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曉莉

【中圖分類號】R47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7)10--02
引言
針對腫瘤化療患者在外周靜脈置入PICC中心靜脈導管是目前較為先進的輸液方式,得到了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但是在臨床應用過程中發現患者也存在創口感染的現象,通常由于護理方式處置不當,更加容易造成患者發生并發癥的可能性,進而影響到患者的身體健康以及療程推進。相關研究表明臨床護理路徑是提高PICC管理的重要方式,進而促進腫瘤護理中PICC的臨床應用效果。為了進一步證實腫瘤化療患者外周靜脈置入中心靜脈導管管理中應用臨床護理路徑實效性,本研究對已實施置入PICC中心靜脈導管的70例患者進行觀察,現做如下報告。
一、資料與方法
(一)資料選取
選取本院自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間收治的70例實體腫瘤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各35例。所有入選患者均為初次實施PICC置管輔助治療,置管前對患者進行相關檢查,均未發現心肝腎等器官病變和其他臨床病癥,經患者及其家屬簽署同意書實施PICC置管診治。對照組35例患者中:男性15例,女性20例,年齡為22至72歲,平均年齡為(51.28±5.56)歲,病程為1至3年,平均病程為(1.56±0.27)年。觀察組35例患者中:男性19例,女性16例,年齡為25至69歲,平均年齡為(52.04±6.01)歲,病程為1至3年,平均病程為(1.28±1.09)年。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病程等一般資料相近,(P>0.05)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備可比性。
(二)護理干預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取常規PICC診治處理方式,在入院后所有患者經過相關檢查,并以主治醫師的臨床判斷為基礎,對患者血管情況綜合評估?;颊咦裾蔗t囑建議實施了PICC置管。在置管前期、中期、后期對患者采取了健康宣教。在置管完成后每24h換藥一次,拔管階段提前通知患者及其家屬。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之上實施了臨床管理路徑管理,詳細記錄患者的臨床診治信息,并制定臨床護理路徑表格作為后期診治判斷參考,并以詳細的護理措施進行干預。主治醫師對患者的血管情況進行分析與評估,同時簽署同意書。根據臨床管理路徑表格對患者實施護理干預,患者出院后叮囑患者返院換藥,同時所有醫護人員隨時進行必要的管理與監督干預。
(三)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在治療階段中的并發癥發生率、置管時間、置管成功率、以及患者依從率,進而分析腫瘤護理中PICC的應用路徑效果預期。
(四)統計學方法
將本次研究收集到的相應信息全部錄入EXCEL表格中,并進行回顧分析。采用SPPS19.0統計學軟件對以上信息進行處理分析,計數資料以百分比表示,通過進行檢驗,計量資料以(±s)代表,通過t進行檢驗,以(P<0.05)代表差異具備統計學意義。
二、結果
對照組患者的置管時間平均為(96.56±27.83)d,觀察組患者的置管時間為(112.96±52.78)d,觀察組患者的置管時間明顯長于對照組,兩組置管時間比較(P<0.05)差異具備統計學意義。觀察組患者依從率和置管成功率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差異具備統計學意義。觀察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患者,(P<0.05)差異具備統計學意義。如表1所示。
三、討論
針對腫瘤患者實施化療是極為常見的臨床治療方式,為促進患者早日恢復健康,以及保證化療后的臨床療效,一般采取插管置管處理方式,而外周靜脈置入PICC中心靜脈導管也是較為先進的診治方式。從相關研究的調查結果中能夠發現,采取PICC置管處理對于腫瘤化療患者的康復起到了較高的促進作用。尤其PICC置管材質相對價格低廉且置管成功率較高,同時可以留置較長的置管時間,因此在臨床中被廣泛應用于對腫瘤患者的輔助治療。但是由于延長了置管時間,患者從而承擔的化療后感染風險也隨之增加,故而發現靜脈血栓或炎癥、感染或者導管脫落、以及穿刺部位持續性出血等情況。這些意外事件嚴重影響了預期的治療效果,同時也阻礙了患者在臨床治療中的療程推進,并制約了PICC置管治療在腫瘤化療中的應用發展。為此診斷以上臨床情況建議加強臨床護理管理,進而以臨床護理路徑提高PICC置管的臨床診治效果。
根據本次研究結果顯示,70例患者在隨機分組后使用PICC置管進行常規治療。對照組患者的置管時間平均為(96.56±27.83)d,觀察組患者的置管時間為(112.96±52.78)d,觀察組患者的置管時間明顯長于對照組,兩組置管時間比較(P<0.05)差異具備統計學意義。觀察組患者依從率91.43%,置管成功率為97.15,明顯優于對照組的71.43%和77.15%,(P<0.05)差異具備統計學意義。觀察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為17.15%,明顯低于對照組的25.72%,(P<0.05)差異具備統計學意義。
PICC屬于在靜脈內施加的可留置裝置,其造價成本相對較低,尤其能夠在患者血管內留置較長時間,因此得到較為廣泛的臨床推廣,也得到了較為可靠的臨床實踐證明。但基于PICC置管中的可選材料十分有限,也增加了腫瘤患者在化療之后引發感染的實際風險,因此在臨床治療中采取可行性更高的護理管理路徑尤為重要。通過優化配置對腫瘤患者的護理路徑優化,能夠有效提升PICC置管管理的實效性,并加速患者的康復速度,進而縮短相應的住院時間,以便減小相對的診治費用,從而減輕患者及其家屬的經濟壓力。尤其在多數研究中表明妥善的護理路徑也是降低并發癥發生率的重要途徑,為提升臨床診治效果提供了有利支持。此外,通過優化腫瘤患者的護理路徑能夠促進護理水平提升,并改善腫瘤患者的治療依從率。但是在采取PICC置管的時實施過程中,優化臨床護理路徑十分重要,也需要不斷的進行完善,通過為護理路徑制定完善的標準體系,促進護理人員對PICC相關知識的掌握,才能避免意外事件發生,并及時預測分析患者的治療情況。綜上所述,針對腫瘤化療患者實施臨床護理路徑PICC管理,能夠顯著提升患者依從性和置管成功率,同時降低相關并發癥的發生率,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李浩,于靜蕊,李志強.腫瘤患者行經外周中心靜脈置管穿刺臨床護理路徑的應用效果分析[J].中國全科醫學,2012,15(35):4110-4112.
黃秀春.臨床護理路徑在實體腫瘤化療患者PICC管理中的應用與評價[J].吉林醫學,2016,37(02):460-462.
金琳,許陽子,李泳,高瓊,劉影霞,潘汝梅.臨床路徑在腫瘤病人經外周靜脈置入中心靜脈導管護理中的應用[J].全科護理,2013,11(14):1288-129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