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蕓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7)10--01
本次研究通過對我院152例內分泌失調型肥胖患者使用整體護理,并取得理想療效。現將研究結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6年2月到2017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內分泌失調型肥胖患者152例。將其按照隨機方法分為對照組(n=76例)和觀察組(n=76例)。對照組患者中男性有51例,女性有25例;年齡在22-55歲之間,平均年齡為(32.01±3.61)歲;肥胖程度分類:23例重度,21例中度,31例輕度。觀察組中男性患者有47例,女性患者有29例;年齡在23-53歲之間,平均年齡(33.02±2.67)歲;肥胖程度分類:24例重度,18例中度,34例輕度。所有患者均簽訂本次研究同意書,且所有患者基本資料比較,均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使用常規護理。包括對患者進行飲食護理、用藥指導,為其進行相關生命指標檢測。
觀察組:采用整體護理方式[1]。①心理護理:肥胖患者的身形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產生變化,且心理情緒也會出現自卑、消極、不安等,對于治療產生一定阻礙;同時,患者由于肥胖其身體行動并不靈敏,從而更加會導致患者存在負面情緒。因此,在護理過程中需要時刻觀察患者動作,并根據其動作猜測內心的想法,找尋共同點進行溝通,使患者逐漸拋棄自卑和消極的心理,積極配合相關護理和治療,從而加強患者治療依從性;在與患者進行溝通時應盡量避免一些敏感話題,并使用親切的語氣進行交流[2]。②健康教育:內分泌失調型肥胖患者主要則是內分泌紊亂,發病原因與患者的日常生活習慣存在很大關系,因此,護理人員應了解患者的日常習慣,并分析其生活中存在的不良情況,使其在今后的生活中逐漸改善;另外注重患者飲食情況,避免長期食用刺激性食物,對患者講解治療疾病的根本,讓患者樹立加強生活治療的理念,從而加快患者的恢復時間。③溝通禮儀:患者由于自身肥胖會出現一些怪癖的情況,如性格易怒、暴躁,且比較難進行溝通。因此,護理人員應多一些耐心,并注重與患者之間交流的禮儀,在不加重患者內心不良情緒的同時[3],縮短與患者之間的距離,讓患者具有被尊重的感覺。④隨訪:在患者出院后,護理人員應對患者進行一段時間的隨訪,隨訪的目的是檢測患者目前的生活習慣,檢查其用藥是否合理,以及運動狀況和情緒,根據患者的恢復情況為其制定針對性指導,幫助患者早日恢復健康。
1.3 觀察指標和效果評定 ①顯效:患者體重恢復為正常,生活質量得到改善;有效:患者體重狀況顯著呈現下降趨勢,且下降幅度接近正常;無效:以上2種標準均未達到。總效率=顯效+有效。②醫院自制護理滿意調查表,對患者在出院之前進行調查;滿分為100分,非常滿意分值在85分以上,基本滿意分值在60分-84分之間,60分以下則不滿意。總滿意=非常滿意+基本滿意。
1.4 統計學處理
本次研究所選用的統計學軟件為SPSS19.0,對研究中所涉及到的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s)來表示,用t來進行檢驗;計數資料則采用%來表示,用來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 結果
2.1 護理效果
2組患者護理效果比較,觀察組明顯優于對照組,見表1.
2.2 護理滿意度
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度相較于對照組顯著較高,P<0.05。見表2.
3 討論
整體護理作為當前新型的護理干預方式,主要則是對患者進行全面、綜合的護理干預,結合身體護理和心理護理,對患者的精神進行改善,在加強患者生活質量的同時,改變患者對自身肥胖的看法,激發患者提升生活質量的意識。在護理中,整體護理模式緩解患者內心自卑和消極的心理情緒,通過對患者介紹肥胖對日常生活帶來的不便,從而使患者學會進行相關運動,加快自身內分泌失調狀況的恢復。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無論是護理效果還是護理滿意度,相較于對照組而言均顯著較高,P<0.05,證實整體護理的高效性。綜上所述,在治療內分泌失調型肥胖患者中采用整體護理干預,可具有顯著效果,提升患者護理效率和護理滿意度,并改善患者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劉瀟瀟, 劉小波, 楊慶玉,等. 整體護理對內分泌失調型肥胖患者的應用效果研究[J]. 中國繼續醫學教育, 2016, 8(22):254-255.
李霞, 喬興蓮, 鐘雪琳. 整體護理用于內分泌失調型肥胖患者的臨床效果及意義[J]. 現代醫藥衛生, 2017, 33(2):189-19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