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興強
摘要:黨建責任制是為了對黨政工作進行嚴格的治理所提出的黨建制度,主要是通過黨內任務的委派和責任傳遞的方式在黨內實行,主要是為了黨員干部對黨政工作的認同,對他們的黨員意識以及黨性方面的觀念進行提升。但是這些責任制只存在當前執政黨組織的內部關系上提出了負責機制,從而對外部環境以及社會公眾方面缺少有效的回應措施,這樣就會在一定程度上使黨建工作慢慢的偏離群眾和自身的實際,這樣在黨政工作上就會出現形式主義。因此,將黨建責任制轉變成責任制政黨成了我黨當前的重要任務。
關鍵詞:黨政工作回應性;黨建責任制;責任型政黨
想要讓黨建責任機制與責任型政黨進行轉變,就要對當前的黨建進行從嚴治理的原則,但是這樣一來,就很容易讓當前的黨建工作進入形式主義的境地。就能更好的凝聚黨內人士的思想、清除腐敗因素、明確黨內的紀律和鞏固黨的執政方面具有強有效的作用。執政黨通過黨建責任制將從嚴治黨的方針進行了上下的貫徹工作,制度設計上,黨建責任制更多的是對當前執政黨和其他黨派主要人物進行的責任制度。但是,就目前的情況來看,這一舉措雖然在黨內建設中取得了重要的成就,但是在與社會連接方面,卻沒有良好的回應關系,當前執政黨就會在工作落實方面變得出現形式主義以及庸俗化的趨勢。
一、黨政關系的回應與黨建責任制
對當前社會來說,政黨通常是通過與群眾的有機結合和兩者之間有效溝通的方式,來讓社會群眾對當前政黨提供政治上的支持與工作上的認同,這一點可以在黨內大選中體現出來,人民代表進行國家領導人選取。
(一) 黨政關系的回應
是指在執政黨進行工作和工作落實的過程中,對工作的態度與工作的落實進行嚴格的監督工作,保證工作的進度與落實的時效性。加強對黨員內部的管理,可以讓黨建工作得到更好的鞏固與提升,從而保證我黨在發展中的長治久安。這樣不僅是對黨內建設有一定的作用,還對黨內清除貪污腐敗、結黨營私等違法行為進行嚴格的監督和杜絕,保證黨內人員可以維持一個清廉自律、團結一心的工作狀態,保證了黨內建設的發展。由于我國一黨執政的特殊性,沒有政黨之間的競爭關系,這就要求執政黨要更加的依賴于對外部信息的收益與感知能力,從而進行有效的自我調節工作。
比如,對于基層黨員來說,如何抓好黨委(總支、支部)班子自身建設就成為了當前基層黨政建設的主要內容,讓黨委(總支、支部)班子做好自身的領導工作,保證黨建責任制可以有效的在基層進行責任型政黨的轉換。“嚴以修身,嚴以用權,嚴以律己”、“某事要實,創業要實,做人要實”,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在2014年3月提出的“三嚴三實”,這也是基層黨員需要牢記,并且黨委(總支、支部)班子同樣要做好帶頭作用,保證黨建責任制到責任型政黨可以在基層同樣實行。
(二)黨建責任制
全面從嚴治黨的提出,從一定意義上來說,是將治黨與執政進行了分離,讓治黨成為了執政的基礎工作,全面從嚴治黨工作有利于黨內工作的整體建設,明確黨內各個組織和部門的責任,從而讓他們在自身的組織和部門中有明確的目標和建設方針,讓他們的工作在一定的時間內具有更加明確的關系,還能對其他部門的工作進行一個有效的督促與監督中所用。從黨中央到地方各個部門,從黨內的上級到下級,從嚴治黨成為了當前主要的黨內治理工作,從而形成了全面治黨的重要行動。這樣一來,就可以使黨政工作更好的落實到社會群眾的生活中去,保證了社會群眾感受到黨對于他們關懷和重視,從而提高社會群眾與黨員之間的和諧發展,確保黨建工作穩定發展。
二、責任型政黨
責任型政黨與黨建責任制不同,黨建責任制所傾向的是黨內關系的建設,而責任型政黨則是面向社會群眾工作的落實方面,這樣一來,前者更看重的是在對社會群眾的基本黨工作,保證黨與社會群眾的溝通與發展,從而發展更加和諧黨與群眾的關系。
(一) 責任型政黨的作用
責任型政黨所強調的是政黨在當前的黨政工作中所體現出來的對社會群眾工作的落實,也是黨政責任工作從黨內向黨外轉變的重要因素。隨著社會的發展,許多政治制度與國家方政策相繼的提出,用來進行國家和社會群眾生活的建設與發展,但是沒有一個完善的黨內工作來調查這項工作的落實情況,導致有些部門不能按時按量的去執行。責任型政黨的提出,就會對這一現象進行有效的杜絕,責任型政黨的主要作用就是對進入社會群眾,了解國家政策的具體落實工作,保證當前社會發展與進步,位置黨與群眾的穩定關系。
(二) 責任型政黨工作難度
黨與群眾關系是魚水關系,缺一不可,責任型黨政工作正是在這一點上加強了黨政工作的建設,讓黨的工作具體落實到社會群眾中去,讓社會群眾的生活進行一個有效的保障。但是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會出現各種問題。比如,我國人口眾多,面積廣泛,想要黨政工作全面的落實,需要嚴格的監督管理制度,才能保證黨政工作在開展的過程中進行全面的落實。因此,還需要相對完善的制度進行維持,向社會各地進行黨政人才的委任,這樣才能真正落實責任型政黨的工作,保證每一位社會群眾都能感受到黨的關注。
三、總結
黨建責任制想要對責任型政黨方面轉變,首先要先做好前者的工作,只有對前者的工作做得到位、完善,后者才能穩定、平穩的進行。黨建責任制是針對黨內的建設工作,責任型政黨是針對黨外廣大社會群眾的生活,這樣就需要兩者進行有效的結合,通過對當黨內的建設工作方面的完善,做好對廣大社會群眾的工作,才能讓社會群眾與黨員之間和諧發展,從而維持黨建工作的安穩發展與進步。
參考文獻:
[1]陳家喜.提升回應性:從黨建責任制到責任型政黨[J].江漢論壇,2016(4):30-34.
[2]陳家喜,黃惠丹.論政黨治理視域中的全面從嚴治黨[J].社會主義研究,2016(3):78-83.
(作者單位:國網四川省電力公司榮縣供電分公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