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永紅
【中圖分類號】R473.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6851(2017)10-0-01
產科是一個高風險的學科,具有急診夜診出診多,病情復雜,變化快,危及母子兩條生命,工作預見性差,對醫生護士的應激反應能力要求高等特點[1],婦產科的護理工作會對女性的健康產生直接影響,婦產科護理工作中存在很多安全隱患,給護理工作的順利開展產生了嚴重影響,因此,現就我院產科護理工作中所發生的安全隱患進行分析,并積極采取護理干預對策,取得良好效果,現報告如下:
1 產科護理工作中的安全隱患分析
1.1 管理制度 管理制度存在的主要問題是管理制度不完善,沒有以制度管人,職業道德教育薄弱,對潛在的不安全因素缺乏預見性,工作環節流程不完善,不能滿足工作的基本要求。
1.2 責任心缺乏,不嚴格執行操作規程和規章制度,“慎獨”精神差,極易出現護理不良事件,甚至危害母嬰生命而造成嚴重后果。
1.3 技術不熟練、臨床工作經驗不足直接影響到母嬰的安全 婦產科工作專科性強,其技術要求也相當高,尤其是助產士的技術水平直接影響到母嬰的安全。在查對、搶救危重患者的關鍵時刻,會因技術不熟練、臨床工作經驗不足而主次不分,不能迅速準確地配合實施搶救措施,導致護理安全隱患。
1.4 缺乏溝通技巧和方法,健康教育不到位,對孕產婦在分娩過程的疼痛、焦慮、恐懼等未能及時給予心理護理及指導,造成分娩無法正常進行。
2 護理安全隱患干預對策
2.1 加強安全教育,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和措施 首先對護理人員進行安全意識教育,使全體護士認識到遵守規章制度、操作規程是對自己的保護.加強薄弱環節管理,提高護士對護理風險的預見性,把護理隱患處理在萌芽狀態[2].
2.2 加強專業教育,提高業務技術水平,根據實際情況,對護理人員定期進行專科知識、急救技術以及急救儀器操作規程的培訓、考核,加強分層管理,N0、N1級護士每月培訓與考核理論一次,技能一次。N2級護士每2月培訓與考核理論一次,技能一次,N3、N4級護士每季度培訓與考核理論一次,技能一次。安全培訓每季度一次,急救知識、技能培訓每半年一次,從而鍛煉和提高護理隊伍的急救技術水平和應急能力。
2.3 加強護患交流,消除糾紛隱患,要求護士及助產士在熟練掌握業務技術的基礎上,掌握一定的溝通技巧和交流能力。使用文明禮貌用語,在接聽電話、接待病人或做護理操作時,主動用“您好”,在做好口頭健康宣教的同時,為了解除孕產婦及家屬的心理負擔,醫院應給病人信任感、安全感、親切感,利用孕產婦入、出院兩個環節,分別通過發放“給孕產婦的四封信”和“母乳喂養好處多給孕產婦的宣傳資料”兩份資料,以書面形式詳細地向她們介紹分娩過程的注意事項、新生兒的護理與喂養以及產婦的產后恢復等方面的相關知識。我科高年資護士對年輕護士積極做好傳、幫、帶,使護理技術水平不斷提高。
2.4 加強細節管理,責任心是良好素質的根本,增強責任心是防范差錯事故和加強安全護理的有效方法。護理人員缺少“細節管理”意識,這就要求護理管理者要自始至終給每位護士增強風險源于細節的意識。
2.5 加強細節監控,提高護理質量加強重點環節和重點人群的管理,如節假日、夜班、交接班及工作忙、人員少時,及時安排人員援助,以保證工作的正常進行。對新上崗護士及進修實習人員、責任心不強及技術較差人員、生活中干擾因素大的護士進行重點監控,確保醫療安全。
2.6 夯實基礎護理,做到基礎護理技術專業化,基礎護理服務個體化,基礎護理工作人性化。重點加強基礎護理,科室質控小組加強監督、檢查及考核。
2.7 加強醫護合作,全方位為患者提供服務,把護理質量關口前移,責任下沉,護士長督查,以便查漏補缺,確保護理安全。結合性格互補、能力互補、交流技巧互補等原則組成醫護工作小組,共同為患者提供滿意服務。
3 討論
3.1 創新護理管理模式 我院婦產科病區通過對產科護理安全隱患進行分析及干預,規范了護理服務流程,目標明確,以病人為中心,規范了護士行為,應用科學的理論指導臨床護理服務,對開展優質基礎護理服務示范病房起良好的促進作用,可提高護理管理力度,尤其是產科危急重癥環節質量控制力度,構成科學的管理體系,為鞏固醫院管理成果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
3.2 創新護理服務理念 婦產科是一個具有高風險特點的科室,婦產科的護理更需要合理的護理方式,通過對婦產科護理安全隱患進行分析及干預,特別是注重護患溝通,既培養和提高護士的實際工作能力與業務素質,又明顯提高患者滿意度。使工作流程、優質服務的環節質量進一步提高,給患者創造溫馨的住院環境,真正做到讓患者入院后有賓至如歸的感覺,實現了護理質量的進一步持續改進。
3.3 通過對產科護理安全隱患進行分析及干預,有利于實現護理人力資源的最大優化整合,保證護理安全,保證護理質量,保證母嬰安全,以上護理理念的實施,對婦產科護理安全隱患進行及時干預效果顯著,切實可行。
參考文獻
梅吉會,周成英.產科護理安全管理及對策[J].中國醫藥指南,2009,7(13):144.
陸小麗.產科護理安全管理措施分析[J].臨床合理用藥,2011,4(4A):11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