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確使用空調
1.空調26℃最合適,舒服且不易生病
雖然人體有一定的體溫調節能力,但這個能力是有限的,室內外溫差過大很容易生病。
室內外溫差一般在8℃至10℃之間。夏天高溫天氣一般在35℃左右,所以26℃左右的室內溫度是最合適的。同時溫度不是太低,空調比較省電。
2.桑拿天多開除濕功能
夏天,把空調模式從“制冷”調成“除濕”,不僅能讓房子如冰箱般涼爽,還可以少花很多錢,對人體的傷害也能降到最低。
3.開3小時要開窗
專家介紹,3小時室內不開窗換氣,室內空氣就會不新鮮,6小時不換空氣,空氣就會受污染,污染的程度可能會危害健康。
如感覺呼吸有壓力或感冒增多、嗜睡、反應力遲鈍等現象,都與在封閉空間里待太久、氧氣供應不足有關。所以,空調開3小時就要開窗通風。
4.制冷時風口朝上
很多人在開空調時并不善于利用風向,一般來說,冷空氣向下走,而熱空氣反之。
制冷時,最好把空調風向朝上,讓冷空氣由上而下循環。制熱時,則讓空調風向朝下,可充分利用冷熱空氣自身的物理特性,自然交流。
5.空調房里側著睡
專家介紹,夏天睡在空調房容易嗓子難受。正常情況下,人們吸入呼出的空氣都經過鼻腔,而晚上睡覺時張口呼吸,不僅空氣中的塵埃容易吸入呼吸道,且氣流在口咽往返,醒來后會使人口干咽燥。
因此,晚上睡覺的時候不妨改成側著身體睡,避免張口呼吸,致使上呼吸道的津液過多散發。
6.先開空調后關窗
使用空調另一個重要的技巧就是進屋后先開空調,后關窗戶。打開空調,等空調里面的污染物釋放以后再關閉門窗。這樣可以避免哮喘等很多呼吸道疾病。
7.進屋后別著急開空調
大熱天,在室外血管是擴張的,若一進屋就開空調,溫度驟降,舒張的血管會猛然變成收縮狀態,且會導致血壓一下子升高,甚至引發心腦血管疾病。
專家建議,心臟不好的人,進屋后別著急開空調,等身體溫度恢復到正常后再打開空調。
八大生活壞習慣
1.一坐一整天
長時間坐辦公室或坐車,會帶來多種疾病。即使經常鍛煉,也無法抵消久坐危害。
建議:工作中,應養成定時起身走動的習慣。在家中,也應該多活動身體。
2.不開油煙機
研究發現,使用燃氣灶時,通風不暢會導致室內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和甲醛嚴重超標。這3種污染物,在二手煙中極為常見。
建議:不論煎炒蒸煮,只要使用燃氣灶,都應打開油煙機,可使污染降低60%-90%。
3.肉吃太多
研究發現,中年時大量攝入動物蛋白的人群,日后癌癥死亡率比同齡人高4倍。
建議:以豆類等植物蛋白,取代部分動物蛋白。中年人每天應按體重補充蛋白質,每2磅(0.9千克)應補充0.8克。
4.高溫油炸食物
有多項研究表明,食用油溫度過高會產生丙烯醛和大量多環芳烴化合物。此類致癌物同樣存在于香煙中,容易導致呼吸道炎癥。
建議:多使用橄欖油,做菜時避免油溫太高。
5.長期缺覺
長期睡眠不足容易引發高血壓、心臟病、中風、肥胖和其他健康問題。研究發現,每晚睡眠不足6-7小時導致死亡率的增加比例與吸煙相當。另外,缺乏深度睡眠和晝夜節律紊亂還會加快腫瘤的生長速度。
建議:保證每天7-8小時的充足睡眠,對健康至關重要。
6.沒有喝足夠的水
即使是輕微程度的脫水(只缺少2%的正常體液),也會影響能量平衡。脫水會造成血液更黏稠,降低心臟向各個組織器官輸送氧氣和營養物質的效率。
建議:我們上班的時候,由于長時間對著電腦,所以要多多補充水分。
7.躺在床上玩手機
平板電腦、智能手機等的顯示屏所發出的藍光會抑制褪黑素的分泌,擾亂人體自然的生理節奏,從而造成疲勞。
建議:至少在睡前半小時關機。
8.臨睡前小酌一杯
酒精會降低血糖含量,抑制中樞神經系統,產生鎮靜效應,最終擾亂睡眠。這是因為酒精在代謝過程中會造成腎上腺分泌紊亂,讓飲酒者在夜間很容易醒來。
建議:睡前3~4個小時內不要飲酒。
刷牙能防多種疾病
勤刷牙有助于預防肥胖病
專家發現,身材保持苗條的人傾向于每頓飯后刷牙,而超重者有時一天都不刷牙。
口腔科專家介紹說,注重口腔衛生的人一般更加注重自己的健康和形象。喜歡暴飲暴食的人不僅容易肥胖,而且對口腔衛生不是很重視,甚至有的人睡前吃完東西都沒有刷牙的習慣,這顯然是不健康的。
每天刷牙兩次有助于清除致癌物質
研究者發現,導致牙齦出血的細菌會進入血液系統,并通過血液循環直達腸道,從而滋生癌癥病毒或使已經存在的腫瘤惡化。而每天刷牙兩次可清除細菌和致癌物質,從而有效預防腸癌。
刷牙有助預防肺炎
因口腔問題而感染肺部疾病,聽起來也許不可思議。但是,這種情況經常發生在65歲以上的老人及臥病在床的慢性病人身上。
肺病科專家介紹說,在口腔滋生的細菌隨著唾液及食物殘渣進入體內,病菌在肺部殘留48~72小時,就易導致吸入性肺炎。
常刷牙可以減少胃病的發生
幽門螺桿菌這種細菌對很多人而言并不陌生,它是造成消化不良、莫名胃痛、食欲不振等胃部疾病的“元兇”。
脾胃病科專家介紹說,很多人容易忽視幽門螺桿菌的一個重要“儲存倉”——口腔。細菌藏在牙菌斑、唾液中,不但可能誘發胃病,感染了的患者還會出現口腔異味。而且,即使胃里的幽門螺桿菌被消滅,口腔中殘留的細菌仍然會源源不絕地進入胃,導致胃病久治不愈、反復發作。因此,預防胃病,口腔衛生不能忽視。endprint
早晚刷牙可預防老年癡呆
研究發現,牙齦卟啉單胞菌可以在人們進食、咀嚼及進行侵入性牙科治療時進入血液,并隨之擴散入大腦,促使腦細胞釋放一種特殊的化學物質,從而引發破壞神經元的免疫反應,使人們更易患上老年癡呆癥。
經常刷牙能防腦膜炎
研究發現,保持口腔衛生有助于預防腦膜炎。
7個小妙招改善記憶力
東西不記得放在哪了,工作中總是丟三落四。這是記憶力減退的表現。而幾個日常小動作,經常做一做,對改善記憶力很有幫助。
妙招一:把腿抬高
當一個人的雙腿蹺起,稍高過心臟,腳和腿部的血液會回流到肺部及心臟,這樣不僅可以減輕腳部和腿部靜脈的壓力,還可使頭部的供血量大大增加,使你神清氣爽。
妙招二:搖頭晃腦
頸動脈是向腦部供血的管道,搖頭晃腦可使這些組織得到活動,不但可以增加腦部的供血,還可以減少脂肪在頸動脈血管沉積的可能,也有利于高血壓、頸椎病的預防。
妙招三:伸伸懶腰
身體長時間處于一種姿勢時,上肢肌肉組織的末梢血管會淤積很多血液,而伸懶腰的過程,恰是肌肉收緊和放松的過程,淤積的血液被趕回心臟,心臟得到的血多了,輸往全身各處的血也多了,大腦也能分得一杯羹。
妙招四:梳梳頭發
隨身攜帶一把梳子,或者以指梳頭,可改善頭皮的血運。
具體做法:兩手十指微張,從前到后,由上向下,梳理頭發,一天做3-4次,一次做3~5分鐘,可起到提高智力、養神健腦的作用,對于神經衰弱的患者更有益處。
妙招五:咬牙切齒
咬牙時,口水分泌會增多,而口水中含有腮腺素,有延緩衰老的作用。研究發現,口水中還含有抑癌成分,可有效預防消化道的惡性腫瘤。
妙招六:動動手指
手指是人的第二大腦,通過運動手指,可以刺激大腦,延緩腦細胞死亡。
伸伸手指,蜷蜷手指,二者交替進行,或者左右手交替按摩指尖,也可經常用手握握健身球,讓兩個健身球在手中旋轉。或者把大米與黑豆摻在一起,再把它們分別揀出來,用這些動作來鍛煉雙手,達到強化或保持大腦記憶力的目的。
妙招七:邁開腿勤喝水
運動可以刺激大腦皮層的活動,起到健腦作用。一周慢跑、快走5次,一次半個小時的運動雖然簡單,卻能提高記憶力。
水分占了大腦的50%,勤喝水,不僅可以延緩衰老,還對大腦有好處。喝水時應掌握少量多次的原則,因為等到渴了再喝,說明你體內已經相當缺水了。
晚餐吃得不科學危害多多
1.晚餐與肥胖
據統計,90%的肥胖者緣于晚餐吃太好、吃太多,加之晚上活動量小,能量消耗低,多余的熱量在胰島素的作用下合成大量脂肪,日積月累,肥胖也就形成了。
2.晚餐與糖尿病
長期晚餐過飽,經常刺激胰島素大量分泌,很容易造成胰島負擔加重,加速老化,進而誘發糖尿病。同時,肥胖也會引發糖尿病。
3.晚餐與尿路結石
人體的排鈣尖峰值期在晚餐后的四五個小時,若晚餐吃得太晚,當排鈣尖峰期到來時,通常已進入睡眠中。于是尿液滯留在輸尿管、膀胱、尿道等尿路中,不能及時排出體外,致使尿中的鈣不斷增加,很容易沉積下來形成結晶體,長期積累就容易形成結石。
4.晚餐與高血脂癥
晚餐若采用高蛋白、高油脂、高熱量的進食方式,會刺激肝臟制造低密度和極低密度脂蛋白,從而形成高血脂癥。
5.晚餐與高血壓
晚餐若偏葷食,加上睡眠時的血流速度減緩,大量血脂就會沉積在血管壁上,進而弓l起小動脈和微小動脈的收縮,使外周血管阻力增高,易使血壓突然上升,也加速了全身小動脈的硬化過程。
6.晚餐與冠心病
晚餐的飲食若是偏向高脂肪、高熱量就可引起膽固醇增高,并在動脈壁堆積起來,成為誘發動脈粥樣硬化和冠心病的一大原因:動脈粥樣硬化形成的另一主因,是鈣質沉積在血管壁內,因此晚餐的盛食、美食、飽食及過遲吃晚飯都是引發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7.晚餐與脂肪肝
晚餐若吃太好、吃太飽,血糖和脂肪酸的濃度就會加速脂肪的合成,加上晚間活動量小,也會加速脂肪的轉化,極易形成脂肪肝。
8.晚餐與急性胰腺炎
晚餐暴飲暴食,極易誘發急性胰腺炎,嚴重發病者甚至在睡眠中休克、猝死。
9.晚餐與老年癡呆癥
若長期晚餐吃太飽,睡眠時胃腸及附近的的肝、膽、胰臟等器官仍在運作中,使腦部不能休息,腦部的血液供應也不足,進而影響腦細胞的正常代謝,加速腦細胞老化。據統計,青壯年時期經常飽餐的美食家,在老年后有20%以上的機率會罹患老年癡呆癥。
10.晚餐與睡眠質量
晚餐的盛食、飽食,必然造成胃、腸、肝、膽、胰等臟器在睡眠時仍不斷地工作且傳遞信息給大腦,使大腦始終處于興奮狀態中,進而造成多夢、失眠,長期下來就會引發神經衰弱等疾病。
身體4個部位越“軟”越健康
經常會聽到形容一個人健康時,會說他“身體硬朗”。但不是所有“硬”都代表著健康。如果這幾個部位變硬的話,很有可能代表你的身體已經出現了疾病,這個時候要引起大家的注意。
血管硬:四個要領要牢記
說起動脈粥樣硬化,大家并不陌生。它就像血管中的潛伏殺手,公眾熟知的冠心病、心肌梗死、缺血性卒中、慢性腎臟疾病等都與它有關。
軟化血管,要記住幾個要領:管住嘴、避開煙、防慢性疾病、多運動。
肝硬化:戒煙忌酒勤運動
肝臟是人體最大的代謝器官,我們吃進去的食物都需要肝臟進行合成、分解。
養肝護肝,要掌握正確觀念:忌酒、控制肉食、按時休息、保持好心情、勤運動。
脖子僵硬:久坐應該多扭動
在我們周圍,捧著手機、平板電腦的“低頭一族”越來越普遍,可長時間低頭易造成頸項部肌肉勞損、脖頸酸痛,進一步可導致頸椎病的發生。
腰背僵硬:拉伸按摩雙管齊下
伏案辦公、久坐不動、彎腰駝背……其實很多生活中不經意的姿勢,給你的腰部加了負擔。
如何養出好腰:體操鍛煉、倒走鍛煉、按摩腰部、睡稍硬點的床。
(佳欣/輯)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