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軍芳

【中圖分類號】R277.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7)10--01
腰腿痛主要是由腰椎間盤突出、骨質疏松、腰肌勞損等疾病引起的。以腰部和腿部疼痛為主要癥狀,輕者表現為腰疼,重者除腰痛外還向腿部放射疼痛,甚至還有肢體麻木、肌肉麻痹等癥狀,嚴重者可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及出行。筆者選取本院骨傷科2016年10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42例腰腿痛患者采用穴位貼敷聯合耳穴壓丸的治療方法,并與同期的42例采用耳穴壓丸的腰腿痛患者進行比較取得良好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6月期間在我院骨傷科治療腰腿痛的84例患者,其中男性51例,女性33例,年齡在23—74歲,平均年齡44.3+2.7歲?;疾r間在1—17年,平均患病時間4.3+0.04年。將84例患者隨機分成兩組,對照組42例,觀察組42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患病時間等一般資料上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選用王不留行籽貼壓于神門、皮質下、交感、腰骶椎、腎等耳穴,并指導患者每日按壓3—5次,每次每穴按壓1—2分鐘,以酸脹熱痛為度,壓丸時間3—5天更換一次,兩耳交替亦可同時進行。觀察組在對照組治療的基礎上加用我院自制的具有活血化瘀舒經通絡之效的中藥膏劑,貼敷于腎俞、腰陽關、十七椎、環跳、阿是穴等穴位。如大、小腿外側之外壞疼痛麻木明顯者,加陽陵泉、丘墟;如大腿后面、腘窩至小腿后腓腸肌疼痛麻木者加委中、承山;如大、小腿前面疼痛麻木者加足三里,并妥善固定。貼敷時間每次為6—8h,隔日貼敷,貼敷期間每日按揉穴位2—3次,每次1—2分鐘。[2]
1.3 療效判斷 標準顯效:患者腰腿痛癥狀消失。有效:患者腰腿痛癥狀明顯改善。無效:患者腰腿痛癥狀未緩解??傆行?顯效率+有效率。
1.4 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者的腰腿痛癥狀消失時間、治療總時間以及治療效果為觀察指標,并進行對比分析。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17.0對上述數據進行分析和處理,用均數標準差來表示計量資料,用來檢驗計數資料;對比以P<0.05為有顯著性差異和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腰腿痛治療效果 觀察組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對比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見表1.
2.2 患者腰腿痛癥狀消失時間和治療時間:對照組癥狀消失時間為6.71+1.07d,治療總時間為9.41+2.21d;觀察組癥狀消失時間為4.23+0.74d,治療總時間為6.48+1.41d,兩組對比有顯著性差異(P<0.05)。
3 討論
穴位貼敷法是臨床上常用的中醫護理技術之一,是以中醫經絡學說和中藥學理論為基礎,將中藥粉用各種液體調和成膏、丸制劑,貼敷于特定的穴位。穴位貼敷療法具有扶正,通營衛,調升降,理陰陽,安五臟,等作用,可以是藥性通過皮毛、腠理而由表及里,循經絡傳至臟腑,以調節臟腑氣血陰陽以祛邪,從而達到治療目的[1]。耳穴壓丸是采用物品刺激耳廓上的穴位或反應點通過經絡傳導,達到防治疾病的一種操作方法[2]。腰腿痛患者只采用耳穴壓丸僅起到鎮靜,鎮痛作用,而兩者同時應用,在止痛的基礎上貼敷的藥物之藥氣通過皮毛腠理迅速到達經脈,攝于體內而達到病所,從而治愈疾病。
綜上所訴,穴位貼敷聯合耳穴壓丸治療腰腿痛療效確切,是一種簡便實用,經濟安全,無損傷無創痛的護理治療方法,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黃翠瓊,黎靈,黃麗華,等.中醫護理技術穴位貼敷的臨床應用概述[J].中醫臨床研究,2013,5(20):111
張雅麗.現代中西醫護理技術操作技能[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3.1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