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景山 郭國立
近日,河南周口市環保局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了“攻堅——2017”周口環境異地執法行動成果。在為期3個月的周口市轄區(各縣、區)環境異地交叉執法行動中,共檢查污染源626家,發現存在環境問題污染源385家;立案調查129家企業、責令整改115家、取締36家……
河南省委常委、省委政法委書記許甘露在河南省污染防治攻堅戰推進會上表示:“周口市的經驗證明,提級整治、異地執法可以有效避免地方保護主義和人情影響。”
據了解,周口市環保局為了鞏固大氣污染防治攻堅戰成果,推進治水、治土攻堅,于2017年3月8日至6月8日在全市轄區(7縣1市1區)開展了“攻堅——2017”周口環境異地執法行動。
為提高辦案效率和強化領導,杜絕地方保護主義、避免人情干擾,周口市環保局從所轄各縣(市、區)環保局抽調42名業務水平高、執法能力強的環境監察、監測人員參與了此項行動。這42名工作人員按要求被分配到5個執法小組中。
異地執法組由周口市環保局授權,在全市轄區(7縣1市1區)之間開展交叉異地執法。比如,赴淮陽縣執法的執法小組成員主要由商水縣環保局人員組成,去商水縣執法的執法小組成員主要由西華縣環保局人員組成。每個執法小組組長由縣(市、區)環保局的一名副局長擔任,5個執法組統一由周口市環保局副局長馬玉東負責。
“攻堅——2017”周口環境異地執法行動,采取不打招呼、不聽匯報、縣(市、區)互查的方式,對公眾關注的工業企業、商砼攪拌站、畜禽養殖場、磚瓦窯場、小散亂污企業等涉水、涉氣環境違法行為嚴厲打擊。同時,督促排污單位自覺守法,以實現周口天藍、地綠、水清,保障群眾生活安全、身體健康。

執法人員在尋找排污口。

異地執法發現的“小散亂污”企業被依法拆除。
本次行動,除了異地執法組,周口市環保局還專門成立了立案調查組和責任追究組,以配合執法檢查,處理違法企業、查處行政部門違紀人員。
異地執法組主要查找被檢查對象存在的環境問題、鎖定環境違法事實、保全環境違法證據、匯總檢查情況,經帶隊領導審閱后移交立案調查組。
立案調查組由7名監察執法業務骨干和專家組成,主要負責對執法組移交的涉嫌環境違法的事實材料進行甄別、篩選、分類、立案、派發,逐個調查取證,案件調查終結上報法制科。
責任追究組由紀檢監察室3名人員組成,主要負責監察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和其他負有環境保護監督管理職責的主管人員、直接責任人員是否存在失職、瀆職等行為。
在異地執法具體過程中,采用了現場檢查、按日計罰、查封扣押、限產停產、行政拘留等方法,迅速拆除和取締了一批“小散亂污”企業,整改處置了一批環境違法企業。
周口市環保局組織的“攻堅——2017”環境異地執法行動成果顯著,經驗值得學習。當談起本次環境異地執法行動時,周口市環保局局長盧海洋表示,異地執法既減少了人情影響,又鍛煉了執法隊伍,提升了執法人員的現場執法能力,提高了辦案效率和環境問題查處效率。
周口環境異地執法雖然取得了成績,然而,在此次環境異地執法行動中依然存在一些問題需要解決。一是根據屬地管理原則,被抽調執法人員的執法證顯示執法區域是所在縣(市、區),去異地執法的執法權限受到限制。二是異地執法經費全部由市環保局承擔,壓力太大。三是由于被抽調人員來自周口市轄區內各縣(市、區),不同縣(市、區)的企業類別也有差異,去外縣(市、區)執法時對個別檢查對象不了解情況,異地執法人員顯得力不從心。
如何破解環境異地執法遇到的難題,周口市環保部門找到了破解之道。
對于執法資格受限問題,可以由周口市環保局根據《環境保護法》相關規定,向抽調人員所在的環境監察機構下達委托執法書;對于執法經費承擔問題,可以把異地執法經費分攤到抽調人員所在單位承擔,對于異地執法人員業務知識不全面問題,可根據周口市轄區內各縣(市、區)被查排污單位狀況,將對抽調人員進行全面培訓。
“下一步,我們將認真總結環境異地執法經驗教訓,在創新執法理念、完善執法機制上下功夫,本著嚴厲打擊環境違法行為、保障群眾身體健康、提高民生指數的目標,嚴查典型案例,排除環境安全隱患,使環境異地執法成為新常態。”盧海洋說,這次抽調的人員已經輸入周口市環境執法人員數據庫,以后將把環境異地執法形式運用于各種專項執法行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