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潔 陳曉
北京市海淀區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不斷強化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的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第36 條開宗明義,首次提出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黨委負主體責任,紀委負監督責任。2015 年10 月中央政治局會議將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拓展到全面從嚴治黨,“兩個責任”逐漸深入人心。“兩個責任”的深入落實,是扎實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工作的關鍵環節,但是在落實“兩個責任”的過程中,筆者發現仍然存在著諸如重視程度不夠、責任分工不明、責任落實不力等突出問題。為了更好地解決這些問題,筆者對落實好基層黨風廉政建設“兩個責任”提出建議和思考。
在中央紀委的大力號召和推動下,“兩個責任”深入推進、層層落實,大力推動了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的開展,但其中存在的問題也不能回避。“兩個責任”阻礙落實過程中,主要存在三點問題。
一是思想上不夠重視。有的部門和單位,還存在重業務工作,輕廉政建設的現象,總以工作業績、發展數據論英雄,放松了對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的重視程度。
二是責任分工不夠明確。按照紀檢監察體制改革的要求,雖然有的單位或者部門設立了專門的紀檢監察機構,但是有的基層黨組織還認為黨風廉政建設工作是紀委的任務,將具體工作交由紀委落實。
三是責任落實不到位。有的黨委和紀委沒有理清各自肩負責任的關系,有的黨委沒有意識到自己肩負的主體責任的重大意義,還存在黨風廉政建設工作走形式、走過場的現象,有的紀委監督責任缺失,存在不想管、不愿管、不敢管的現象。

▲重溫入黨誓詞,進行廉政教育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屆中央紀委第三次全會上對落實黨委的主體責任進行了深刻論述,特別強調黨委能否落實好主體責任直接關系到黨風廉政建設工作能否取得成效。主體責任就是黨委直接抓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黨委書記是第一責任人,黨委成員對職責范圍內的黨風廉政建設負領導責任。主體責任是政治責任,是深入推進黨風廉政建設的“牛鼻子”,是黨風廉政建設取得成效的根本保障。基層黨組織是落實主體責任、推進全面從嚴治黨的戰斗堡壘。基層黨組織主體責任能否真正落實,關乎能否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關乎黨的生死存亡,關乎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命運,要層層壓力傳導,把主體責任向基層延伸,強化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引領和戰斗堡壘作用。
紀委是黨內監督的專責機關,主要責任是監督執紀問責。發揮不了監督作用,履行不了監督責任,紀委就名存實亡。因此,紀委要找準職責定位,聚焦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中心任務,轉職能、轉方式、轉作風;抓住突出問題,強化監督執紀,執行紀律敢于較真;認真清理反映黨員領導干部問題線索,提出處置意見,并加大對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違反黨的紀律案件的查處力度;對典型案例深入剖析,舉一反三;履行好監督執紀“四種形態”,尤其運用好第一種形態,使黨內關系正常化、批評和自我評價要經常開展,讓咬耳扯袖、紅臉出汗成為常態。
基層紀委在履行監督責任的過程中,要履行好對同級黨委的協助工作,積極協助黨委開展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主動匯報上級關于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的新要求,出好主意、當好參謀;要協助黨委將黨風廉政建設任務進行分解,整體推進工作落實;要履行好對下級黨組織的監督工作,經常檢查、定期指導、座談交流、及時約談、有錯必糾、有責必問。
黨委主體責任與紀委監督責任相互依存。黨委的主體責任是前提,紀委的監督責任是保障,兩者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只有不斷強化黨委的主體責任,不斷建立健全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才能保證紀委監督地位的權威性,保證紀委監督責任的有效發揮。同時,只有充分發揮紀委的監督責任,協助黨委做好各項黨內監督職責,才能最終保證黨委主體責任的有效履行。強調主體責任在黨風廉政建設中的龍頭作用,并不是說監督責任不重要,與之相反,越是強調黨委的主體責任,越是對紀委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紀委工作會越有成績,也越能促進黨委履行主體責任。
黨委主體責任和紀委監督責任又相互區別。黨委班子、黨委書記、黨委班子成員必須分清職責,明確集體責任和個人責任,切實做到“一崗雙責”,既不能以黨委的集體責任掩蓋第一責任人的領導責任,也不能用紀委的監督責任代替黨委的主體責任。紀委要切實發揮黨內監督機關的作用,不能越俎代庖,用監督責任干擾黨委的領導責任,也不能缺位失責,以黨委的主體責任推卸紀委的監督責任。
基層黨風廉政建設工作要開展好、落實好,黨委和紀委思想高度重視是關鍵,要切實加強對落實黨風廉政建設“兩個責任”內涵的深刻認識,積極主動推進黨風廉政建設教育工作,強化理想信念教育、紀律教育和警示教育,進一步強化黨章黨規黨紀意識,樹立行為規范,加強理論武裝。但思想重視還要靠行動來體現,只有明確責任分工,形成有效的監督、考核、問責體系,才能夠從根本上解決現存的重視不夠、分工不明、落實不力的突出普遍問題,才能夠不斷提升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的水平,才能夠不斷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的開展。
以責任清單明確責任落實 推行主體責任清單是深化紀律檢查體制改革的一項工作任務,是將責任具體化、防止責任虛化空轉的重要舉措。推行責任清單,為落實主體責任提供了有力支持。截至2016 年4 月,全國各省(區、市)均制定了落實主體責任和監督責任的辦法細則,海南、廣東、貴州等省還專門出臺責任清單的文件,通過制度的形式予以規范,更多縣市也以責任清單為抓手,解決責任虛化空轉問題,努力把責任落實到基層,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基層延伸。
基層黨委和紀委更要靈活運用責任清單這項制度創新,用清單明確分工、用清單厘清責任,用清單推動責任落實到人。通過制定詳細完善的責任清單,層層簽字背書,明確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和監督責任,明確黨委書記和黨委班子責任,將責任落實到人,才能推動中央的各項政策制度在基層不打折扣,有效執行,進而避免責任落實過程中存在的縱向逐級遞減現象。在履職過程中,要做到履責紀實,不斷完善履責臺賬,詳細記錄履責內容,實行全程“痕跡管理”。責任清單是軍令狀,履責臺賬就是成績單,無論何時對照責任清單和履責臺賬,責任落實情況一目了然。
以監督推進責任落實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權力不論大小,只要不受制約和監督,都可能被濫用。紀委監督責任是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的重要方面,在推進監督責任落實的同時,紀檢監察干部要強化自我監督,“打鐵還需自身硬”,防止“燈下黑”,用鐵的紀律打造忠誠、干凈、擔當的紀檢監察干部隊伍。
黨風廉政建設工作做得好不好,主體責任和監督責任落實到位不到位,最終要看群眾滿意度。以群眾滿意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拓寬群眾監督和參與渠道,讓群眾監督無所不在,才能顯著提升黨風廉政建設群眾滿意度。將黨內監督、群眾監督以及在本地區本行業具有一定影響力的社會人士的監督結合起來,明確不同人員的監督方式和監督手段,形成監督合力。筑牢監督網絡,對典型問題點名道姓曝光。通過監督施加壓力,以監督推動責任落實。
以考核促進責任落實 建立健全黨風廉政建設考核制度,做到定性定量相結合、平時考核與年度考核相結合、對班子考核與對領導干部考核相結合,讓黨委和紀委時刻把“兩個責任”放在心上、扛在肩上。科學設置考核實施細則和評分標準,突出考核基層黨委落實主體責任情況、支持紀檢監察機關履職情況,黨政領導班子第一負責人落實主體責任、領導班子成員履行“一崗雙責”情況、紀委履行監督責任情況。強化考核結果運用,認真研究考核成績,把考核結果作為推動工作的重要抓手,作為領導干部評先評優、交流提拔的重要依據,對發現的問題督促被考核單位及時整改,對考核成績排名靠后的單位,不光要制定切實可行的整改措施,更要約談黨組織負責人。
以問責倒逼責任落實 把問責作為推進“兩個責任”落實的利器,讓失責必問成為常態,通過問責倒逼責任落實,做到問責一個,警醒一片。突出問責重點,對于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不力、管黨治黨責任缺失、監督責任缺位、給黨的事業造成嚴重損害,“四風”和腐敗問題多發頻發,選人用人失察、任用干部連續出現問題的,堅決做到“一案雙查”,嚴肅追究主體責任、監督責任、領導責任或黨組織的責任。
加強問責常態機制建設,綜合運用批評教育、誡勉談話、通報批評、組織處理、紀律處分等方式開展問責,健全典型問題公開曝光機制。從中央到地方,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通過公開曝光的典型案例中對黨組織負責人主體責任、領導責任落實不力的查處與通報,大大提升了基層黨組織的主體責任意識,有效促進了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的貫徹落實和全面扎實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