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燕華
【中圖分類號】R65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7)10--01
咽部魚刺卡頓為耳鼻咽喉科急診常見急癥之一。在臨床診治中患者多能說出被卡魚刺類型,并能在頸外指出異物所在平面,但多數患者就診前均采用吃醋溶解,飯團吞咽等,少數患者用手摳挖致使魚刺外露部折斷或魚刺刺入組織內進入隱蔽的地方不易尋找。作者收集2016年7月至2017年1月本院門急診咽部魚鯁患者的臨床資料,現分析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魚刺鯁咽患者269例,男98例,女171例,年齡6歲~84歲,平均45歲,其中45歲以下98例,45歲以上171例,異物外傷后就診時間2小時~1周,魚刺鯁咽一天就診者186例,超過一天者83例。
1.2 方法 根據患者主訴,詢問患者有無咽部異物感,吞咽痛,言語痛,是否進行自行處理(如吞飯團喝醋挖摳咽部等)。用壓舌板直視檢查口咽部,間接喉鏡檢查喉咽部觀察有無異物,如未能查見異物者行纖維喉鏡檢查,疼痛明顯者行食管CT檢查,排除食管異物的可能。
2 結果
269例患者中,119例未自行處理,立即就醫。就診前自行處理150例,處理方式為吞飯團56例,喝醋49例,摳挖咽部14例。口咽部異物一次性取出,在直視或間接喉鏡下取出異物者126例,纖維喉鏡檢查取出異物者120例,未取出異物者23例。魚刺鯁咽一天內就診取出者182例,未取出者4例,超過一天取出者64例,未取出者19例。
3 討論
咽部感覺主要由舌咽神經咽支、迷走神經咽支、副神經及交感神經構成的咽叢,三叉神經第三支、上頜神經分支、舌咽神經未經咽叢的分支分配,感覺定位不夠精確[1]。診療中應避免只檢查患者指示部位,檢查時應仔細認真全面,否則易導致漏診。咽部很小的異物都會引起患者的不適刺痛,異物存留時間過長,可能引起局部感染,甚至咽間隙感染及刺破粘膜造成血腫感染等可能會危及生命安全,所以對咽部異物一定要重視。
取得魚刺的246例患者中,異物滯留部位以扁桃體及扁桃體窩內多見,孫軍[2]等同樣報道扁桃體窩是咽部魚刺滯留最多的部位。本次調查發現魚刺鯁咽患者以女性為多,可能與女性在進食時較愛講話,注意力不集中有關。又45歲以上患者占多數,這與中老年人口內感覺欠靈敏有關。就診前未自行處理的咽部可見魚刺取出率明顯高于自行處理患者,這與患者在就診前自行采取摳挖、吞食物、喝醋的錯誤行為后,部分魚刺刺入更深,甚至完全刺入咽部無法取出有關。經過宣教,150例患者認知正確,應立即就醫,不能自行處理。
由此顯示,魚刺鯁咽患者在魚刺卡住后認知處理情況及就診時間對魚刺的取出與否尤為重要。咽部魚刺不能及時發現取出易導致感染,甚至咽后壁膿腫或咽旁膿腫等嚴重并發癥[3],臨床工作者應積極宣教,提高群眾對咽部魚鯁的認知處理,及時就診,勿自行處理。
參考文獻
黃選兆,汪吉寶,孔維佳.實用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7:574-575.
孫軍,朱華明.魚刺鯁咽167例臨床分析.臨床醫學,2013,33(11):28-30.
王鮮萍.咽部魚刺異物628例臨床診治體會.中國醫學工程,2011(12):3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