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彩梅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6851(2017)10--02
近年來,隨著環境污染程度的不斷加重,我國慢阻肺發病率也顯著上升,多數患者會采用無創呼吸機進行治療,以此來將疾病癥狀減輕[1]。研究顯示,在采用無創呼吸機對慢性阻塞性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進行治療的過程中,對其進行有效護理也是十分必要的[2]。本研究主要針對人性化護理在慢性阻塞性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無創呼吸機護理中的應用效果進行探究,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從14到17年來我院采用無創呼吸機進行治療的慢性阻塞性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選取60例作為研究對象。分為兩組,觀察組患者例數30,平均年齡(66.21±6.26)歲,包括20例男患者,10例女患者。對照組患者例數30,平均年齡(66.05±6.12)歲,包括25例男患者,5例女患者。2組基本資料無顯著性差異(P>0.05)。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常規護理):主要是對患者的病情進行嚴密觀察,對其各項指標進行嚴密監測,并且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對其進行對癥護理。
觀察組(人性化護理):在對照組基礎上對患者進行人性化護理,具體如下。
1.2.1 人性化心理護理 通常情況下,大部分慢性阻塞性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會出現緊張、焦慮等負性情緒,因為中老年為該疾病的主要發病群體,在受到負性情緒影響的情況下,不僅會將其護理依從性降低,而且會直接影響其康復與健康。所以護理人員在護理過程中采用各種各樣的方式對患者的心理狀態進行了解,并且與患者的實際情況相結合,對其進行針對性的心理疏導,將患者的不良情緒有效緩解。要鼓勵患者家屬給予患者充分的支持與鼓勵,促使其感受到來自家庭的溫暖,提高其治療依從性。如果患者的負性情緒較為嚴重,則要邀請康復效果良好的患者進行現身說法,將患者的治療信心提高。
1.2.2 人性化飲食護理 對于慢性阻塞性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而言,對其進行科學合理的飲食干預是十分必要的,護理人員要囑咐患者注意飲食糖分含量的適中,其飲食要注意六方面的特性,主要為:低鈉含量、高熱量、高維生素含量、糖分攝入適中、低膽固醇含量。除此之外,護理人員還要囑咐患者禁煙酒,注意多飲水,多吃新鮮的蔬菜水果,將患者的實際情況作為依據,為其制定合理的膳食計劃。
1.2.3 人性化鼻面罩護理 通常情況下,慢性阻塞性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需要佩戴鼻面罩進行治療,所以護理人員要根據患者的口鼻尺寸,幫助其選擇合理的鼻面罩,在對鼻面罩進行佩戴之前,要確保患者的口中沒有異物存在,在佩戴的過程中,要對其松緊程度進行合理調整,最大程度上確保其舒適度,確保其鼻面罩不會滑落。
1.2.4 人性化呼吸道護理 在對慢性阻塞性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采用無創呼吸機進行治療之前,要確?;颊叩暮粑捞幱跁惩ǖ臓顟B,不存在異物。在治療時,要指導患者采用平臥位,以此來確保其呼吸道暢通。除此之外,要指導患者將頭部稍微向后仰。為了防止患者呼吸道過于干燥,要對其進行濕潤化、濕化與無痰化處理。
1.2.5 呼吸機管理 護理人員要對呼吸機各項參數進行合理設置,將患者的耐受情況作為依據,對通氣時間進行控制,確?;颊咴谥委熯^程中能夠感受到舒適,并且及時指導患者更換到舒適體位。除此之外,護理人員要仔細觀察呼吸機功能與電源狀態,對患者各項生命進行嚴密檢測,對其安全進行有效保障。
1.3 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者護理后PaCO2、SaO2、PaO2等血氣指標情況進行對比分析。
1.4 統計學分析
將本研究中相關數據錄入之后,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對其進行處理,采用(±s)表示計量資料,%表計數資料。
2 結果
2.1 對比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呼吸頻率情況
護理之前,參照組患者呼吸頻率為(33.6±2.5)次/min,研究組呼吸頻率為(35.4±2.7)次/min,(P>0.05)。護理之后,參照組患者呼吸頻率為(28.8±1.9)次/min,研究組呼吸頻率為(20.2±1.3)次/min,明顯研究組呼吸頻率低于參照組的,(P<0.05)。
2.2 兩組護理后血氣指標情況對比
護理后,觀察組患者PaCO2、SaO2、PaO2等血氣指標水平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具體見表1:
3 討論
近年來,我國慢性阻塞性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發病率呈現出顯著上升的趨勢,如果不及時采取有效措施緩解患者的各種臨床癥狀,則會促使慢性肺源性心臟病、自發性氣胸、慢性呼吸衰竭等一系列并發癥出現,這不僅會促使患者的生理與心理出現較大變化,而且會顯著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增重家庭經濟負擔[3-4]。對于患有慢阻肺病的患者而言,通常會進行無創通氣治療,但是在患者進行治療的過程中,依舊需要護理人員對其進行有效護理[5]。人性化護理在臨床上屬于一種常見的護理模式,這種護理模式的核心在于服務,主要根據患者的實際身心狀況為其制定科學合理的護理干預方案,對細微護理進行了高度重視,能夠拉近護患之間的距離,建立起良好的護患關系,將患者滿意度提高。
本研究結果顯示,護理后,觀察組患者PaCO2、SaO2、PaO2等血氣指標水平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由此可可知,慢性阻塞性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無創呼吸機護理中應用人性化護理的效果顯著,在臨床上具有良好的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周小紅.無創呼吸機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臨床護理對策分析[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6,16(19):4-5.
宋威蓉,初巍巍,王莉.無創呼吸機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臨床觀察[J].中國醫學創新,2015,12(09):43-45.
成曉麗,景玉峰.無創呼吸機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護理體會[J].包頭醫學院學報,2013,29(04):61-62.
陳強,高原澤,徐林盛.無創呼吸機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Ⅱ型呼吸衰竭臨床觀察[J].中國實用醫藥,2013,8(10):54-55.
熱西汗·依不拉音,夏迪亞·夏木西丁.無創呼吸機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療效觀察[J].當代醫學,2012,18(33):105-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