曽文叢
【中圖分類號】R683.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6851(2017)10-0-02
脛骨骨折占所有骨折的6.8%,是最常見的長骨骨折。腫脹不僅加重了病人的痛苦,延長了住院時間,增加了病人的心理和經濟負擔,甚至危及生命的血栓形成或感染。有研究指出,減少或消除患肢腫脹是創傷后康復的重要任務之一,消除腫脹在骨折治療中的意義不容忽視[1]。七葉皂苷鈉在臨床實踐中對褥瘡和靜脈炎的治療,具有吸收大量滲出,減輕包含清創術可以提高殺菌能力,局部水腫、充血、疼痛、自我促進吸收,加速炎癥消退,我們用七葉皂苷鈉治療閉合性脛骨骨折。結果報告如下。
1 數據和方法
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120例閉合性脛骨骨折患者,男59例,女61例,年齡18~78歲,平均(36.8±17.2)歲。所有患者均行內固定治療,根據腫脹情況,選擇合適的手術時機。排除高血壓、深靜脈血栓、慢性靜脈回流不全、惡性腫瘤、心臟病、四肢感染和精神疾病,接受5d手術的患者除外。按入院順序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60例,男38例,女22例;年齡(37.4±16.8)歲;肢體腫脹程度:輕度12例,中度39例,重度9例。對照組60例,男41例,女19例,年齡(36.2±17.3)歲;肢體腫脹程度:輕度14例,中度40例,重度6例。兩組在年齡、性別、患肢腫脹程度等方面無顯著性差異(P>0.05)。所有患者自愿參加研究(簽署知情同意書)。所有患者均由同一組醫生負責。
1.2 治療方法(1)觀察組入院后即刻,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解除患肢及功能鍛煉,靜脈注射七片皂甙鈉,5d為一療程。(2)對照組,用毛巾包裹肢體,冷敷30分鐘/次,120min,5d反復交替。兩組均提高患肢20~30度,并鼓勵功能鍛煉。如術后5d,按分組,仍按相應措施進行手術。
1.3 功效評價消退:腫脹完全消失。有效:腫脹中度消失。無效,腫脹沒有消失。第一、第三、第五天同時觀察腫脹、腫脹(記錄消退、有效、無效)病例,記錄5d臨床療效和患者治療后及等待時間,并對上述指標進行分組比較。
1.4 種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3.0統計軟件,秩次檢驗采用秩和檢驗,計數資料采用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
2 結果
2.1 兩組比較,觀察組5d后腫脹消退率明顯高于對照組(H=24.13,p<0.05)。
2.2 兩組消腫復位情況,與1,3、5天比較,觀察組腫脹緩解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
2.3 兩組術前等待時間與術前等待時間比較(7.5±2.6)d,觀察組(3.6±2.5)d,觀察組術前等待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p<0.05)。
3 討論
脛骨長骨骨折最常發生。脛骨骨折導致骨折周圍軟組織骨折,引起肢體水腫和血液濃縮。此外,長期臥床休息和肢體固定可以減緩靜脈血的流動,使血細胞更容易沉積并形成血栓。這會進一步加重肢體腫脹[2]。同時,小腿是筋膜間室綜合征的好發部位。如果腫脹嚴重,會導致嚴重的肢體缺血和壞死,甚至導致腎功能衰竭。可見腫脹不僅加重了病人的痛苦,延長了住院時間,增加了患者的心理和經濟負擔,甚至危及生命。有研究指出,減少或消除患肢腫脹是創傷后康復的重要任務之一,消除腫脹在骨折治療中的意義不容忽視。冷敷已被許多專家公認為消腫的目的,但臨床常用冷敷有冰硬、固定困難、維護時間短、更換頻繁等缺點。七葉皂苷鈉吸收了大量的滲出液,減輕疼痛,清創自我的耐受能力,可以增強局部殺菌,促進水腫、淤血的吸收,促進炎癥消退;并可避免敷料與皮膚粘連,保持創面濕潤[3]。在這項研究中的七葉皂苷鈉用于脛骨骨折患者,術前觀察肢體腫脹消退,并與傳統的冷敷法進行比較,結果表明,七葉皂苷鈉顯著降低肢體腫脹,縮短術前術前等待時間的效果,不僅操作方便,便于疾病的外觀透明,同時也大大降低了冰的更換時間,提高護理工作效率,值得推廣。縮短術前等待時間可以預防并發癥的發生,早期手術有利于節約費用,縮短住院時間,早日重返社會。醫院縮短了平均住院日,提高了床位利用率,提高了科室經濟效益。然而,由于時間的限制,很多情況下,測量誤差和患者個體差異,消腫及相關因素的影響,應進一步研究和未來臨床應用證實。
七葉皂苷鈉是七葉樹皂甙鈉植物種子的提取。結果表明,七葉皂苷鈉具有明顯的抗炎、水腫、改善靜脈張力的作用。改善微循環,促進肢體功能恢復。七皂苷鈉還具有促進腎上腺皮質激素釋放的作用[4]。七葉皂苷鈉切證實能提高血漿促腎上腺皮質激素(ACTH)濃度的氫化可的松和10-20倍,這主要是七葉皂苷鈉可以提高腎上腺皮質系統功能。因此,七葉皂苷具有皮層醇的抗炎作用,但無激素的副作用。此外,研究表明七葉皂苷鈉具有穩定的血管內皮細胞膜,清除自由基,尤其是羥基自由基的毒性最強,通過阻斷自由基鏈式反應。降低歧化反應的毒性和解毒作用[5]。可替代皮質醇治療外傷性肢體腫脹,七鈉皂苷靜脈滴注后,大部分從膽管排出膽汁,小部分從腎臟排出。觀察組用七片葉皂甙鈉制成四肢Ⅱ。腫脹平均腫脹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效果持久,無水、電解質紊亂,無其他不良反應。因此,我們認為P七鈉皂苷可以代替甘露醇用于治療術后肢體腫脹。
參考文獻
狄亞丹.四肢骨折術后肢體腫脹患者護理干預效果觀察[J].中國實用醫藥, 2012, 7(17):205 - 206.
HsichEM,Grau-Sepulveda MV,HernandezAF, etal. Relation between sex,ejection fraction, and 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 levels in patients hospitalized with heart failure and associations with inhospital outcomes[J].Am Heart J,2013,166(6):1063-1071.
黃智敏, 張麗.護理干預對四肢骨折術后肢體腫脹患者康復效果的影響[J].現代臨床護理, 2010, 9(3):25 - 26.
Pan HY, Zhu JH, GuY,etal.Comparative effects of recombinant human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and dobutamine on acute decompensated heart failure patients with differsent blood BNP levels[J].BMC Cardiovasc Disord,2014,14(1):31
徐道明, 郭海英, 張麗麗.創傷及術后肢體腫脹的康復治療進展[J].中國康復, 2011, 26(2):130 - 13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