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煥
【中圖分類號】R51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7)10--01
闌尾炎作為一種常見的臨床外科疾病,多發(fā)生在青壯年中,臨床表現(xiàn)基本為消化道、發(fā)炎、右下腹轉移性腹痛等,若臨床治療或診斷的方式不當,極易造成嚴重的并發(fā)癥,如門靜脈炎、腹腔膿腫、糞瘺等[1]。隨著醫(yī)療技術的快速發(fā)展,小切口闌尾炎切除術以其自身的優(yōu)勢,如手術操作簡單、切口小等,在臨床上得到了廣泛的應用[2]。本文選取我院2014年9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150例闌尾炎患者進行回顧性分析,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現(xiàn)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4年9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闌尾炎患者150例,這些患者中有壞疽行闌尾炎15例,化膿性闌尾炎38例,慢性闌尾炎29例,急性闌尾炎68例。根據(jù)手術方式的不同將這些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組75例,其中對照組患者中男49例,女26例,年齡范圍為15~75歲,平均年齡(44.36±4.25)歲,病程時間為5~62h,平均病程(28.41±3.62)h;觀察組患者中男47例,女28例,年齡范圍為16~80歲,平均年齡(46.39±3.7)歲,病程時間為8~71h,平均病程(29.65±3.84)h。兩組患者在病程、臨床癥狀、年齡、性別等基線資料方面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一般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傳統(tǒng)的闌尾炎切除術進行治療,切口長度基本保持在6cm~7cm的范圍內(nèi),完成手術之后采用普通的4號線進行切口縫合,然后做好相應的術后護理工作,如抗感染治療、臨床監(jiān)測、基本護理等。觀察組患者則采用小切口闌尾炎切除術進行治療,具體如下:①手術前麻醉:兒童選用全身麻醉的方式,而成年人采用硬膜外的麻醉方法。②切口的選擇:讓患者進行平臥位后進行手術消毒,而且選擇手術切口時,應該放在麥氏點最為顯著的部位或患者疼痛的位置,輔之以B超加以確定,切口的長度控制為3cm~4cm。③找出闌尾:在患者手術過程中,切開患者的皮下組織、右下腹部皮膚,然后進入腹腔,沿著腹膜進行剪開,尋找闌尾的部位,并用紗布吸干周圍的膿液,在保護巾上外翻腹膜;同時利用拉鉤對腹膜加以牽開,將闌尾提到切口外。④闌尾系膜的處理:利用闌尾鉗間接鉗夾闌尾,縫扎或雙重結扎血管及闌尾系膜,通過順行的方式切除闌尾,做好結扎工作,用生理鹽水或甲硝唑清理切口。⑤闌尾根部的處理:如果患者的穿孔時間較長而過多聚集腹腔膿液,必須要用引流管除去膿液,若患者闌尾根部存在穿孔或膿腫癥狀,則要用紗布吸干膿液,然后用7號線平行縫合切口;完成手術之后,應該及時處理污染的脂肪組織,囑咐患者服用抗感染藥物,避免出現(xiàn)感染情況。
1.3 療效評價標準
詳細觀察并記錄的兩組患者術后的切口感染率、恢復時間、切口大小、遺留瘢痕率等指標的實際情況。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軟件處理實驗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用±s表示,計數(shù)資料使用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觀察組患者的治療效果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兩組患者在術后的切口感染率、恢復時間、切口大小、遺留瘢痕率等指標對比方面存在明顯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其中觀察組患者術后的恢復時間為(4.21±1.22)d,明顯短于對照組的(6.54±1.32)d;觀察組患者的切口長度為(2.36±1.93)cm,而對照組患者的切口長度為(6.52±1.78)cm;同時觀察組患者中出現(xiàn)1例遺留瘢痕、2例切口感染,而對照組患者中出現(xiàn)13例遺留瘢痕,9例切口感染,可知觀察組患者的切口感率和遺留瘢痕率分別是2.67%和1.33%,低于對照組患者的12%和17.3%,兩組差異比較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闌尾是一種管狀器官,近端開口為盲腸,遠端為盲端,如果闌尾管腔出現(xiàn)阻塞,細菌會不斷繁殖而產(chǎn)生毒素,進一步誘發(fā)闌尾炎。通常闌尾炎可分為慢性闌尾炎和急性闌尾炎,其中慢性闌尾炎需要早發(fā)現(xiàn)、早診斷、早治療,而急性闌尾炎具有急腹痛、發(fā)病快等特點,一旦發(fā)生則要及時進行手術治療,若不及時治療則會危及患者的生命[3]?,F(xiàn)階段,闌尾炎的臨床治療中,基本采用的是傳統(tǒng)闌尾切除術、小切口闌尾切除術、腹腔鏡闌尾切除術,其中傳統(tǒng)闌尾切除術相對成熟,術中注意事項較少,但是創(chuàng)傷大且術式切口大,切口極易感染,具有較高的瘢痕遺留率,不利于患者的術后恢復;而腹腔鏡闌尾切除術在操作技術和手術設備等方面具有較高的要求,治療費用昂貴,許多普通家庭無法承受,尚未得到廣泛推廣應用[4]。
隨著醫(yī)療衛(wèi)生事業(yè)的快速發(fā)展,醫(yī)療技術水平有了顯著提升,患者對術后痛苦、創(chuàng)傷和安全性愈加關注,而小切口闌尾炎切除術與傳統(tǒng)切除術相比,具有如下優(yōu)勢:①患者恢復快,切口感染率有所降低,能夠減少患者拆線過程中的痛苦,康復后不存在明顯的瘢痕,有利于滿足患者的美觀要求;②患者術后住院的時間明顯縮短,減少治療費用,減輕患者的經(jīng)濟壓力;③切口長度約為2cm~4cm,有利于減輕創(chuàng)口周圍組織及腹腔臟器的損傷程度,便于創(chuàng)口的愈合,降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幾率,提高術后創(chuàng)口美觀度[5]。
本次研究中,觀察組患者采用小切口闌尾炎切除術,術后的切口感染率、恢復時間、切口大小、遺留瘢痕率等指標對比方面存在明顯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其中觀察組患者和對照組患者的術后恢復時間分別是(4.21±1.22)d和(6.54±1.32)d,觀察組患者與對照組患者的切口長度分別為(2.36±1.93)cm與(6.52±1.78)cm,并且觀察組患者的切口感染率(2.67%)和遺留瘢痕率(1.33%)均低于對照組患者的切口感染率(12%)和遺留瘢痕率(17.3%)。這就充分說明了小切口闌尾炎切除術可以降低患者術后的瘢痕遺留率及切口感染率,臨床價值較高。
綜上所述,對闌尾炎患者實施小切口闌尾炎切除術,能夠有效治療患者疾病,減小患者術中創(chuàng)傷切口,加快患者恢復和傷口愈合,避免損傷腹腔臟器及相關癥狀的惡化,降低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達到顯著的臨床治療效果,值得廣泛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劉盛武. 小切口闌尾炎切除術治療闌尾炎的臨床效果分析[J]. 中國醫(yī)藥指南,2013,11(11):622-623.
劉長勇. 用小切口闌尾炎切除術治療闌尾炎的臨床療效觀察[J]. 當代醫(yī)藥論叢,2014,12(19):288-289.
李哲. 用小切口闌尾炎切除術治療闌尾炎的臨床療效觀察[J]. 中國現(xiàn)代藥物應用,2015,9(19):65-66.
田德偉. 小切口闌尾炎切除術治療闌尾炎的臨床療效分析[J]. 中國實用醫(yī)藥,2014,9(32):89-90.
蘇億全. 小切口闌尾炎切除術治療闌尾炎的臨床效果觀察[J]. 中外醫(yī)學研究,2016,14(10):130-13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