猝死每年奪走15萬國人性命
翻翻新聞發現,每隔幾天就有猝死的新聞發生:
36歲清華IT男猝死
33歲某網絡CEO猝死
28歲某IT公司員工猝死
24歲某網站編輯猝死
……
層出不窮的猝死事件,觸目驚心,更可怕的是很多猝死的人是年輕人而非中老年人群,確實讓很多人感覺心有余悸。
國家心血管病中心發布的報告顯示:目前,每年我國心臟性猝死發病人數超過54萬,相當于每分鐘約有1人發生心臟性猝死。美國的統計資料顯示,猝死在包括車禍、自殺、惡性腫瘤等各種原因引起的總死亡人數中占20%,是僅次于惡性腫瘤(占23%)的第二大死亡原因。
為什么會猝死?什么樣的人會猝死?猝死還有沒有急救的余地?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一言不合就倒地不起 猝死其實是種??!
猝死(Sudden death)對人類來說就最嚴重、最可怕的疾病,簡單來說就是患者“因病突然死亡”。在人類所有的疾病中,就其突發性、緊急性、嚴重性、惡性程度和后果而言,無論是過去、現在還是將來,世界上沒有任何一種疾病能夠與猝死相比。其具備這幾個可怕的特點:
發病突然
猝死是患者猝然而死,無論是患者本人還是他(她)的家人及朋友,都將始料不及。有時發病后患者甚至無法留下一句話。這就是猝死為什么是世界上最可怕的疾病的原因。
高發病率
絕大部分的猝死患者是死于心臟停搏(CA),而心臟停搏的發病率非常高,美國心臟協會2013年6月在《循環》雜志網站上發表的徒手心肺復蘇(CPR)共識指出:心臟停搏是美國最致命的公共衛生問題之一,其導致的死亡超過大腸癌、乳腺癌、前列腺癌、流感、肺炎、車禍、HIV、槍支案件和家庭火災致死人數的總和。
多發生在醫院外
絕大多數的猝死源于心搏驟停,國外文獻報道40%的心搏驟停沒有被發現或發生在睡眠中,70%~80%心搏驟停是發生在家里。根據美國及我國資料,死于院外或家中者占72%~80%。我國另有文獻報道,87.7%的猝死是發生在醫院外。在院外發病就意味著發病后患者無法及時得到醫療專業人員的急救,同時大眾的心肺復蘇技能也十分匱乏。這就是猝死發生率如此之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從分類上,猝死可以分成兩大類:
心源性猝死
指由于心臟原因導致的患者突然死亡,最常見的病因是冠心病猝死、急性心肌梗塞和急性心肌缺血。導致心源性猝死的其他心臟疾病有兩類,一類是器質性心臟病,如心肌炎、肺心病、風心病、高血壓性心臟病等。另一類是非器質性心臟病,即心肌離子通道缺陷性疾病造成的猝死。
非心源性猝死
指患者因心臟以外原因的疾病導致的突然死亡,約占全部猝死的25%。臨床常見的主要疾病包括呼吸系統疾病如肺梗死、支氣管哮喘,神經內科疾病的急性腦血管病(如腦出血),消化系統疾病如急性出血壞死性胰腺炎等。
猝死偏愛這些人群
猝死的高危人群都有哪些呢?
高危人群一:
工作壓力大的白領
很多白領的不良生活方式,使發生猝死的風險越來越大。例如,久坐、抽煙、喝酒、熬夜等;由于應酬多,攝入過多的高脂肪、高蛋白食物,造成肥胖、高血脂或高血壓;工作忙碌,使得身體鍛煉越來越少,導致體質變差。更值得引起注意的是,很多白領人群由于精神高度緊張或過度焦慮,往往會引起或者加重冠狀動脈痙攣而導致心梗。研究表明,精神緊張、情緒波動大、體力透支等很容易成為心臟病的誘因,從而誘發猝死。
高危人群二:
媒體、IT行業從業者
很多媒體從業人員長期處于高壓的工作狀態,導致交感神經長期興奮,會造成多系統功能紊亂。有些媒體、IT從業者平時沒有什么不適,但也許已經存在某些血管病變,一旦發生斑塊破裂,就可能引起血栓,誘發急性心肌梗塞,引發猝死。此外,這類人群常常會通過抽煙來緩解壓力,而煙草里的大量有害物質能導致血管痙攣,誘發各種心腦血管疾病,增加猝死的風險。
高危人群三:
黑白顛倒的夜班人群
經常需要熬夜、上夜班的人群,是心腦血管疾病的高發人群,出現“過勞死”的案例屢見不鮮。丹麥職業健康研究院曾在該國開展過一項大規模調查,結果表明,經常上夜班的人更易患冠心病。而且他們的飲食習慣發生了改變,更容易吸煙,社交活動減少,精神壓力無處宣泄,這些都會增加患上冠心病的風險,誘發猝死。
高危人群四:
從事力量性項目的運動員
運動相關性猝死的基礎病因主要為心肌病、早期冠心病和冠狀動脈畸形等。其中,35歲以上的運動員猝死,57%是以冠心病為主。
長期從事力量性項目的運動員,其心臟形態會發生變化,如心室后壁和室間隔肥厚。這在舉重、摔跤、柔道、投擲等項目的運動員身上多見。此外,從事較強體力活動時,超負荷運動量會讓心臟無力承受,猝死與總心臟病死亡的概率都會增高,如參加長跑、大運動量競技比賽的運動員,發生猝死的概率都較高。
此外,這幾類人群也需要格外注意:
早發家族
簡單說就是父母有過相關病史。尤其是父親55歲之前,母親65歲之前,就得過心血管病或者腦血管病,那么這個家族就屬于心腦血管疾病的早發家系,患上心腦血管疾病的概率遠遠大于一般人。
過度疲勞的人群
由于過度的體力勞動或者腦力勞動,導致整個人處于疲憊的狀態,在這種狀態下的人很容易出現心腦血管問題。
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代謝綜合征,肥胖,腎臟病患者
這些患者在情緒波動較大的時候,更容易出現心腦血管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