織學生討論:“I′m going to be…”的活動,不但讓學生掌握了單詞和句型,還激發學生為了實現自己的愿望而努力去學好英語。這樣,通過相互討論,暢所欲言,發揮了學生的思維,又培養了他們運用英語交際的能力,同時充分發揮了他們的主體作用。
三、在情景中合作
創設特定的語言環境,營造良好的合作氛圍,會使學生饒有風趣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去,自覺地與同學交流、合作,可培養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因此,我在教學中努力去創造比較真實的生活情景,借助幻燈片、實物、圖片、簡筆畫、錄音等多種直觀教具和教學手段,采取聽一聽、畫一畫、猜一猜、表演、游戲等方法來組織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為學生提供一個有效的多說、多讀、多演練的英語學習環境,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參與熱情。與此同時,我還鼓勵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多問“What?”“Why?”“How?” “Where?”等。如教學第三冊第五單元要求學生理解句子:“Can I have some…,please?Sure,here you are. How much is it? It′s one/two yean”時,我創設食品店的售貨員和客人的對話情景,學生們表演時神態各異,精神紛呈,扮演售貨員的學生很有禮貌地問:“Hello!What would you like?Can I help you?”扮演客人的學生有的彬彬有禮:“Can I have some water,please?Thank you very much.”有的說:“Hi!Nice to meet you. Can I have some bread and juice, please?”有的忘記單詞搔耳摸頭在思考,有的一時接不上插了普通話:“Can I have some …蔬菜,please? ”弄得大家哄堂大笑。能力強的同學除了能夠說出自己想要說的外,還用上了:“Good morning! How are you/Nice to meet you/Thank you /That is all right.”等口語。
在情景中合作交流,使學生身臨其境,達到了“以情”來拔動學生的“心弦”,并促其盡力合作,輕松交流,從而達到滿意的教學效果。
四、在操作中合作
心理學家皮亞杰指出:“活動是認識的基礎,智慧從動作開始。”喜歡動手是孩子們的天性。在教授一些實踐性、操作性的知識或繁雜的單詞時,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大家一起互相協作,一起動手去做一做,試一試;一起分析、比較、綜合、概括。這樣一來,復雜的、抽象的、陌生的知識、道理便會變得簡單、具體、淺顯了,進而完成了學習任務。例如教學第三冊第四單元“My home”為了讓學生更好地記住各房間的名稱,我讓學生動手制作房屋的各個房間,然后制作單詞卡片相應地貼在各個房間上。
學生在愉快、輕松的合作中動手操作,這樣既對房間的認識,又加深了單詞的記憶和運用。
五、在預習中合作
古人云:“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美國學者布魯巴克也認為:最精湛的教學藝術,遵循的最高準則就是讓學生自己提問題。因此在學習中,必須注意培養學生學會發現問題,善于提問題。而提問題型的小組合作學習就是讓小組成員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學習找問題,并就自己不懂的地方,彼此提問,互相解答的合作學習方式。
例如在預習“Story time”或“Let′s read”時,學生們便可以采用這種小組學習形式,各自找問題,互相討論,共同查找資料,尋求答案。
六、在復習中合作
教育學家加里寧說:“當你們獨自閱讀時,你們只了解到一面。即使了解三面,還是沒了解到第四面。最后把四面全部了解了,可是哪知這東西不是平面,而是一個立方體,總共有六面。所以同別人一起討論、合作,能把思想磨煉深刻,能使思想豐富起來。”因此在復習中運用小組合作學習方法,在課堂上就一問題或一道題,相互討論、交流自己的想法和方案,便可以集思廣益,互相啟發、互相開導、互相增進。另外,還可以讓優秀生與學困生自由結合,以高帶低,共同學習,相互促進,共同提高。例如當學完一個單元的內容時,學生一般要對這個單元的知識進行整理復習。這時,我就安排學生以小組合作學習形式,讓小組成員通過互檢、互評、互測,進行互教、互學、互幫。這樣,他們不但復習得愉快,而且達到查漏補缺,綜合提高的目的。
合作是一種易于發揮集體資源優勢的課堂結構和學習策略。讓我們師生攜手架起合作的橋梁,走向成功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