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曉東


【中圖分類號】R541.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6851(2017)10-0-01
近年來,我國的冠心病患者數量有所增加,并且發病率也有所提升,對人類的危害越來越明顯,現如今冠心病已發展成為心臟的常見疾病。組織學已經證明,冠脈鈣化會導致患者更容易死亡。目前,通過刨性冠脈造影技術、無創性運動試驗等技術都無法準確診斷冠心病。相對于以往的檢測技術,CT可更有效診斷冠脈鈣化。本文旨在分析冠脈鈣化積分與冠心病危險因素的關系,以提升診斷冠心病準確性。為了探究這個問題,筆者選取了118名研究對象。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2017年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18例為研究對象,分三個年齡區間,一個年齡區間為小于四十五歲,一個年齡區間為四十五歲到五十九歲,一個年齡區間為大于五十九歲,并且詳細記錄患者的病史及冠心病危險因素史,心絞痛發作史。檢查項目不只包括12~18導聯心電圖動態心電圖,還包括心臟 x拍片、超聲心動圖等檢查,重點檢查是冠狀動脈 CT及 CAG 檢查。
1.2 檢測方法
應用CT機進行常規胸部檢測,具體區域為從肺動脈檢測到左心房,具體時間為3秒。然后再對主動脈根部、右冠主干進行檢測。此外,冠脈判定標準:冠狀動脈鈣化積分標準為冠狀動脈心腔密度附近的CT值,CT值 >60 Hu時,最高CT值為在動脈、心腔兩處的高值中的最大值,直接測量用于冠狀動脈與層面平行時,當冠狀動脈與層面垂直時,每出現一層按 5mm 計算 CT值誤差<0.5~1.0Hu。
1.3 觀察指標
觀察研究對象的冠脈鈣化程度及冠脈鈣化總積分,觀察影響冠心病的危險因素。
1.4 統計學分析
應用SPSS18.0軟件分析和處理研究數據,p<0.05,則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當冠心病患者的年齡大于四十五歲時,冠脈鈣化積分用于診斷冠心病時特異性較高,又較高的準確性。當冠心病患者的年齡大于六十歲,冠脈鈣化積分用于診斷冠心病時特異性較低(P< 0.05,Tab 1),準確性會有所下降。當冠心病患者的年齡為四十五歲到五十九歲時,冠脈鈣化積分用于診斷關系病時,敏感性和特異性均較高,并且冠脈鈣化積分普遍應用于這個年齡區間。
2.1 吸煙飲酒是導致冠心病的一大因素,我們可以發現吸煙者、飲酒者多為男性,因此男性吸煙者、飲酒者發生冠心病危險性較高,本文并沒有對女性做分析,因為女性吸煙人數較少,飲酒者較少,下表是該項因素的統計表格。
2.2 年齡也是重要誘因,冠狀鈣化患者年齡越大,那么他的危險程度就越深,并且隨著的危險因素也就越多,這類患者更容易突發冠心病,下表反映的是年齡誘因對冠心病患者的影響程度。
3 討論
冠脈粥樣硬化是常見的冠心病病變。相關檢驗報告顯示,冠脈粥樣硬化所導致的病變,會有不同的冠狀動脈鈣化積分。冠脈鈣化不僅敏感,而且特異性強。運用CT檢測冠心病,并證明其病理,可發現冠脈鈣化積分與冠心病的聯系。CT與冠脈鈣化積分有著廣泛聯系,CT檢測可通過斑塊區域反映出鈣化區域,運用這項技術可更有效的診斷出冠心病。冠心病的危險因素與冠脈鈣化積分是共在的,分析冠心病的危險因素,可為冠心病的臨床研究發展提供有價值的數據。
通過觀察我們發現,四十五歲到五十九歲的冠心病患者的冠脈鈣化積分陰性最高,并且特異性較強,陽性預告值也比較高。此外,年齡越大,冠心病的特異性會降低,并且所有年齡段的冠心病患者冠脈鈣化積分的敏感性都比較高,當患者的年齡低于六十歲時,冠脈鈣化積分可預測冠心病,當患者年齡大于六十歲時,再應用冠狀鈣化積分并不能很好的預測冠心病,這說明冠心病預測與冠脈鈣化積分有深刻聯系的,與患者的年齡也有一定的聯系。
本次冠心病研究發現了冠心病與冠脈鈣化積分之間確實存在一定的聯系,并且發現冠脈鈣化積分較高的患者比積分較低的更容易患上冠心病。所以,相關醫務人員需充分認識到冠心病危險因素與冠狀鈣化積分的內在聯系,掌握CT探測冠狀鈣化積分技術,如此方可準確診斷冠心病,并可為患者在控制危險因素提供有針對性的建議,從而促進冠心病的臨床研究的發展。
參考文獻:
心臟瓣膜鈣化對血液滲析患者冠狀動脈鈣化積分的預測價值[J].中華醫學超聲雜志,2015.
冠心病患者常規12導聯心電圖與冠狀動脈造影檢測結果比較[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5.
冠心病患者危險因素與冠狀動脈病變嚴重程度的相關分布[J].臨床醫學工程,201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