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林娟+楊昭軍+文喬微

【中圖分類號】R19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7)10-0-01
1 結合自己醫院檢驗科的實際情況建立、落實“危急值”報告制度
1.1 明確“危急值”項目范圍
中國醫院協會《2007年患者安全目標》中,關于“建立臨床實驗危急值的報告制度”明確指出,“危急值”項目可根據醫院實際情況來選定[1]。檢驗科開展的每一個檢驗項目都有其臨床意義及相應的參考范圍,實驗室可根據自己醫院具體情況來確定“危急值”報告的項目范圍。總的原則有一下幾點:①檢驗科危急值項目的選定應與臨床進行溝通,綜合考慮,協同制定;②“危急值”項目的界限值要合理;③項目不能太多,若項目選定的太多,反而會讓臨床忽視這些結果;④不能太少,若項目選定的太少,對臨床的幫助有限,起不到提高醫院臨床診療水平和降低醫療風險的作用[2]。下表是我科自己制定的危急值項目及危急界限值(見表1)
1.2 “危急值”報告程序落實并定期查對登記本
出現檢驗“危急值”結果時,在確認儀器設備、試劑、質控、操作流程、儀器傳輸正常并復查結果與第一次結果吻合無誤后,第一時間將檢驗結果電話通知到患者所在科室。詢問接電話者姓名、職務,確認為該科醫護人員后進行危急值報告并要求復述確認報告內容。并在“危急值報告登記本”上進行詳細記錄。記錄內容應包括:患者基本信息、檢驗的項目、“危急值”結果、報告時間、接“危急值”報告人姓名等,最好有科室醫生的簽字認可。同時檢驗科應主動到臨床了解患者的情況。若出現與“危急值”結果不符的情況,應立即從各個環節(如:標本的采集、儀器的效準、試劑情況等)查找原因,必要時重取標本進行復查。臨床科室接電話人員應接電話的同時于“危急值報告登記本”登記報告內容:患者基本信息、檢驗的項目、“危急值”結果、接報告時間、“危急值”報告人姓名等,并復述確認報告內容。接報告后第一時間告知主管醫生或科主任并要求簽字接收報告.臨床醫生接收報告后應及時識別,半小時內做出相應處理,并在病程記錄中詳細記錄、分析,并及時復查。若與臨床癥狀不符,要關注樣本的留取存在缺陷。如有必要及時從留標本進行復查。醫院質控小組應定期核對檢驗科及臨床科室登記本,確保“危急值”報告制度的落實。
1.3 成立專項小組,定期總結及分析
成立以科室領導任組長,各專業實驗室負責人為組員的專項小組。與臨床科室負責人溝通制定“危急值”報告項目及項目范圍;制定危急值報告登記本。定期檢查、分析“危急值”報告程序落實情況;定期收集臨床科室對“危急值”報告程序的意見及建議,并提出改進辦法。定期和臨床科室一起分析臨床患者情況與“危急值”結果不符的原因,對高發項目及科室可行多科討論,提出規范及解決辦法。定期和臨床科室一起對出現的“危急值”結果進行總結和分析,并對危急界限值項目表進行及時調整,修改、刪除或增加某些檢驗“危急值”報告項目,以適應醫院患者群體及科室發展的需要。
2 建立、落實檢驗“危急值”報告制度的意義
推行“危急值”報告制度,首先是檢驗科的工作得以規范,使患者得到了及時救治;其次在此的過程中,能從中發現檢驗科本身存在的一些問題,并針對出現的問題逐步進行改進。當危急值出現時,檢驗人員會按制度認真分析檢驗結果,并及時主動與臨床聯系,加強了檢驗工作人員的主動性、責任心,密切了和臨床的關系,減少了矛盾,更重要的是,由于我們和臨床的及時溝通使一些患者得到了及時的救治。推行“危急值”報告制度,能有效促使檢驗科工作人員對結果進行分析判斷,并主動與臨床聯系,溝通。整個過程其實也是一個學習的過程,特別是促使檢驗人員對專業知識和臨床知識的學習和掌握,長期堅持下去,科室人員的專業理論水平及工作主動性、責任心一定會得到加強和提高,使科室在服務質量和檢驗質量方面不斷提高。
目前全國無統一的“危急值”標準。各基層醫院根據自身實驗室規模、醫院專業等特點制定出相應的“危急值”項目及范圍,以提高工作效率及服務治療。過多的“危急值”不僅增加實驗室工作負擔、降低臨床護理和治療質量,甚至造成“危急值”濫用而得不到重視。盲目減少危急值又會帶來醫療安全方面的隱患。總的來說,基層醫院各級領導應該高度重視此項工作,建立規范的“危急值”報告制度,定期對危急值進行有效的評估,不僅能使檢驗科自身的管理和質量得到提高,也提高了臨床的診療水平,同時也是提升醫院管理水平的一項重要舉措。
參考文獻:
劉月皎,魏源華.危急值的建立與臨床應用[J].實驗與檢驗醫學,2010,28(3):277-279.
原國強.檢驗科危急值臨床應用[J].實用醫技雜志,2006,13(5)769-77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