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艷
摘 要:大學生創業可以緩解目前就業市場的壓力,受到國家的政策鼓勵和高度重視。高職院校的教育以職業化和崗位化作為培養目的,對學生的創新創業起到促進作用。近年來,高速發展的跨境電商行業也給高職院校商務英語專業的學生帶來了新的創業機遇。基于此,闡述在這一背景下學生創業存在的主觀客觀問題并分析可行的對策。
關鍵詞:跨境電商;高職學生創業;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G71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7)28-0122-01
李克強總理在兩會上表示,要“促進大學生多渠道創業。以創業帶動就業”。去年以來,國務院推出一系列舉措鼓勵“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支持發展“眾創空間”激發大學生創新創業動力。這為高職院校的學生帶來了眾多創新創業的新契機,也面臨著很多問題。
一、學生主觀意識不足
1.創業動機盲目,意識淡薄。高職院校學生對于創新創業教育認知流于表面,大多數學生缺乏職業生涯規劃,對未來就業沒有清晰的認知。
2.獨立思考能力不足。學生依賴心理比較嚴重,缺乏自主思考意識,習慣于傳統教學中被動輸入的習得方式,因此自主創業的原動力不足。
3.自信心不足。學生把注意力過多地放在專業知識上,對于創業存在畏懼心理,認為自己的專業知識不足以支撐自己進行自主創業,沒有社會實踐經驗。孰不知,創業發展的同時也能帶動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增長。另外,面對于創業過程中的困難及一時的失敗,承受能力不足,在創業的道路上不能走得更遠。
4.學生缺乏創業技能。很多學生盲目跟風,看到身邊創業成功案例,躍躍欲試。創業不同于就業,既需要堅決的態度,也需要必備的能力,是否掌握核心技術,對行業是否了解也很重要。
二、高職院校缺乏科學系統的管理
1.對于相關行業市場及形勢了解不足。高職院校對于學生就業開設的職業生涯課程大部分采用大班教學,幾個專業同時接受指導,不能夠分專業對于學生將來就業崗位和行業充分細致的講解。另外,行業市場的發展瞬息萬變,不是真實地處于崗位工作中就不能很好地把握市場趨勢,信息滯后不利于學生創業。
2.對于國家及政府相關的大學生自主創業政策了解不足。政府部門有很多鼓勵創業的政策,是對大學生創業的鼓勵和支持,使創業風險大為降低。但是,學校內讓大學生了解這些政策的渠道卻相當稀少,使政策不能落地。
三、相關的對策研究
1.建立大學生校內創新創業教育導師制。使對創業感興趣的大學生一入校就能得到專業系統的引導,不至于盲目度過大學生活。
2.實施創業培訓。創業對國家發展很重要,在大學來講,要把創業作為學生教育的一部分,創業培訓不僅要積極引導學生的創業意識,也要重視創業技能。可以引進企業指導教師進行企業風險及管理培訓,并且把創業融入到專業教學中,提升學生創業技能,使創新創業變得日常化、直接化。
3.高職院校可以定期舉辦大學生創業企業項目服務對接會。篩選出創業規劃較好、實施力較強并且能帶來真實客觀效益的項目引進企業投資,擴大大學生創業企業融資渠道,對大學生創業給予資金支持。
4.融合南陽地方產業,提升服務地方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商務英語專業跨境電商平臺實際運營項目的開發可以直接以本地特色的產品作為主營項目,例如南陽地區的玉、艾草生產及加工等。不僅能夠利用地方優勢,節約物流成本,還可以帶動地方經濟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韓國威.互聯網時代高職創業型跨境電商人才培養對策研究[J].四川外語學院學報,2016,(6):28-31.
[2] 華國振.高職跨境電子商務創業課程體系構建與實施——以義烏工商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職業技術教育,2015,(8):20-22.
[責任編輯 吳明宇]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