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歌
用人單位的員工手冊規定,“在上班時間睡覺”系嚴重違紀,可解除勞動合同。一名工作18年的老員工,因連上夜班后在上班時間“打盹五分鐘”而被解除勞動合同。員工提起仲裁和訴訟,法院二審最終認定用人單位解除行為屬于違法,賠償員工13.77萬元。(2月20日《楚天金報》)
當這家用人單位在做出與勞動者解除勞動合同的決定時,一定是理直氣壯的,因為在他們看來,自己單位的員工手冊明確規定“在上班時間睡覺”屬于嚴重違紀,可以解除勞動合同。但是讓他們沒有想到的是,不但當事員工本人拒絕接受這樣的決定,而且還向當地法院提起了勞動仲裁和法律訴訟,而最終法院認定用人單位單方面解除勞動合同的行為屬于違法,需要向員工賠償13.77萬元。
站在用人單位的角度,顯然是“賠了夫人又折兵”,而法院這樣的判決,也引發了一些網友的不同意見,認為是否過于偏袒勞動者而忽視了用人單位內部的規章制度。其實,法院的判決不但沒有任何問題,而且堅持了從法律層面對勞動者合法權益進行維護,也向個別用人單位以“莫須有”的理由肆意侵害勞動者合法權益的行為說不。
一則,盡管這家單位的員工手冊規定“在上班時間睡覺”屬于嚴重違紀,單位可解除勞動合同,但是解除勞動合同卻不是“在上班時間睡覺”的必然選擇,因為根據員工手冊的規定,還對應著“根據其輕重程度,給予以下一種或者幾種處罰”。現在單位顯然是選擇了處罰程度最重的那種,但是員工僅僅是在上班時間托著腮“打盹五分鐘”,顯然不應該遭受程度最為嚴重的處罰。
二則,法院的調查可以證明,該名員工18年來在工作上一直兢兢業業,盡職盡責,而他這次之所以違反勞動紀律,是因為用人單位實行以周為單位的倒班制,事發當日,他已屬連續第四天從事夜班工作,其在工作閑隙偶有小憩,是人體生理所必然,對此不應過于嚴苛處罰。法院這樣的判決,顯然體現了法律人性化的一面,體現了對勞動者權益呵護的一面。
而《勞動合同法》第三十九條規定,用人單位可單方無條件解除勞動合同,但前提是勞動者有嚴重違規行為,因此,用人單位單方解除勞動關系是有嚴格限制的,而不是過于任性。這家單位因為員工在上班時間“打盹5分鐘”就給予解除勞動合同的處罰,無疑正是“任性”的體現,注定不會得到道義上的理解與法律上的支持。
這件事也告訴我們,勞動者的合法權益神圣不可侵犯,即便有勞動者違反了勞動紀律,需要接受用人單位的處罰,但這樣的處罰也應該有理有據有度,而不是恣意妄為,否則,法律同樣不會答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