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敏元
日前,中央紀檢監察報網站每月通報上面公布了各級紀檢監察機關查處70起侵害群眾利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這70起被查處的基層干部有一個共同點,即普遍存在侵害群眾利益的不正之風。
“不正之風”即不正當的社會風氣。出自晉·葛洪《抱樸子·辯問》:“移不正之風,易流遁之俗。”
“不正之風”的最主要表現就是侵害群眾利益。在《習近平關于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論述摘編》一書中,總書記指出它的危害性:黨面臨的最大風險和挑戰是來自黨內的腐敗和不正之風。不正之風使黨脫離了人民群眾,喪失了人民群眾對黨的信任,范圍廣,影響惡劣,如不糾正,則會動搖黨的執政根基。
“不正之風”造成的危害不可小覷,主要體現在:
首先,不正之風是滋生腐敗的土壤。它腐蝕了黨員干部的思想,使得一些黨員和干部在公與私的斗爭中敗下陣來,利用職務之便假公肥私。它使請客送禮、權錢交易等不正之風蔓延;它不僅為經濟犯罪的產生提供了條件,更為掩蓋和掩護經濟犯罪提供了方便。
其次,不正之風影響了黨在人民群眾心目中的形象。盡管不正之風行為發生在少數人身上,但在群眾看來,他們是代表黨委政府。他們在公務活動中的一言一行不是代表他們個人的,是中國共產黨在全社會管理職能的具體表現,它損害了單位的聲譽,更敗壞了共產黨形象;而且不正之風也違背了人民群眾的意志,損害了人民的利益,破壞了黨和人民群眾血肉的聯系,甚至影響社會的長治久安。
再次,阻礙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不正之風是把公共權力變成私人權力,它使腐敗行為蔓延,嚴重干擾了社會經濟秩序,影響了社會的健康發展,阻礙了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
就如通報中所暴露的一些地方政府和部門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嚴重,熱衷于搞“形象工程”、“政績工程”;亂收費、亂罰款、亂攤派屢禁不止,吃拿卡要現象仍未得到根治;農村土地征用、城鎮居民房屋拆遷、企業重組改制和破產活動中,損害群眾利益的現象時有發生;特別是上學難、看病難,農民負擔重、拖欠克扣農民工工資等問題,群眾反映比較強烈。同時還出現了一些新的不正之風;一些領導干部對糾風工作不夠重視,對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態度不堅決、工作不主動、措施不得力等。
通報中大量問題更是說明了縣級以下基層黨組織責任虛抓空轉問題較突出,導致一些地方損害群眾利益問題得不到有效解決。有的基層黨員領導干部嘴上喊得響、落實行動少;從查處來看,有的干部還抱著陳舊的觀念,認為群眾身邊的問題是小問題,思想上不重視,查處不積極;有的受人情干擾,礙于人情面子,執紀偏寬偏軟等。
這些人民群眾身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不解決,這“最后一公里”如果不落實到縣、鄉鎮直到村,那么就很難說明監管是到位的。在本次通報中主要反映出侵害群眾利益的四種形態:一是故意刁難、吃拿卡要。二是虛報冒領、套取資金。三是克扣截留、挪用資金。四是巧立名目、收取“回扣”。
“不正之風”產生的原因客觀上有四個方面:
一是思想認識偏頗。有的人受特權思想的影響,一朝權力在手,就把它當成了為自己或親友謀取“好處”的工具,甚至千方百計吃拿卡要;有的認為“收費”收上來的金額較少,只要不裝進個人腰包就不算違規;有的認為收“紅包”是普遍現象,收就收了,沒什么大不了;還有些經濟相對落后的地方,財務緊張的單位,認為收些錢、罰點款可以彌補“財政不足”。思想認識上的問題解決不了,盡管三令五申,不正之風仍然糾而不止。
二是經濟利益驅動。不正之風多多少少都與部門或個人利益密切相關。一些地方把收費、罰款與單位、個人收入掛鉤,收費有“提成”,罰款有“返還”,甚至多罰多得。
三是監督制約不嚴。毋庸多言,公共權力的濫用是不正之風產生的首要原因。盡管我國正在大力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不斷強化對公共權力的監督制約,大力糾正不正之風,但這種監督制約機制仍不完善,健全起來有個過程,必然存在縫隙和漏洞。
四是懲處預防不力。一些地方和部門“一手硬、一手軟”現象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著。有的把業務當硬指標,把糾風當“軟任務”;有的對本地區或本單位的不正之風視而不見,或見而不抓,或抓而不力,責任不到位,措施不得力。因此,效果肯定不明顯。
為此,必須對不正之風始終保持高壓狀態,一是解決基層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要有動真碰硬的態度、嚴懲不貸的手段,還要建立起切實管用的長效機制;二是不斷加強機制制度創新。把壓力和責任傳導和延伸至鄉鎮一級;堅持“一案雙查”“責任倒查”等制度,督促主責部門加強日常監督管理,讓失責必問成為常態;三是認真貫徹執行《中國共產黨廉潔自律準則》和《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細化配套措施辦法;建立健全問題發現機制,通過抓早抓小、動輒則咎,及時消除潛在性、苗頭性、傾向性問題;建立健全扶貧資金、‘三資管理等重點領域的監管制度。
糾正不正之風還要堅持領導干部帶頭,“風氣好不好,主要看領導”。執政黨的風氣如何,對于整個國家、社會的風氣形成,具有決定性的作用。領導干部帶頭自省“正衣冠”,則能給廣大黨員和群眾樹立好的榜樣,在全社會形成促進發展和進步的正能量。要慎獨、慎微、慎初,要自覺抵制不正之風,始終做到一身正氣、一塵不染,積極倡導勤儉節儉勤政為民的良好風氣。要不斷增強行政黨性修養,帶頭抵制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領導干部要保持良好形象,衣冠不可一日不正。壞習慣不是一天養成的,好形象也非一日一時可以樹立。只有持之以恒“正衣冠”,不斷加強黨性修養,始終恪盡黨員義務,嚴格遵守黨紀國法,全心全意為民服務,才能在群眾中樹起公信力,保持好形象。
須知,糾正不正之風一直在路上。
(作者單位:中國水利水電第十四工程局有限公司軌道工程事業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