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燕+陳利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6851(2017)10--02
一、什么是“以人為本”整體護理模式
“以人為本”護理是整體護理的核心,在護理實踐中,“以人為本”護理集中體現在尊重病人的生命價值、人格以及個人隱私為核心價值上,即對病人生命與健康、權利和需求、人格和尊嚴的關心和關注,使病人感覺就醫方便、舒適、滿意,這是一種創造性的、個性的、整體的、有效的護理模式。
骨科病人多數臥床時間長,容易并發呼吸、泌尿系統感染及褥瘡等并發癥,細心周到的基礎護理尤其重要,護理必須做到“七勤”。除了做好皮膚護理外,還要保持床鋪干燥、平整無皺折。每隔一小時給病人翻身按摩受壓部位或放置凹凸型防褥瘡墊,動作要輕柔,同時要注意保暖、遮羞。功能鍛煉可防止肌肉萎縮,促進傷口愈合和預防畸形保持關節的活動度,縮短療程。但最初病人由于怕痛,缺乏信心往往不愿配合,為此,我們耐心說教的同時還協助病人鍛煉,對其每一個動作進行贊揚性鼓勵,使病人增加了成功的信心。病人達到功能鍛煉的一個目標后,及時給予精神支持和總結,使病人以現實的思想鼓起對未來生活的勇氣。同時指導病人在鞏固已有的功能鍛煉外,逐漸提高難度,但要避免再次損傷。我們在加強基礎護理的同時注重知識的補充和更新。使與病人談話的范圍增大,增加醫患護患多方的彼此了解。要有全心全意為病人服務的思想。病人在患病后,心理障礙一般較重,性格也發生改變,語言有時粗穢,這時不但需要耐心,不進行反駁性言語外,最重要的一點是要有全心全意為病人服務的思想,才能理解病人,把一個不愉快的場面恢復到正常,也能繼續完成自己的護理工作。要充分認識到護理工作的主動性而不是被動性。這一點在最初我們都沒有認識到,只認為護士只要按醫囑執行就行。其實不然,除必須機械性被動性地執行醫囑外,護理工作還有其主動性,如執行醫囑時將藥物送到病人床頭一放,轉身就走也沒錯。但我們主動講了藥物的作用,并給病人倒好開水,讓其服用,這樣看起來時間長了一點,但走后病人感到親切。
二、“以人為本”護理模式的重要性及意義
現有護理人員大都接受的是傳統護理教育模式,受以前傳統護理教育模式的影響,以疾病為中心而忽略病人心理的護理觀念在一定范圍內存在,對整體護理的“以人為本”觀念認識不足,護理工作中缺乏關愛,缺乏主動性、自覺性。由于骨科病人臥床時間比較長,容易產生焦慮、恐懼心理,并有發生各種并發癥的可能,因此在骨科實行“以人為本”整體護理是十分必要的。這就要求護理人員發揮自己的創造力取得病人的合作,及時了解并解決病人的心理反應,以便及時、準確、有效地完成各種治療計劃,以獲得更好的療效。實施人性化護理活動,堅持“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這與現代醫學護理模式將病人視為一個“生物-心理-社會”的整體是相符的,通過人性化護理使病人對醫院、護理人員、陌生環境消除了恐懼,使病人更清楚地了解了疾病的治療及康復鍛煉,且融洽了護患關系。實施“以人為本”的護理模式有利于護患關系的協調溝通,有利于護士自我價值的實現,有利于提高護理服務質量,有利于減少醫療糾紛。“以人為本”的護理模式不是一句口號,也不僅僅是提幾條措施而已,它不只表現在護士整潔的儀表、優雅的舉止、輕盈的動作,給病人以美感,它是護士在護理的過程中“用心”在護理。失去了“真誠”,“以人為本”的護理模式將無從依托,成為一句華麗、空洞的口號,將失去原有的生命力和本應該有的色彩,無法長久的堅持下去,也失去了原有的意義。
三、優質護理服務在骨科的應用
骨科病種復雜,治療方法各異,康復時間長,因此,在骨科整體護理中需要“以人為本”的護理。筆者結合本科室開展“以人為本”的護理活動,談談筆者對“以人為本”護理模式在骨科護理中的應用體會。
(一)規范護士禮儀與用語,提升護士形象———開展“以人為本”整體護理模式的基礎
首先規范護士禮儀,提升護士形象是要將護理人員的站、立、行、坐、護理操作、語言、交接班嚴格規范,使護理人員的精神面貌煥然一新。以微笑迎接每位病人,做到入院有迎聲、住院有問候聲;以耐心對待每位病人,做到詢問有答聲、操作失誤有歉聲;以愛心呵護每位病人,做到不適有問聲;以微笑護送病人出病房,做到出院有送聲。統一的裝束、優雅的舉止、和藹的態度、親切的語言,提升了護士在病人心中的形象,這是開展“以人為本”護理模式的基礎。
(二)掌握過硬的標準化護理操作技術———開展“以人為本”整體護理模式的前提
標準化護理操作是促進護士建立“以人為本”護理服務行為,關愛、尊重病人的有力保證。近年來,隨著骨科新技術的發展和應用,骨科護理技術和理論也得到了較大的發展,這就要求護士應加強學習,及時掌握各項骨科護理中新的護理基礎操作及搶救操作技術,使護理人員具有過硬的標準化護理操作技術,這是護理人員開展好“以人為本”護理工作的前提。
(三)護理人員與病人之間需要及時溝通———開展“以人為本”整體護理模式的關鍵
護理人員與病人之間及時的溝通是“以人為本”護理模式在實踐中的一個重要方面,醫護人員真誠、親切、體貼的語言,是幫助病人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增強對治療依從性的主要手段。護理人員應該根據病人的文化程度采取適當的方式對病人進行宣教,亦可指導家屬閱讀臨床路徑,讓家屬參與健康宣教,這就要求護理人員應培養良好的溝通能力和技巧,平時多學習與病人溝通交流的時機、方式、方法、技巧,拉近護患之間距離。護士接觸病人的機會最多,與病人交流的機會也最多,工作中應主動傾聽,善于從病人的表情、眼神、體態中讀懂他們的需要、痛苦和渴望,從而準確地收集到相關信息,及時解答疑惑,滿足病人所需。還需要定期征求病人意見及時修改護理中的不足。有效的護患溝通,增進了護患之間理解,達到了心靈的共鳴,提高了病人對護士的滿意度,減少了護患糾紛。
四、小結
為真正“以人為本”落實整體護理向縱深發展,本科室起開展了骨科優質護理服務模式和優秀護理團隊建設,促進了整體護理的健康發展,使“以病人為中心”不再是一句空話。整體護理全面提高了護理質量和護理隊伍的素質,融洽了護患關系,為病人營造了良好的就醫環境,病人滿意度大幅上升。護理學不再是醫學的附屬,已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意味著護理的價值日漸體現于社會,護理的重要性已深入人心,“以人為本”的整體護理已成為現代護理發展的必然趨勢。
參考文獻:
謝金萍.人文關懷在骨科護理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09, 6(8):86-89.
王肖立.人性化護理在骨科護理中的應用[J].國醫論壇, 2008,23(6):35-36.
尹玲玲,夏玉青.骨科護理現狀與前景[J].繼續醫學教育,2006, 20(34):48-49.
陶成珊,華元元.人性化護理實施中的五大亮點[J].吉林醫學,2006, 27(6):685-68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