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曉峰
摘 要 科普圖書承擔著向讀者普及科學技術知識的任務,它的選題內容不僅要緊扣科技發展的最新動態,去介紹當今科技的最新成果,而且要緊緊圍繞國家科普戰略的方針政策,以國家科普戰略為導向,結合每個時期的社會實際,體現出科普圖書的傳播和引導價值。本論文結合筆者在“十一五”期間及“十三五”初期編輯策劃的兩套叢書的體會,分析了科普圖書如何從選題內容、裝幀形式和宣傳營銷等方面去迎合國家科普戰略。
關鍵詞 科普圖書;國家科普戰略;選題內容;裝幀形式;宣傳營銷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7)196-0095-03
在科技發展突飛猛進的當今社會,科學普及的重要性已不言而喻。簡單實用的科學知識需要向老百姓宣傳,高高在上的高精尖科技成果需要向大眾介紹,與時俱進的科學思想和科學精神需要向公眾傳播弘揚……這些科學普及的重要作用也從我們國家不斷頒布實施的科普戰略決策上得以體現。結合國家五年計劃,我國分步驟推進實施了許多科普戰略指導政策,作為科學普及的重要實施手段之一——科普圖書更應該全方位把握、體現國家科普戰略,從而引導大眾讀者去理解、掌握、體驗并受益于國家科普戰略。
1 我國科普戰略與社會、科技發展的關系
1.1 科普戰略是社會與科技發展的必然體現
現代社會,隨著科學技術的日益發展,科學普及對社會和人們的影響力與日俱增,因此,科學普及越來越受到各國政府的大力重視。同時,一個國家的科普戰略一定是與本國的社會發展需要和科技發展程度密不可分的,因此,國家的科普戰略也是國家整體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我國自改革開放以來,科學技術發展穩步前進,社會與科技的發展使我國政府認識到普及科學知識、提高全民素質的重要性。1994年,我國發布了《關于加強科學技術普及工作的若干意見》。《意見》發布的大環境是當時我國的科學技術發展對經濟建設的推動作用愈發明顯,但勞動者的整體素質與科技發展的程度存在較為顯著的差距,國家需要通過政策引導來大力提升勞動者的全方位素質。因此,《意見》這一戰略措施適應了當時社會與科技發展的需要,體現了科普戰略服務于社會與科技發展的必要性。
1.2 科普戰略為社會與科技發展提供了保障和
動力
進入21世紀,科學技術以超乎尋常的速度向前發展,其對社會各方面的推動作用更加顯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已關乎到國家的興衰和人類的前途,成為人們變革世界觀的最直接的動因。科學的突出作用,更加彰顯了科學普及的重要意義。
我國在這一時期,科技發展取得了巨大成就,這一切離不開全民科學素養的提升。同樣的,科學技術的進步和經濟社會的發展也為科學普及提供了嶄新的、生動的資源,需要科普工作緊跟社會性和時代性。2002年,我國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普及法》,它將科普工作提升到國家振興和民族強盛的戰略高度,標志著科普工作進入一個法制化、制度化的新階段。2006年,國務院印發了《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2006—2010—2020年)》,將全面提升公民科學素質列為了我國今后15年的科普戰略重點,確立了新時期科普事業發展的基本方向和戰略方針。
1.3 社會與科技發展使科普戰略的要求不斷提升
“十三五”期間,我國正在為建設創新型國家而努力,隨著國家發展戰略的推進,我國科普發展的戰略性取向日趨凸顯。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在“科技三會”上的講話指出:“科技創新、科學普及是實現創新發展的兩翼,要把科學普及放在與科技創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沒有全民科學素質普遍提高,就難以建立起宏大的高素質創新大軍,難以實現科技成果快速轉化。”這一指示對于推動我國科學普及事業的發展,意義十分重大。
當前,科技創新已經成為國家競爭力的關鍵,而科技創新的前提和基礎必然離不開科學普及。科技創新和科學普及是一體兩翼,兩個輪子,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科技創新與科學普及這一形象的關系正是我國科普戰略與社會科技發展兩者關系的縮影。新科技的進步需要科普水平的提高,同時,全民科普水平的提升也會帶動創新型國家的建設,從而帶動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
2 科普圖書需全方位迎合國家科普戰略
科普圖書出版是科普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科普工作開展的重要窗口,因而也是國家科普戰略的重要參與者和實施者。科普圖書承擔著向公眾倡導科學精神、科學價值觀、科學思想的重要任務,因此需要科普圖書的內容、形式必須結合社會、時代的需求不斷推陳出新,為國家科普戰略服務,以體現其特有的社會效益,進而產生其應有的經濟效益。
2.1 科普圖書的內容需要迎合國家科普戰略
就如前面分析的,國家科普戰略是按照不同時期的科技發展程度和社會發展情況而推出并不斷調整的,作為服務于國家科普戰略的科普圖書出版,其出版內容也應該緊跟國家科普戰略,從政策導向中敏銳捕捉選題內容,既要圍繞當前的社會需求,也要兼顧前瞻性。
例如,筆者從2001年起策劃編輯的《公眾科普年報》叢書,該叢書連續出版了10年,這10年也正是我們國家對公民科學素養的重視程度不斷提升的10年。該系列圖書以羅列每一年度的重大科學發現、技術進步、重大工程建設和重大科技事件為主要內容,以期通過逐年的累積推廣,向公眾介紹當代最新科技知識,以使公眾能潛移默化地提升科學素養。此選題緊緊抓住并圍繞《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普及法》《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等國家科普戰略所倡導的科普工作要求,本著普及科學知識、提高公民科普素養的目的,以圖書的形式宣傳、普及科學知識。
筆者于2016年參與策劃編輯的《“科創之光”書系》,是在我國建設創新型國家的大背景下,國家的科普戰略重點是培養大眾的創新意識,將科技創新的理念深入人心,建立起宏大的高素質創新大軍,為實現科技成果快速轉化創造強有力的群眾基礎和氛圍。該書系介紹的科技創新內容都是國家的重大產業創新戰略項目,重點選取了創新成果具有中國領先水平的,乃至國際先進水平的科技項目。同時,所介紹的創新科技成果還注重前瞻性,值得向公眾介紹這些項目的基本情況和其對社會、公眾的巨大影響力和作用。并以此為契機,起到引領示范的效果,讓更多的讀者從中受到啟迪,讓“科創之光”照亮人們的心扉,并形成燎原之勢。endprint
2.2 科普圖書的形式需要迎合國家科普戰略
在筆者策劃編輯的《公眾科普年報》《“科創之光”書系》兩套叢書的形式上也體現了迎合國家科普戰略的特點。
《公眾科普年報》叢書的定位是基于《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頒布時的社會大環境下“大多數公民對于基本科學知識了解程度較低,在科學精神、科學思想和科學方法等方面更為欠缺,一些不科學的觀念和行為普遍存在,愚昧迷信在某些地區較為盛行。公民科學素質水平低下,已成為制約我國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瓶頸之一。”因此,《公眾科普年報》叢書是以純文字形式羅列每一年度的科技事件,信息量較為繁多,形式較為簡單,但十分契合國家科普戰略要求的科學普及工作所針對的受眾和水平程度。
《“科創之光”書系》是以“科技創新、科學普及是實現創新發展的兩翼,要把科學普及放在與科技創新同等重要的位置”為指導思想的,其立意是培養讀者的“創新意識”。因此,在叢書的形式上,是每分冊介紹一個中國乃至國際最先進水平的科技創新項目,圖文并茂地介紹這一創新項目的歷史起源、發展現狀和未來展望。以引導和培養讀者愛科學和探索科技新知識的興趣,彰顯科技創新給人類帶來的福祉,為所有愿意探究、立志創新的讀者提供有益的幫助。
由于科技發展的日新月異,當前我國的科普戰略也站在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對科普工作也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對于我們從事科普圖書出版的從業者來說,也迎來了巨大的機遇和挑戰,我們要關注科普戰略的變化,注重科普圖書形式的創新。
2.3 科普圖書的營銷需要迎合國家科普戰略
科普圖書作為圖書的一個分類,也是需要通過圖書市場來使其產生經濟效益的,因此也離不開對科普圖書的宣傳營銷。但科普圖書又具有其本身的特點,如果能夠把握和結合好國家科普戰略,進行有針對性的營銷,也能產生良好的經濟效益。
筆者的《公眾科普年報》叢書出版的10年,正值《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頒布,這給叢書的營銷推廣帶來了良好的契機。我們抓住《剛要》中提出的重點人群,將叢書有目的地推向領導干部、公務員以及社區居民,形成了較好的經濟效益。
目前,筆者參與策劃編輯的《“科創之光”書系》正在陸續出版中,該叢書策劃時的讀者定位是青少年群體,因為要建設創新型國家,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培養大眾的創新意識,要將科技創新的理念深入人心,普遍提高公眾的科學素養,而青少年正是培養和提高科學素養的重點目標群體。有了這一目標定位,我們在該叢書陸續推出的同時,已經策劃開展了“‘科創之光點亮校園”活動,通過專家作者進學校宣講、組織學生參觀科創基地等多種形式,將書系的內容形象直觀地介紹給青少年讀者,從激發培養青少年的興趣出發,以點帶面地推動圖書的宣傳和營銷。我們正在嘗試的營銷宣傳活動十分符合當今中國社會正在倡導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要求,也與國家科普戰略中“要把科學普及放在與科技創新同等重要的位置”的要求十分契合。相信這一結合《“科創之光”書系》的定位開展的宣傳推廣一定會取得其應有的
效益。
3 結論
國家科普戰略的調整是以科學技術的最新發展和社會需求為前提的,把握好國家科普戰略的方向和要求,就會催生出戰略性科普圖書作品,同時也會對科普圖書的創作和傳播方式提出新的要求。這就要求我們從事科普圖書的工作者創新思維,擴大視野,滿足受眾的消費需求和偏好,提升和豐富科普圖書的戰略價值和時代
內涵。
在以科技創新為經濟社會發展核心驅動力的當今社會,科學普及的突出作用會愈發顯現,科普圖書的需求和發展空間也會愈發巨大,要想使科普圖書具有長久的生命力并能取得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就要求科普圖書的選題內容、裝幀形式和宣傳營銷等能夠始終圍繞國家科普戰略這條主線,這是科普圖書生命力的最有力的
保證。
參考文獻
[1]科技部.中國科學技術普及發展報告[R].北京:科技文獻出版社,2002.
[2]上海市公民科學素質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解讀[M].上海:上海科學普及出版社,2007.
[3]李永威,馬惠娣.科普、科學、科學素養[J].清華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04(1):88-93.
[4]朱盛鐳.面向國家發展戰略的科普作品社會需求研究[J].科普研究,2015,10(2):30-3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