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順剛+劉曉春+羅聰+陳希洋+黃杰


【中圖分類號】R459.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7)10-0-01
老年ICU重癥患者屬于高分解代謝狀態下,免疫功能低下,可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感染現象,甚至死亡。針對其特殊性,在實踐過程中需要做好患者病癥分析工作,及時給予干預和治療,避免炎癥惡化。病人不能進食或者被禁食,需要給予營養支持治療。營養支持治療起到重要的作用,在干預過程正中必須提前對患者病癥進行分析,按照現有治療要求實施,避免出現病癥惡化或者其他不良反應。醫護人員要提升自身綜合能力,了解營養支持治療的注意事項,將其合理落實。為了分析老年ICU重癥患者應用營養支持療法的臨床效果,選擇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68例老年ICU重癥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分別給予常規治療和營養支持療法,對治療效果進行分析。詳細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68例老年ICU重癥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資料如下:對照和觀察組分別都是34例患者,對照組中男和女分別是18例和16例,年齡在60-76歲,平均年齡(71.6±1.9)歲。觀察組中男17例,女18例,年齡在60-76歲,平均年齡(65.5±1.9)歲。根據上述數據可知,兩組患者的常規性資料對比無明顯差異,組間數據可以進行研究和分析。
1.2 方法 在本次研究中對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方式進行治療,給予抗感染和糾正酸堿治療。觀察組給予營養支持療法進行治療,首先鼻飼全營低滲型腸內營養制劑,從少量低濃度開始,0.6kcal/ml,通過胃腸泵控制20-30ml/h,連續進行治療。等待胃腸道適應后,逐次增加濃度和能量攝入。等到胃腸適應后增加濃度和能量,通過胃腸泵控制60-80ml/L,連續給予,向食物均勻過渡[1]。
1.3 統計學方法 在本次研究中采用SPSS24.0統計學軟件對本次研究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檢驗,當P<0.05說明比較結果存在明顯的差異性,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對照組和觀察組治療前后的血清白蛋白和淋巴系數對比
在本次研究中對觀察組和對照組治療前后的血清白蛋白和淋巴系數進行分析,實踐證明,治療前無明顯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的系數明顯高于對照組,數據對比后差異明顯(p<0.05),如表一:
2.2 對照組和觀察組的不良反應比較
本次研究中對對照組和觀察組的不良反應率進行分析,實踐證明,對照組中4例患者出現便秘、潰瘍和肺炎等不良反應,其發生幾率為11.7%,觀察組中2例患者出現上述不良炎癥,其發生幾率為5.8%,觀察組的不良反應率少于對照組,數據對比差異明顯,如表二:
3 討論
老年ICU重癥患者病情比較嚴重,由于患者年齡比較大,在干預治療過程中可能會存在依從性差的現象,針對其特殊性,需要從實際情況入手,提前對患者病癥進行分析,按照具體營養支持要求實施[2]。通常重癥患者病情危重,機體處于高分解的狀態下,自身免疫功能比較低,如果干預治療不及時,會導致細胞嚴重受損。針對患者病癥的特殊性,在干預治療階段需要從現狀入手,做好患者病癥分析工作,在治療階段需要明確指導思想,通過為患者機體提供強化營養物質后,能改善患者神經體,復蘇患者心肺功能,達到降低死亡率的目的。
重癥患者對營養支持有嚴格的要求,腸內營養支持能滿足患者自身要求。在營養干預階段,以患者腸粘膜吸收功能作為基礎,在補充營養營養的過程中,增加患者腸粘膜血流,刺激患者腸道激素和消化液的分泌,進而促進患者腸上皮的修復。為了避免出現消化道潰瘍以及感染或者其他不良現象,需要適當提升患者機體免疫力,給予有效的營養支持。如果存在不符合上述條件的現象,則說明癥狀加重。在腸內營養支持干預階段,,營養制劑的給予應按照從少到多、由慢到快、由稀到濃的原則循序漸進,使患者腸道有一個良好的適應過程,
避免并發癥的出現[3]。
根據現有營養支持的并發癥和監測要求可知,給予支持干預,需要提前進行周密的檢測,避免出現其他并發癥,如果出現癥狀惡化,或者其他炎癥,明確導管位置后實施,觀察導管在體外的標記,及時發現導管是否移位。如果存在調整不當或者其他類型的現象,會出現肺炎,導致后續治療難度增加。進行腸內營養支持的階段,要及時觀察患者胃腸道的耐受性,在營養支持階段,每隔3個小時或者4個小時進行胃殘夜測定。正常情況下,殘夜不能超過輸注量的2倍[4]。在治療過程可能會存在其他方面的影響,出現惡心、反酸或者腹瀉等癥狀,因此在干預治療過程中需要提前對患者病癥進行分析,降低輸液速度,減少營養液的用量。營養代謝方面的監測是重點,需要測定患者血鉀、鈉和鎂等離子,了解血漿蛋白、尿糖和凝血酶等指標,記錄患者體重,根據具體情況給予營養治療。在本次研究中對照組給予常規治療,觀察組給予營養支持治療,實踐可知,營養支持治療的優勢突出,能起到緩解病癥的作用,只有做好患者病情勘察工作,才能減少消極影響,滿足支持治療要求。為了降低不良反應的發生幾率,只有按照現有治療方案實施,才能達到理想的優勢。實踐證明,按照實踐要求實施,能提升患者自身免疫功能。在營養支持階段,需要對患者家屬給予適當的指導和教育,部分患者自身認知度比較差,可能會存在治療依從性差的現象。針對此類現象,需要從現狀入手,提前對患者病癥分析,對家屬給予有效的指導和幫助,避免受到其他因素的影響,出現病癥惡化的現象。在患者日常治療過程中,要及時觀察患者血清白蛋白、淋巴細胞和體重系數等,根據營養支持的實際要求實施[5]。
在本次研究中對觀察組和對照組治療前后的血清白蛋白和淋巴系數進行分析,實踐證明,治療前無明顯差異,治療后觀察組的系數明顯高于對照組。對對照組和觀察組的不良反應率進行分析,實踐證明,對照組發生幾率為11.7%,觀察組發生幾率為5.8%,觀察組的不良反應率少于對照組,數據對比差異明顯。說明對老年ICU重癥患者采用營養支持療法進行治療,其效果明顯,患者對該治療方式滿意率比較高,整體不良反應少。
綜上所述,營養支持療法的優勢明顯,能最大程度緩解不良炎癥,值得推廣和應用。
參考文獻
李藝,莫銀鳳,尹善浪,邵俊卿,黃道政,羅汝華.營養支持療法于老年ICU重癥患者的臨床應用觀察[J].當代醫學,2012,36:58-59.
陸志峰,殷穎杰.老年重癥ICU患者選擇不同營養支持途徑的效果及預后分析[J].中國農村衛生事業管理,2016,01:127-128.
楚心潔,凌濤.ICU重癥患者應用營養支持療法治療的效果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13,34:126.
陳漢敏.螺旋型鼻空腸管在ICU重癥患者營養支持治療中的應用[J].中國醫藥指南,2017,06:66-67.
劉萌,許華,單世君.ICU腫瘤重癥患者應用營養支持療法治療的護理觀察[J].吉林醫學,2014,18:409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