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虹

【中圖分類號】R749.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6851(2017)10--02
前言:躁狂癥是躁狂抑郁癥的一種發作形式,屬于一種以情感的異常高漲、語言動作增多、思維奔逸為特征的精神障礙疾病。該疾病具有可緩解性、周期性的特點,發病期間可能出現傷害自己及他人的行為。目前,臨床對躁狂癥主要采取藥物治療,以控制其對自己及他人造成的安全威脅,提高工作、生活的質量。然而,治療期間科學、系統的護理干預同樣至關重要,其可以有效提高治療效果。本文為驗證護理干預對躁狂癥患者疾病控制的效果及對應用規范指正而進行研究,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間在我院接受治療的80例躁狂癥患者作為研究對象。以護理方式為依據,將患者分成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各40例患者。
對照組,23例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年齡在21歲至58歲之間,平均年齡為(35.2±2.5)。病程為6個月至7年,平均病程(4.3±0.7)年;職業:農民3例、工人5例、教師7例、律師10例、醫生9例、公務員6例。受教育年限(8.3±3.1)年;
觀察組,25例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年齡在20歲至57歲之間,平均年齡為(36.2±2.2)。病程為8個月至10年,平均病程(4.5±0.1)年;職業:農民2例、工人6例、教師10例、律師7例例、醫生8例、公務員7例。受教育年限(8.5±1.2)年;
所有患者均符合躁狂癥醫學診斷標準,同時具有完整的臨床資料;排除患有嚴重腎、肝、心臟等系統性疾病的患者。另外,兩組患者之間年齡、性別、病情、病程、教育程度、職業等一般資料比較P>0.05,無明顯差異,具有可研究性。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具體包括:叮囑患者按醫囑服用藥物,定時做好血壓、脈搏、呼吸等常規檢查。指導患者適當運動、合理飲食、保持足夠的睡眠,及時對癥處理臨床事件。
1.2.2 觀察組 觀察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給予護理干預,具體措施如下:
(1)安全護理。首先,保障患者所處環境安全、舒適,如果在發病期可以將其安排在單獨房間。其次,為平抑患者情緒,房間色調應以冷色為主,平時可以為患者播放平緩、安靜的輕音樂。再有,當患者出現攻擊行為,且無法通過語言溝通制止,可以采取相應約束措施,但要禁止打罵患者。最后,定時巡視病房,以確保患者在監控視野之內;
(2)心理護理。躁狂者發病期間會出現情緒高漲、沖動易怒、情緒暴躁等癥狀,并且很難自制。此時,良好的心理護理是控制躁狂癥患者的關鍵,但要想給予其足夠的心理護理,就必須與其建立有安全感、信任、依賴的護患關系。首先,平時加強與患者之間的溝通,講解疾病相關知識,采用積極向上、鼓勵性的言語,溫和、親切的語氣與患者溝通,拉近與患者之間的距離,提高其戰勝疾病的信心。其次,情緒變化是患者病情變化的風向標,一旦發現患者情緒出現波動,需第一時間利用給予其情緒安撫、心理疏導,將不良事件扼殺在搖籃里。
(3)飲食護理。叮囑患者規律飲食,禁止暴飲暴食,忌煙酒,禁止食用辛辣、油炸類食物。保持患者膳食均衡,叮囑其勤喝水。對于拒食患者,需勸食、喂食,甚至鼻飼流食;
(4)健康教育。告知患者與家屬躁狂癥臨床表現、疾病特點、危害等等,同時告知其相應的治療方法,及如何配合醫生進行治療,以提高患者的依從性。另外,告知患者如何進行情緒的自我調節,以提高治療效果。健康教育途徑與方式可以通過:教育展板、教育手冊、多媒體等等;
1.3 觀察指標
(1)以護理前后患者BRMS(狂躁量表)、GAS(大體評定表)評分比較作為觀察指標。其中,BRMS評分越低,則證明恢復情況越佳。GAS評分越高,則證明恢復情況越佳;
(2)以護理后對治療有效率的影響作為觀察指標。兩組患者均采用相同的藥物治療,但護理方法不同,將護理后效果分為三個等級,即明顯好轉、好轉、無效。其中,明顯好轉:患者的情感異常高漲、語言動作增多、思維奔逸等癥狀得到有效控制,甚至消失;顯效:患者狂躁癥相關癥狀得到改善;無效:患者狂躁癥相關癥狀基本無變化,甚至嚴重。總有效率=(明顯好轉+好轉)/治療人數×100%;
1.4 統計方法 計算資料利用?檢驗(n)%表示;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用(±s)表示;采用SPSS17.0進行分析。如果P<0.05則表示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患者BRMS、GAS評分比較
2.2 護理后對治療有效率的影響
觀察組中,明顯好轉20例、好轉18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為95%。對照組,明顯好轉13例、好轉17例、無效10例,總有效率為75%。
3 討論
護理干預屬于一種新型的護理方法,其在常規護理基礎上發展而成,然而,護理干預與常規護理之間存在本質區別。
對于常規護理而言,其更加被動。簡言之就是及時對癥處理臨床事件,或者對并發癥給予相應護理措施。而護理干預更加主動,更具針對性、全面性,通過對患者的安全護理、心理護理、飲食護理、健康教育等方面有效控制疾病、提高治療效果。
本文研究結果顯示:運用護理干預后患者BRMS、GAS評分均明顯優于常規護理。另外,護理干預對治療效果影響明顯,護理干預后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95%,明顯高于常規護理后患者治療總有效率75%。
參考文獻:
張冬青.護理對躁狂癥患者疾病控制的影響[J].中國民康醫學,2016,04:116-117.
蔣鳳麗.優質護理干預對躁狂癥患者療效及滿意度的影響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6,22:219.
劉孟穎,朱妍.淺談優質護理對躁狂癥患者療效及滿意度的影響評價[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6,03:161+16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