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雪琴

【中圖分類號】R47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7)10-0-01
隨著我國社會人口老齡化進程的加快,老年慢性病發病率也呈逐年升高趨勢,糖尿病與冠心病是老年人的兩種常見疾病,它們之間也存在密切關系,研究認為糖尿病患者機體代謝異常是引發冠脈血管病變的重要原因,因此冠心病被認為是糖尿病的常見并發癥之一[1]。如何對糖尿病并存冠心病這一龐大患病人群進行科學有效的治療和管理是目前亟待解決的重大難題。建立綜合全面的社區護理干預模式被認為是科學有效的慢病管理途徑,能夠保持患者血糖水平處于穩定狀態,避免發生嚴重并發癥甚至死亡[2]。為觀察評估社區護理干預模式的應用效果,選取某社區醫院門診接收的160例糖尿病并存冠心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某社區醫院門診2014年6月-2015年8月期間接收的160例糖尿病并存冠心病,經門診檢查符合世界衛生組織制定的糖尿病及冠心病診斷標準,納入標準:①空腹血糖(FPG)≥7.0mmol/L,餐后2h血糖(2hPBG)≥11.1mmol/L;②Ⅱ型糖尿病;③既往有胸悶或心前區疼痛病史;④對本課題研究知情并同意參與研究。排除標準:①妊娠期糖尿病或繼發性血糖異常;②經冠脈CT及冠脈造影檢查排除冠心病診斷;③合并其他重大疾病未得到有效控制;④本社區居民方便進行社區護理及隨訪者。將入選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80例,觀察組男46例,女34例,年齡44-85歲,平均年齡(54.33±8.71)歲,糖尿病病程3-17年,平均病程(8.49±2.15)年,對照組男43例,女37例,年齡46-85歲,平均年齡(55.29±7.50)歲,糖尿病病程2-19年,平均病程(9.05±2.41)年。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等基本資料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對照組給予常規門診隨訪,在隨訪時進行護理干預,叮囑患者保持良好心態,遵醫囑按時按量用藥,注意膳食均衡,如超過3個月未就診或患者主動提出要求可進行電話或家庭隨訪。
1.2.1 觀察組 觀察組實施綜合社區護理干預,具體如下:①綜合評估。在一般健康評估中,由社區醫院對患者進行全面檢查及評估,重點了解患者生活質量受疾病影響程度。在依從性評估中,評估患者用藥依從性,調查患者是否存在漏服、拒服情況,發現造成以上情況的原因并給予個體化指導。②加強血糖監測。血糖監測途徑包括患者自我監測及門診監測,無論是自我監測還是門診監測都需要做好記錄,向患者耐心解釋定期監測血糖的重要性,根據血糖監測結果隨時調整治療方案,服用降糖藥物或與餐前半小時皮下注射胰島素,目標血糖:FPG<7.0mmol/L,2hPBG<11.1mmol/L。③心理護理。由于糖尿病病程較長,加之并存冠心病無法徹底根除,患者在長期患病過程中容易產生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這就要求對患者進行必要的健康教育,幫助患者正確認識疾病、危害,減少患者恐懼感。同時耐心回答患者提出的問題,鼓勵其積極配合治療,樹立戰勝疾病回歸正常生活的信心。④飲食護理。糖尿病控制效果與日常飲食有密切關系,應當指導患者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戒煙戒酒,多補充膳食纖維和微量元素,促進鈣鎂吸收,為患者制定科學飲食計劃,維持血糖水平穩定。
1.3 觀察指標 ①記錄兩組一般隨訪情況,對比隨訪次數。②統計兩組不良事件發生率,統計時間:入組至末次隨訪。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處理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兩組間均數比較用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用構成比或率表示,兩組或多組率的比較采用檢驗,統計學檢驗水準α=0.05,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一般隨訪情況對比 兩組平均隨訪(16.40±5.61)個月,觀察組未出現失訪病例,平均隨訪(27.24±8.71)次,對照組有4例患者失訪,失訪原因:地址查訪無人1例,拒絕社區護理3例,平均隨訪(11.55±6.70)次,兩組隨訪次數比較差異,t=8.908,P=0.013<0.05。
2.2 兩組患者不良事件發生率對比 觀察組不良事件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存在顯著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隨著人們生活方式、飲食習慣的改變及人口老齡化進程的加快,糖尿病與冠心病患者數量越來越多,不僅降低了患者生活質量,而且給家庭和社會帶來了沉重負擔[3]。大量資料表明糖尿病與冠心病兩種疾病之間存在密切關系,糖尿病患者存在的代謝異常是誘發冠脈血管病變的重要因素,糖尿病患者發生冠心病后冠脈血管狹窄更加廣泛,狹窄程度更高[4-5]。因此糖尿病并存冠心病患者需接受長期、規范的醫療支持才能有效控制病情,獲得理想的治療效果。在傳統醫療保健模式中,專業護理往往因患者出院而終止,因此非住院期間的治療無法滿足此類患者的基本需求。國內外醫療中心曾嘗試建立“糖尿病護理門診”以期為出院患者或不便于接受醫院護理的糖尿病患者提供護理服務和健康指導,解決專科護理人員短缺的問題[6]。這種新型模式的提出拓展了糖尿病慢病管理途徑,但由于隨訪地點相對集中因此隨訪過程中的失訪率較高,如何在提高患者院外隨訪依從性的同時避免消耗過多護理資源已成為目前慢病管理的重要課題。
社區護理基于這一目的應運而生,更加適應我國當前國情,通過醫院-社區之間的溝通協作擴展了糖尿病護理服務區域,社區護理不受時間、場地、設備的限制,能夠為患者提供定點、持續的護理服務,方便患者就近接受護理服務,因此失訪率更低[7]。在社區護理前需要對患者進行完善、詳盡的檢查和病情評估,從而為患者提供可靠的隨訪資料,及時發現冠心病不良事件并盡早干預[8]。通過本研究發現,觀察組在實施社區護理干預后,患者隨訪次數較對照組明顯增多,病情得到有效控制,至末次隨訪時的不良事件發生率也顯著降低,兩組差異存在顯著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社區護理干預能夠為糖尿病并存冠心病患者提供更加有效的護理服務和健康指導,控制病情發展,促進疾病轉歸,提升生活質量。本研究的局限性一方面在于樣本來源單一,另一方面為樣本量較小,在今后研究中需豐富樣本來源,擴大樣本量,并進一步延長隨訪調查時間,驗證社區護理干預的實際價值。
參考文獻:
周婷,毛志錦,付阿丹,等.社區護理干預對糖尿病并存冠心病患者不良事件的影響[J].護理學雜志,2013,28(5):75-78.
聶永新.老年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社區護理干預體會[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5,3(28):134-135.
劉蘭素.老年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社區護理效果分析[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6,4(21):94-95.
王惠明,張建鳳,賈娟娟,等.合肥市空巢老人慢性病患病情況及社區護理需求的調查[J].護理管理雜志,2011,11(12):853-854.
穆紅飛,劉慧萍.社區護理干預對糖尿病并存冠心病患者不良事件的影響效果[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6,4(17):17-18.
葉曉紅.社區護理干預對糖尿病并存冠心病患者不良事件的探討[J].今日健康,2016,15(10):275-279.
朱玉霞,李惠琴.130例老年慢性病患者社區護理調查分析及干預對策[J].臨床心身疾病雜志,2015,21(21):199-200.
黃東英.空巢高齡慢性疾病患者護理需求調查及實施整體化護理研究[J].中國當代醫藥,2016,23(33):186-18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