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雨
隨便什么人都會隨便說出一些關于養生的常識,比如應該常吃什么不吃什么,比如應該怎樣洗澡怎樣按腳一類。在我們這個歷來被世界看得有點神秘的國度,追求長壽和養生的歷史非常久遠。全民的加入使長壽和養生在今天被追求到新的高度。這個高度不僅是全民的參與度,還包括對于經濟的整體拉動。現在保健品行業的產值相當可觀,利潤更加可觀。雖然各種保健品魚龍混雜,但追求者趨之若鶩。尤其是老年人,對于保健品的投入很驚人。
我認識的好幾位年輕時聰慧機敏的老人,被輕易說服購買了諸如神水轉換器一類的器皿,花費不菲。子女多次說服她們不要輕易相信和投入,但無效。可憐這些退休老人平時省吃儉用卻輕信推銷的保健器械和保健品,并在這些方面投資巨大,輕率且無效。
這充分說明人們對于長壽的渴望強烈而普遍。這一渴望,使得大家在實現這一美好愿望的過程中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有人信神藥,有人靠功法,有人迷信仰,有人拜宗教,更有人利用這種渴望行騙發財愚弄眾生。
目前人類的平均壽命已經達到新的高度。盡管新的疾病在不斷出現,但人類在不斷制服疾病方面已經成績斐然。有些以前致命的病患現在輕而易舉就能痊愈。因此百歲老人不少見,家里的老人年過八九十的也很多。
不過,長壽和健康還不能等同。我們所見所聞的長壽老人,有很大比例是活著并且是帶著痛苦活著。這種活著雖然也是長壽,可對于自己和子女都是負擔和折磨。所以現在老年人追求的是“長壽還要好受”。有見識的人在自己還不怎么老的時候就開始講究養生保健,以期自己的晚年不疾病纏身地活著。
對于生命質量的要求,年輕時很多指標都是物質化的,和長壽的直接關系不大。年輕的資本使人感覺可以拋擲和透支的生命有很多,因此許多事情都不在意。但一步步走過來,人到中年時,一部分人會突然警醒,開始由重視物質和功名變成重視身體和精神健康,于是養生從中年開始。
由中年開始養生和保健的人,進入晚年之后好受的比例會比較高。因為好多慢性病、富貴病,從中年開始保健和調養,逆轉的可能大;而等到晚年再開始醫治和調養,痊愈的可能小,有些疾患就可能影響晚年生活的質量。
但養生中的誤區很多,科學養生距離我們很遠。一個加碘鹽的事情足以看出我們國家在高層營養專家方面的缺乏權威和缺少科學數據依據的現狀。
加碘鹽是幾年前或者十幾年前針對碘缺乏引起的疾患,有關部門所作出的強制性規定,于是全國都吃加碘鹽。但在吃著加碘鹽的時候,我經常會有質疑:我們生活在經常吃海產品和海鹽地區又不缺碘的人,需要長年累月地用鹽補碘嗎?
后來,終于有另一些專家出面回答公眾的質疑,說:“不是所有的人都需要加碘。”再后來,又聽說N多城市開始在超市里賣不加碘的鹽。但多數人還是不知道自己該加碘還是不該加碘;還有很多人不知道不關心這件事,隨便買一袋鹽回家做飯。
這件典型的事情使我深刻認識到:在養生的事情上,不能輕易相信所謂的權威。那些口若懸河大講特講和著書立說的人,沒有幾個是手中掌握大量實驗室數據之后才開講的嚴肅科學家,他們中的很多人被包裝過的經歷是假的,有些人則是速成的“營養學家”,在并不正規的培訓渠道學了幾天之后開始傳授養生,忽悠眾生。
因此現在坊間的養生之道很多只是民間的經驗之談,沒有太多科學依據,談不上是科學養生,需要我們用辨別力和智力進行重新的確認。所以,在養生方式方面,在購買使用養生藥品補品方面,辨別真偽是首要的。以往的教訓告誡我們,不能輕易相信的是:
皇家養生秘籍——中國的皇家沒幾個長壽的,因此連帶也不要輕易相信什么御用祖傳醫術。
國外產品以及器械——貌似從國外躉來的那些保健品基本木有真實的,真實產品一般都是品牌,我們會通過正常途徑知道的。
用了某種祖傳秘方不用吃藥就能治愈慢性病的——那是不可能的,有那個祖傳秘方的時候那種慢性病還沒有確診呢。
過于先進的科研手段,比如納米一類——很多科研成果只是實驗室階段,距離實際使用還有較長時間,不可能那么快地進入養生領域,如果進入,媒體早就爆炒了。
這幾點是我總結的,不在科學之列,屬經驗之談。在眾多的養生之道中,我比較相信循序漸進地鍛煉身體與適量地控制飲食的質與量。
在當前,似乎所有的健康問題都與肥胖有直接或間接的關系。“萬惡胖為先”的傾向很明顯,因此保持適當的體重是晚年長壽和好受的一個必要條件。有時看到街上巨胖的孩子,我會替他們的媽媽發愁,也會替他們的將來發愁。作為一個曾經很胖現在依然是胖子的人,我深知胖起來容易瘦起來難,也為因胖產生的弊端所困擾。
不養胖,不養懶,不養饞,不養宅,不養沉默,不養嬌貴,不養固執,不養保守,不養愚鈍……可見,養生不僅是養身體還要養心態,養狀態,養習慣,養情緒,養格調,養愛好,養特長,養朋友,養情愛……
養好身體,但身心不剝離。養身總不會離開修身養性。身體的狀態與心情情感情緒不可分。所以,我們所追求的養生看起來是一些很細小的起居飲食習慣健身強體方式等生活方式,但養生的深處實在就是一個人的生命觀——怎么看待生命、尊重生命、愛護和保護生命,生命用怎樣的方式呈現和維系,都體現了我們的生命觀。
而養生的目的其實也不僅僅是長壽,養生的過程中始終有對于人生的認識和對于生命的認知與尊重。
當然,養生與長壽必然相關聯。注重養生的人講究生命質量,比不注重養生的人相應的會長壽和好受。但長壽中還有一些遺傳、環境、對抗疾病的能力等生命密碼,因此并不能簡單地把養生和長壽因果起來,何況許多養生方式并不科學和適合,對于身體的益處并不顯著。
養生是善待生命的方式和過程,需要我們很看重和研討,而不是人云亦云地今天搓腳明天拍手后天綠豆茄子治百病,更不是讓某一個天曉得是什么人的所謂大師過過電就能長生不老。
而說到長壽,我不認為所有的長壽都是有福氣的。關注晚年人群的生命狀態會使我們對于長壽和好受有新的認識,現在很多高齡老人的生命質量極其低下,也只是活著而已,既不好受也沒有尊嚴,成為社會和家庭很重的負擔。所以好些人清醒的認識是:好好養生,使自己晚年活得好受些。
在不能決定自己生命怎樣結束的狀態下,不能為生命已經沒有尊嚴的長壽的人終止生命的狀態下,只能希冀著長壽中多一點自己給自己養生得到的好處。有些無奈,可也還是主動的。
當養生成為生活方式或生活信念的時候,從養生中得到的或許會比健康和長壽還要多。因此,養生不簡單。因為生命不簡單,人生不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