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金帆


【中圖分類號】R5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7)10-0-01
抗生素是治療中應用最普遍的藥物之一,對于病毒的抵抗、特異性酶的抵抗以及腫瘤的治療方面都起著非常大的作用。尤其對于呼吸內科來說,抗生素起到的作用,體現的價值更加的顯著。隨著醫學的不斷發展,抗生素的品種也越來越多,藥品的濫用現象也逐漸的增多,這就導致了臨床用藥中出現了很多安全問題。如何正確使用抗生素成為了當前抗生素臨床應用中需要重點關注的課題。本文主旨在于探析在對于呼吸內科感染患者用不同抗生素藥物治療的臨床效果,為以后抗生素治療相關疾病患者提供臨床參考數據,現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3年-2016年期間收治呼吸內科感染患者114例為此次分析數據資源。患者中有男性63例,女性51例;年齡在25-74歲范圍間,平均年齡(47.3±2.2)歲。患者入院后立即進行影像學和實驗室檢查確診為呼吸內科感染。疾病類型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氣管支氣管炎急性期、肺炎、支氣管擴張伴感染等。根據應用的不同抗生素藥物將其以每組34例分為A組(應用頭孢哌酮舒巴坦治療)、B組(應用頭孢唑肟治療)、C組(應用頭孢西丁治療),經統計學軟件計算處理,提示此次研究對象組別在性別、年齡以及病情具體情況等差異并不明顯,具備可比性,P>0.05。
1.2 治療方法
患者入院確診后立即應用常規對癥治療:平喘、止咳、祛痰,進行藥敏、血尿常規以及肝腎功能檢測等。A組患者通過靜脈滴注方式給予溶有頭孢哌酮舒巴坦的生理鹽水注射液150毫升,治療方式為4.5Q12h,治療時間為2周;B組患者通過靜脈滴注方式給予溶有頭孢唑肟的生理鹽水注射液250毫升,治療方式為2.0Q12h,每天2次,治療時間為2周;C組患者通過靜脈滴注方式給予溶有頭孢西丁的生理鹽水注射液100毫升,治療劑量為2.0Q8h,治療時間為2周。
1.3 療效判斷
觀察指標:三組患者在接受不同治療后,療效不同。之后對患者的治療療效進行了觀察,治療費用方面也做了對比。
療效評判標準:①顯效標準:療程結束后患者呼吸內科感染典型臨床癥狀消失,接受實驗室、病原學等檢查后提示指標恢復正常范圍;②有效標準:療程后患者臨床癥狀有所改善,實驗室、病原學檢查提示指標有所改善但依然存在異常;③無效標準:未能達到上述關于呼吸內科感染顯效、有效相關標準。
1.4 統計學方法
相關基線資料的計數、計量等資料經統計學軟件處理,組間檢驗由和t執行,最終所得結果由均數±標準差與率(%)的形式表示,若提示P<0.05,則判定差異顯著,統計學之間有意義。
2 結果
2.1 臨床療效對比
2.2 預后效果
2.3 費用對比
A組患者治療所用平均費用(842.4±23.4)元,B組患者治療所用平均費用(1121.4±33.3)元,C組患者治療所用平均費用(1436.5±34.3)元,各組數據統計學處理,P<0.05。
3 討論
呼吸道感染是臨床常見感染疾病,主要為上呼吸道感染、下呼吸道感染兩種,又以下呼吸道感染患者所占比例偏高。對呼吸內科感染患者制定治療方案時應確認導致患者感染的主要病原體并選擇對應的藥物治療。
臨床上對呼吸道感染患者的治療主要通過選擇對應抗生素控制病菌,而誘發呼吸道感染病菌主要為革蘭陰性菌,主要包括肺炎、支氣管炎等,制定治療方案時遵循控制病原菌繁殖以及殺菌抗感染等。在使用抗生素治療期間應該嚴格遵循藥物使用的相關標準,無論是用藥次數、劑量等方面均不得隨意,抗生素的隨意使用可能引發細菌耐藥性,不但對治療造成負面影響同時也增加了患者的經濟負擔,因此抗生素使用的合理性及臨床實用性等都是指定治療方案時應該考慮的因素。
結語
綜上所述,用三種不同抗生素對呼吸內科感染患者進行治療,從結果可知用頭孢哌酮舒巴坦對此類患者治療無論臨床療效、預后質量及經濟負擔等相對于頭孢唑肟治療、頭孢西丁藥物均有明顯優越性。提示對呼吸內科感染患者應用抗生素治療可選頭孢哌酮舒巴坦作為主要藥物,不僅療效顯著且對患者經濟負擔輕,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不同抗生素在呼吸內科感染治療中的成本效價比較[J].唐路明.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4(09).
梁麗文.對采用不同抗生素方案治療下呼吸道感染的藥學分析[J].醫藥前沿,2014(19).
黃冬梅.不同抗生素方案治療下呼吸道感染的藥學分析[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6,7(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