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英如
【中圖分類號】R473.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6851(2017)10-0-01
胎盤早剝是指妊娠20周或分娩期,正常位置的胎盤在胎兒娩出前,部分或全部從子宮壁剝離[1]。起病急,病情發展快,若不及時處理,可并發產后出血、dic及凝血功能障礙、急性腎功能衰竭、死胎等而危及母兒生命,現將我院收治的28例胎盤早剝患者進行回顧性分析,以提高對胎盤早剝的認識,探討對其并發癥的預防及相應的護理措施。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我院2016年1月~2017年6月住院分娩發生胎盤早剝20例,輕度15例,重度5例;孕婦年齡在20~35歲,孕周在28~41周;初產婦13例,經產婦7例。全部病例均在產后檢查胎盤母體面有凝血塊及壓跡而確診。
1.2 臨床癥狀及誘因
本組病例出現陰道出血15例,腹痛14例,無明顯癥狀5例,產前診斷為胎盤早剝者16例。合并胎膜早破7例,重度子癇前期4例,雙胎3例,死胎2例,臍帶過短4例,羊水過多3例,外傷1例,原因不明3例,臍帶繞頸1例。(癥狀及誘發因素有交叉重疊)。
1.3 分娩方式及結果
16例胎盤早剝,其中2例行子宮切除術,14例行剖宮產術(60.71%),其余自然分娩。發生產后出血3例,子宮胎盤卒中2例,凝血功能障礙5例,胎兒窘迫8例,圍產兒死亡2例,無孕產婦死亡。
2 護理措施
2.1 詳細詢問病史
孕婦入院后應詳細詢問病史,注意對高危孕婦的識別及篩選。對合并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特別是子癇、雙胎、羊水過多、外傷、臍帶過短或臍帶繞頸、胎膜早破等高危孕產婦,應警惕胎盤早剝的發生,認真做好入院評估,警惕高危因素的存在。
3 輕度胎盤早剝的觀察及護理
輕度胎盤早剝多出現在分娩期,多以陰道流血為主,出血量較多,腹痛及規律宮縮與正常分娩無異,有時宮縮較強,但壓痛不明顯,胎位清楚,胎心正常或有改變,產程進展較快。產程中嚴密觀察陰道出血量、腹痛的性質及胎心音的改變,注意羊水的性狀,監測體溫、脈搏、呼吸、血壓變化,有異常情況及時報告醫生,配合輔助檢查,13例經產前床邊b超檢查,胎盤剝離面不超過胎盤的1/3而確診。積極采取應急護理措施,如為經產婦或初產婦宮口近開全,一般情況好,子宮收縮有間歇,估計短時間內能分娩者,可行人工破膜,腹部用腹帶包裹,在嚴密觀察下經陰道分娩。如產程進展不快,陰道流血量多,胎心有改變,采取剖宮產,盡快結束分娩,確保母嬰安全。
4 重度胎盤早剝的觀察和護理
①重視臨床癥狀,警惕重度胎盤早剝:此癥以內出血為主,表現為突然發病,持續腹痛進行性加重,宮縮較強,間歇期不能完全放松,子宮壓力增高,壓痛明顯,胎位不清,胎心音減慢或消失,破膜時出現血性羊水,陰道出血量與貧血程度不成正比。患者出現面色蒼白、出汗、疼痛難忍、惡心、嘔吐等癥狀。本組10例患者,明顯腹痛、陰道流血為主要表現者5例,以腹痛、腹脹為主要表現而無陰道流血者4例,。②嚴密觀察全身癥狀和體征,預防并發癥發生:嚴密觀察患者神志、面色、皮膚,動態監測體溫、脈搏、呼吸、血壓及血氧飽和度等生命征,注意陰道流血量、性質、顏色及血液是否凝固,穿刺點有無出血,及時發現dic早期征象,防止并發癥發生。迅本組重度病例均經b超檢查胎盤剝離面在或超過胎盤的1/3以上而確診。積極采取應對護理措施,給予心理支持,緩解緊張情緒,使患者保持平和的心態,絕對臥床休息,避免突然變換體位,盡量減少增加腹壓的動作[2],一切檢查及護理操作動作應輕柔。給氧吸入,迅速開通靜脈通道,及時補充血容量,止血和輸血同時進行,以減少休克的發生,持續胎心監護,及早發現胎兒窘迫,做好術前準備及新生兒窒息的搶救準備,選擇剖宮產迅速終止妊娠。
5 并發癥的觀察和護理
產后出血:胎盤早剝發生子宮胎盤卒中時可影響子宮肌層收縮致產后出血[1]。一旦確診胎盤早剝,無論采取何種分娩方式,首先建立2條靜脈通道,使用留置針,做好輸血、輸液準備。觀察宮底高度,子宮收縮情況,有無活動性陰道流血,持續心電監護,嚴密監測患者神志、血壓、脈搏、呼吸、血氧飽和度的變化,并做好記錄。必要時行宮腔填塞,若出血難以控制,生命征有改變,嚴重威脅產婦生命,可行全子宮切除術。②凝血功能障礙:胎盤早剝時,受損的蛻膜釋放大量組織凝血活酶進入母體循環內,激活凝血系統而導致凝血功能異常[2]。需密切觀察患者皮膚、黏膜、齒齦有無出血點和瘀斑,注射部位有無出血現象,傷口有無滲血,陰道有無活動性出血及血凝塊,
6 護理體會
胎盤早剝是妊娠晚期的一種嚴重并發癥,從本組病例看發病誘因多為妊娠期高血壓疾癥(重度子癇患者),胎膜早破,臍帶過短,羊水過多等,孕婦入院時詳細詢問病史,前瞻性評估病情,警惕高危因素的存在,提高對胎盤早剝的認識,護理上須嚴密觀察,早及發現胎盤早剝的征象,根據臨床癥狀,結合b超檢查確診,及時終止妊娠,確保母兒安危。對重度胎盤早剝患者,須爭分奪秒積極配合醫生進行搶救,產后或術后嚴密觀察患者生命體征,子宮收縮情況,陰道流血量及性質;準確測量24小時出入量,特別是每小時尿量;動態監測凝血功能及腎功能等。采取積極有效的護理措施,防治并發癥,從而降低孕產婦死亡率。
參考文獻
樂杰.婦產科學[m].第6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118-120.
劉碧云,殷秀珠.胎盤早剝及并發癥的預見性護理[j].現代護理雜志,2005,11(17):142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