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寬雨/供稿

大家好,我叫樓蘭古國,是古代絲綢之路上的一個小國。別看我體型小,當年我的地位可一點不低!我早在公元前176年以前就誕生了,曾經是中西方貿易的樞紐。千萬不要問為什么如此出名的我在當今的地圖上已經看不到了,一提到這我就難受得想哭。為了讓大家更了解樓蘭,我決定給你們講講我那短短數百年的歷史。

在介紹自己之前,我不得不先提一下絲綢之路,因為我沾了不少它的光。絲綢之路是一條把亞洲、非洲和歐洲連接起來的陸上商業貿易路線。它的雛形出現在漢武帝年間,當時張騫從長安出發,經過河西走廊到達了西域,他走的這條路就成了后來絲綢之路的基本干道。1877年,德國地質學家李希霍芬在《中國—親身旅行的成果和以之為根據的研究》一書中,第一次把這條以絲綢交易為主的道路正式命名為“絲綢之路”,這個名字立刻被大眾所接受,絲綢之路就這樣正式誕生了。
因為我是絲綢之路上的重要樞紐,所以在絲綢之路聲名遠揚之時,我也跟著名聲大振。作為絲綢之路上中國、波斯、印度、敘利亞和羅馬帝國之間的中轉貿易站,當年的我也是風光無限呀!當時的樓蘭水源充足,還盛產玉石、馬鹿、駱駝等,非常富饒。首都樓蘭城的周邊更是建有高大的圍墻,可以有效地阻擋盜賊的入侵。那時居住在這里的人很多,他們以漁獵畜牧為生,過著幸福的生活。

每天看著熙熙攘攘的人群,我感到很幸福。可我真的沒有想到,自己的繁榮昌盛有一天會變成鏡花水月,被黃沙埋在地下。公元422年左右,由于嚴重的干旱,人們決定遺棄樓蘭城,整體南遷。漸漸地,失去生機的我逐漸被黃沙掩埋,變成了一片荒蕪的沙漠。使我被埋在黃沙下的罪魁禍首竟是它們—

樓蘭曾是一個草木茂盛、動物繁多、氣候適宜、降水豐沛的好地方。但隨著地球進入降溫期,一切都變得不一樣了,很多地方出現了黃土堆積、湖沼消亡等跡象,這對我來說就是一場災難。其中,對我打擊最大的就是孔雀河改道。水是生命之源,樓蘭人正是因為斷水才最終舍棄了樓蘭城。

除了地理環境的變化,人類的破壞也是導致我消失的一個重要原因。因為我地處交通要塞,所以經常發生戰爭,而每一次戰爭都給我帶來了不小的傷害。除了戰爭,人們大量地破壞植被也使得本就很脆弱的生態環境進一步惡化,加快了我的滅亡。雖然樓蘭人也曾為了挽救我而疏浚河道,但這些努力最終沒能成功。曾經繁華興盛的我,悄無聲息地退出了歷史的舞臺。

或許是上天也不想讓我就這么不聲不響地消失吧,在地下待了1000多年后,我終于有了重見天日的機會!1900年3月,瑞典地理學家斯文赫定在羅布淖爾荒原上發現了我的蹤跡,在此后的100多年里,各國的學者紛紛來這里進行考古研究,我曾經的輝煌也在一次一次的發掘中慢慢地被拼湊起來。

其實我并不是唯一一個在歷史上消失的國家,有好多古國也遭受了跟我一樣的厄運,下面我就給大家介紹一下我的難兄難弟們。
閩越王國在今天的福建省,是戰國時期流亡的越國人與百越族原住民共同建立的國家,存活時間大約200年。公元前200年左右是閩越王國最風光的時期,那時它是中國東南一帶最強的勢力。

西夏王國位于今天的陜北地區,是李元昊在遼國的支持下建立的國家。許多武俠小說中都有關于西夏王國的描述,它是由黨項人建立的政權,最終在與蒙古軍的戰爭中滅亡。

這個古巴可不是位于美洲的古巴哦!“巴”是一個古老的部族,據說它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五帝時期。因為時間太過久遠,因此對它的記載非常少。古巴王國位于四川東部,后來被商朝大軍擊敗,成為了其從屬國。

龜茲王國和我很像,曾是古代絲綢之路上的交通要塞,是西域政治、經濟和文化的中心。龜茲王國擁有比莫高窟更加久遠的石窟藝術,它被現代石窟藝術家稱做“第二個敦煌莫高窟”。


除此之外,還有許多王國都像我一樣在歷史的長河中猶如流星般轉瞬即逝。如今,人們只能通過剩下的遺址去想象我們曾經的輝煌。這些遺址除了向世人展示過去的歷史以外,還在提醒著人們:應該珍惜眼前的一切,共同保護大自然,避免悲劇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