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學玲

【中圖分類號】R15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7)10--01
本組探究中,共計選取160例患者,探究目的是深入分析老年癡呆患者營養不良危險因素及指導,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基礎性臨床資料
對我院自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間所收治的160例老年癡呆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本組探究中,男女患者例數分別是82例、78例,患者年齡在64歲至81歲不等且中位年齡為(70.14±5.23)歲。所有患者均經過美國精神病診斷和統一手冊中關于老年癡呆的相關診斷標準,均確診。排除合并急性感染、心肌梗死、晚期老年癡呆患者(不具自知能力)患者。所有患者或者家屬均同意參與本組探究,在探究開始前,簽署了知情同意書。
1.2 方法
利用營養評價辦法評估患者營養不良情況并篩選老年癡呆患者營養不良危險因素。進行營養評價時采用14分總分的判定保準,當評分≥11分時判定患者營養情況正常,為對照組;當評分<11分時判定患者營養不良,為實驗組。160例患者均需要進行血清膽固醇、血紅蛋白、血清白蛋白以及尿素氮指標檢查并明確褥瘡發生率、尿路感染發生率、大小便失禁率、便秘發生率。
針對危險因素提出老年癡呆患者營養不良相關指導,指導措施主要包括:皮膚清潔、皮膚護理、飲食指導、生活指導、注意避免嗆咳、避免尿道感染等[1]。
1.3 統計學分析 對本次參與探究的160例老年癡呆患者所有臨床數據進行深入分析,分析軟件名稱是SPSS19.0軟件,本組探究中,計量資料:經t檢驗且用(均數±標準差)形式表示;計數資料:經檢驗且用率的形式表示。若統計學結果為P<0.05則表示統計學意義存在。
2 結果
本組探究中,共計108例患者出現營養不良(67.50%),營養正常患者例數是52例(32.50%)。對比分析實驗組患者與對照組患者各項臨床數據(血清白蛋白、血清膽固醇)及褥瘡發生率、尿路感染發生率、大小便失禁率可發現存在統計學意義且P<0.05;對比分析實驗組患者與對照組患者血紅蛋白、尿素氮、便秘發生率不存在統計學意義且P>0.05。經臨床分析,褥瘡發生、尿路感染發生、低膽固醇存在、存在大小便失禁臨床癥狀以及存在低蛋白血癥屬于老年癡呆患者營養不良危險因素。詳情參見表1。
3 討論
老年癡呆患者易并發營養不良且誘發老年癡呆患者營養不良危險因素諸多,臨床需要給予高度重視,臨床上通過篩選老年癡呆患者營養不良危險因素以及針對危險因素提出老年癡呆患者營養不良相關指導來有效避免患者發生營養不良[2]。
經過臨床分析,瘡發生、尿路感染發生、低膽固醇存在、存在大小便失禁臨床癥狀以及存在低蛋白血癥屬于老年癡呆患者營養不良危險因素,老年癡呆患者營養不良相關指導包括以下措施:護理人員需要確保患者皮膚處于干燥狀態且需要推動患者血液正常循環以及避免局部嚴重受壓[3],預防褥瘡,每日,給予患者溫水擦洗內外踝處以及臀部,利用凡士林涂抹骨突出部位并利用田七霜、紅花酒精按摩患者骨突出部位以活血化瘀。給予患者正確飲食指導并叮囑患者多進食蔬果以促進消化、避免便秘。對于合并多種疾病患者需要注意避免嗆咳,對于臥床患者需要避免肺部感染及尿道感染等,給予患者生活指導,叮囑患者及其家屬保持良好衛生習慣,勤更換床單以及勤翻身、按摩[4],避免出現不良事件。
本組探究中,共計108例患者出現營養不良(67.50%)。
綜合以上理論得出,老年癡呆患者營養不良危險因素諸多且需要給予患者針對性護理干預,護理期間,密切關注患者臨床情況并明確患者誘發老年癡呆患者營養不良危險因素,促使患者正確認知并有效預防營養不良。
參考文獻:
王薇.老年癡呆患者營養不良的危險因素及護理策略[J].中國醫藥指南,2017,15(13):194.
王俊英,孫錚.老年性癡呆病人營養不良的調查研究[J].護理研究,2016,30(34):4332-4333.
候徐旭.老年癡呆患者營養不良的危險因素及護理策略[J].母嬰世界,2016(3):145.
王爽.老年癡呆患者營養不良的危險因素及護理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7,15(19):25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