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俊紅
內容摘要:作文,無論在語文高考還是在平時的階段性檢測中都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而議論文寫作往往以材料作文居多,材料多具關注現實、獨立思考之特性。文章設計了“引、議、結”三步寫作策略,該策略既能幫助學生在短時間內理清文章寫作思路,又方便教師在短時間內批改,有助于學生收集時事材料、豐富作文內涵、提高寫作水平。
關鍵詞:議論文 策略 寫作效率
縱觀近年的高考語文作文材料:從2015年全國卷I的“女兒舉報老爸”、全國卷II的“誰更具風采”,到2016年浙江卷的“虛擬與現實”、大綱卷的“小羽的創業故事”,再到2017年全國卷I的“老外眼中的中國關鍵詞”、山東卷的“24小時共享書店”,這些試題有很強的引導性:關于社會現象和時事熱點的作文材料呈現出越來越受重視的趨勢,于是陳腔濫調、假大空、套路作文已經不能適應新形勢下教學、考試的要求,唯有關注現實、獨立思考、敢于說真話的文章才能脫穎而出。
一.寫作前的準備
1.閱讀與思考。加大時評的閱讀,充分了解時評的一般模式,時評的特點。學生盡可能多地到圖書館閱覽室選擇在本地區影響力較大的報刊,如《人民日報》《中國青年報》等,認真閱讀該報的評論版,以此提升對時評的認知水平,明確時評是一種對已發生的新聞事件、問題、現象表達個人看法、意愿的理性論說形式。它由新聞事件和評論兩部分組成,文章的結構模式一般是“是什么”“為什么”“怎么辦”,即事件和中心論點分別是什么,為什么會有這一論點,分析原因后該怎么辦,只不過不同文章根據作者或事件的實際情況而寫作側重有所不同罷了。[1]
2.閱讀與歸納。明確時評的特點和結構后,學生接受新任務:每隔兩天歸納一篇時評的文脈,要求是明確文章的核心事件與中心論點,理清分論點,概括解決辦法。
專業的評論家,視野開闊,閱歷豐富,能站在高處、透過新聞現象挖據其背后的深層原因、指出問題的實質所在,為此,多閱讀參考專業評論家的文章,反復揣摩評論家的寫作思路和寫作方法,能幫助學生強化時評的寫作意識,讓學生在瞻仰高手展示中,逐漸明確時評的寫作結構及行文思路,從而內化為自己的能力。
二.進行寫作
1.引——概括材料、提出觀點。議論文寫作應該是有感而發、因時而作的,正是因為要交代清楚寫作的緣由,所以“引”部分要求我們要抓住材料的核心事件,用一句話概括核心事件,即交代“何人做何事”。
例1:為應對日益嚴峻的醫患矛盾,上海華山醫院邀請寶山公安分局專職教官倪軍向醫院職工培訓面對暴力侵害時的正確自衛,以及安全的現場處置方法。而上海中山醫院則邀請世界跆拳道聯盟黑帶四段高手,前來傳授防身絕招。實際上,從2005年以來,中國醫院就開始設立警務室,但效果并不明顯。
通過找出材料中的提示語、高頻詞,我們可以把材料的核心事件可概括為:上海醫生習武自衛。
只有準確把握核心事件,才能真正確保扼住作文整體命脈,確保后文不偏題、跑題。
材料概括完畢后,需開門尖山、馬上入題,就核心事件明確地提出自己的觀點,如就“上海醫生習武自衛”提出論點:醫生自衛,保護自己,卻隔離了醫患之間的理解與信任。有部分學生寫作水平較低,在有限的時間內很難提出有分量的論點,就算勉強提出論點,也會感覺議論部分寫作無從下手,對此,教師可提供另一條時評材料立論的捷徑:直接表態,對某一事件直接表明自己或贊成或否定的態度,如對“上海醫生習武自衛”一事課直接表態為“我(不)贊成醫生習武自衛”。
“引”部分我們可以寫成:
引——引材料:上海醫生習武自衛
提觀點:與其組織醫生習武,不如消除患者怨氣
引材料:上海醫生習武自衛
表態度:我贊成(反對)醫生習武自衛
一篇文章的觀點沒有高低、強弱之分,只要能扣著材料的核心事件來談,無論談得怎樣,都是切合題意的,而切合題意正是學生確保分數的前提基礎。所以在訓練中,針對水平不同的學生,教師可以提出不同的立論要求,在立論時必須強調學生要養成核心事件意識,因為脫離材料的核心事件泛泛而談,就像無源之水,再怎么文從字順都不能成其為一篇好文章。相反,能扣住核心事件展開論述,就算有小瑕疵,也是瑕不掩瑜。
2.議——分析材料,相關聯想。“議”是文章的重中之重,理應多花心思和時間來打磨。“議”包含兩部分:分析材料,即對材料呈現出的問題挖根源、析原因,即就事論事或就事論理,這是傳統高效的時評模式,能一針見血地提出問題所在,理性細致地整理事件的前因后果,層層遞進、從各個不同角度挖掘矛盾所在和問題根源,從而幫助讀者看清事件、看透形勢,這類文章極具可讀性和啟發性。
例2:近幾年,微博作為一種分享和交流平臺,因其快速、便捷、個人化等特點受到大家青睞,還衍生出微博舉報、微博反腐、微博打拐、政府部門與網民微博互動等效應,與此同時,借微博上位炒作、發布不良虛假信息等現象也日益增多。有人因此提議限制微博,實行微博追責。你對此有怎樣的看法?
針對上述材料,我們完全可以舊瓶裝新酒地采用議論文常規結構進行寫作,“議”部分可以從明是非、評對錯、辨利害等任何一方面出發,以分論點加事例佐證來推進文章進程。為使文章內容更豐富充實,緊跟其后可馬上列舉相關聯想,即由一件事引申拓展到其它相似或相反的社會現象中去,形成對普遍現象的認識。
引——引材料:微博受青睞,引爭議。
提觀點:俯瞰大地,博天下冷暖
議——議好處1:微聽心聲,博得信賴(聯:習近平坦言親臨微博)
議好處2:微觀生活,博得希望(聯:網友發帖參與公益救助)
議好處3:微言世界,博得熱忱(聯:網友談論抵制日貨、反對朝核)
這類文章盡管在縱深度方面無法與追根溯源類文章媲美,在高考閱卷中發展等級不一定能達到“深刻”一檔,但它的優勢在于:第一,讓每個層次的學生都有話可寫,寫出自己真實的感受和體會,不致于在面對作文題時感到無能為力、無話可說;第二,該類文章思路清晰,結構安排有條理,葉圣陶先生曾說過:“文章貴有路,遵路識斯真”,好文章都是有思路的,結構清晰很能瞬間打動閱卷者。第三,用例豐富、敘議相兼,能體現寫作者平時的閱讀積累,體現寫作者關心天下事的主人翁姿態,這也與新課程標準里的要求相一致。[4]
3.結——談做法,點題。“結”是提綱最后一部分,是針對現象或事實談解決的對策、提出倡議、發動號召等,字數無需過多,簡單點出,有力收尾,以達到“豹尾”的效果。依然以例2為例:
引——引材料:微博受青睞,引爭議。
提觀點:俯瞰大地,博天下冷暖
議——議好處1:微聽心聲,博得信賴(例:習近平坦言親臨微博)
議好處2:微觀生活,博得希望(例:網友發帖參與公益救助)
議好處3:微言世界,博得熱忱(例:網友談論抵制日貨、反對朝核)
結——談做法1:在文明時代,做文明網民
談做法2:遵守道德底線,弘揚社會正能量
“結”部分要緊扣“議”部分展開,是剖析問題后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對策,言之成理即可。
三.寫作后的思考
時評提綱“引、議、結”的訓練,給學生拓寬思路、豐富材料、發揮個人優勢提供了一種方法。在高考作文材料趨于時事化,且課時有限、不可能在短時間內頻繁寫作完整作文的前提下,以時評提綱寫作來訓練學生的審題立意、謀篇布局、行文結構思路是有效的策略:第一,它耗時少,不占用過多時間,經過練習,學生一般能在10-15分鐘完成提綱,不會造成學生“寫作即負擔”之感;第二,它便于教師批改,提綱簡潔,教師能在短時間內判斷學生在寫作中存在的優缺點,做到及時反饋,及時指導學生修正問題;第三,它效率高,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寫作效率,學生平時若能利用提綱多角度多種寫法構思一個作文題,那么在考場上快速寫出一篇像樣的文章就不可能是件難事了。可以說,時評提綱“引、議、結”三步訓練,是兼顧“短期行為”和“長期行為”、行之有效的寫作訓練策略,也是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獨立思考的有效途徑。只要方法得到、有條不紊地持續訓練,學生必將有所收獲。[3]
教師可利用課前5分鐘設立“時事小講壇”,讓學生輪流搜集、播報新近發生的新聞熱點以及相關的評論文章,以開闊學生視野、拓展思維、幫助學生形成自己的理性判斷,同時也可以積累新聞時事素材,豐富文章的寫作內容。
當然,時評提綱訓練只是提供一種寫作的路徑,幫助學生更有條理、更細致地寫出自身的判斷、態度和觀點,作文水平的提高不在朝夕之間,關鍵在于平時廣泛閱讀,多留心身邊事、天下事,積極思考,在紛繁復雜的社會現象前運用所學知識,做理性的時代思考者,而不是盲目的追隨者。
參考文獻
[1]曹林.時評寫作十講[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7
[2]王召強.主題寫作十二課[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15
[3]呂小平.高考時評作文水平提升策略探析[J].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16(5):80-82
[4]屈彥奎.例談時評作文教學策略[J].語文知識,2014(1):67-69
[5]求法:時評寫作的拓展思路[J].應用寫作,2015(4):24-26
(作者單位:黑龍江綏化市一曼小學)